歷史淵源
新疆氣候乾燥,土質鹽鹼含量大,在這片土地上到處生長著耐寒、耐鹼、生命力頑強的野生植物鹼蒿子。在長期的屯墾實踐中,新疆當地民眾積累了一定的生產、生活經驗,發現鹼蒿子除可用來漚肥或當柴燒以外,還能燒制土鹼。據了解,鹼蒿子燒制土鹼技藝,已知傳承有五、六代人,距21世紀20年代有200多年歷史。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新湖農場、芳草湖農場,土鹼燒制技藝以口傳心授的方式一直傳沿下去。
工藝特徵
鹼蒿子耐旱、耐鹼,靠根系吸收水分,鹽鹼濃度高,經光合作用,水分蒸騰,在枝葉和果實中,存留著大量的鹽鹼物質。在長期的屯墾戍邊建設中,他們利用火燒的方法,從鹼蒿子中提取純天然土鹼,之後生產出鹼塊供人們使用。通過添加純天然的土鹼,麵食被賦予了新的口感,變成“非遺美食”。用活好的面做灰面(俗稱臊子麵),久煮不爛,口感滑順,易消化;亦做鍋盔,乾硬耐嚼,內酥外脆,白而泛光,味美香醇。
工藝流程
燒制土鹼的較佳時期是在每年的8、9月份,燒制前要將戈壁灘生長的鹼蒿子砍下晾曬幾天,備做燒土鹼的原料。燒制土鹼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挖窖
選一處地勢高、平整、鹼蒿多、土質密而潮濕的地方,在蒿叢的中間位置挖窯,既便於取材,風流通暢,又易產生水蒸氣,使土鹼容易凝固。
第二步:開槽
窖內十字形通風道連通窖門,窖壁須沿通風道開通風槽。土窖一般成喇叭口,上口小,下口大,在窖底和窖壁挖有火道,窖外朝風向開有窖門。
第三步:焚燒
燒制時要在窖口上方添加鹼蒿子,持續焚燒。火道全部連通,蓋有瓦片,使窖內通風,氧氣充足,鹼蒿子充分燃燒,將鹼蒿子從窖口陸續加入,連續焚燒。
第四步:冷卻
鹼蒿子燒完後,要封閉窯底部通風口,等待土窖完全冷卻,使其凝結。兩天過後,土鹼成型。
第五步:取鹼
由於燒製成的土鹼硬度較高,取鹼時套用鐵釺之類的工具拾取。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鹼蒿子燒制土鹼,經濟實用,成本低廉,尤其是在物資供應緊張的艱苦年代和經濟水平相對落後的地區,既能減少民眾的支出,又可創收。土鹼其成品呈灰白色,相比市場上售賣的食用鹼具有更多優勢,它既可以用來洗衣服、洗手、去油污,還可與麵粉手工捏製成灰面。
傳承狀況
當前僅有個別新疆當地居民在進行複雜的土鹼燒制和灰面製作活動,這項別具地方特色的民間手工技藝有逐漸走向滅絕的危險,亟待保護、傳承、發揚。
傳承人物
田希雲,男,1950年5月出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土鹼燒制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2012年6月他獲得“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2018年他還被評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
保護措施
傳承人田希云為使鹼蒿子燒制土鹼技藝不失傳,將鹼蒿子燒制土鹼技藝全程拍成電視專題片,刻成光碟進行保存。
傳承人田希雲較為重視土鹼燒制技藝的傳承,為了不使這項悠久的技藝面臨失傳的風險,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土鹼燒制技藝的“傳、幫、帶”工作。截至2022年4月,他先後組織舉辦了民間傳承藝人培訓班6期,培訓人數達500多人次。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獲得土鹼燒制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土鹼燒制技藝”項目保護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五家渠市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文物局、五家渠市文物局)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21年6月9日,在“煥發文物活力 領略非遺魅力”活動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農場居民吳培新在燒制土鹼。
2021年9月16日,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農場傳承人田希雲在展示剛剛燒好的土鹼,經過兩天多的燒制,他成功燒制出一百多公斤的土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