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
《土炕上的女人》劇情催人淚下:楊三妞在這個土炕上她護養了紅軍三代人,經歷了三次生離死別之痛。就在這盤土炕上,她安詳地走到人生的盡頭。這些對革命有功的人,過著普通人的生活,沒有以功臣自居,更沒有索要回報。這齣戲使我感悟到,這個普通的土炕所承載的內涵是質樸、堅韌、貧賤不移的民族精神,是善良、寬容、捨己為人的傳統美德,是真善美的人性。
此劇既沒有任跟心拿手的椅子功,也沒有郭澤民擅長的帽翅功和跑圓場,而是要挖掘人物的心靈,他們的表演既有生活的內涵,又有戲曲的程式感,做到了內情真、外形像、直觀美,成為他們表演的最大突破。而任跟心尤為不易,那就是人物年齡跨度很大,要從19歲新婚演到71歲辭世,為此,她在
唱腔上採用不同處理:青年時用花旦唱法,清脆活潑;中年時用青衣唱法,穩重大方;老年時用老旦唱法,蒼勁宏實。
這齣戲的
舞台簡潔、具體,台左是可以轉動的窯洞窗戶和土炕,台右是農村常見的石碾。沒有豪華的布景,一切都是那么質樸,以劇情和人物取勝,而且這樣簡潔的布景有利於下鄉演出。這齣戲已在當地演出上百場,大受觀眾歡迎。
背景
蒲劇----俗稱亂彈,因起源於古蒲州而得名。蒲劇主要流行於
山西、
陝西、
河南三角地帶,遠及甘肅、青海、新疆、內蒙古、河北等省的部分地區。蒲劇在發展過程中,曾出現過兩個不同的藝術流源,即西路戲與南路戲。南路戲唱詞較少,文辭典雅,多以情節奇巧取勝,格調文雅。西路戲則粗獷豪放,重唱功和做功,風格火爆。到本世紀30年代末以來,蒲劇藝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西路戲和南路戲的特點逐漸溶為一體,使蒲劇既有火爆激昂的一面,又有典雅細膩的一面,形成長於抒發激情和淒楚的情緒,具有豪邁奔放的特色。
榮譽
任跟心以在此劇中的出色表演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大獎;2002年該劇榮獲第七屆中國曹禺戲劇優秀劇目獎、優秀編劇獎、優秀表演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