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學》是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志洪,趙蘭坡,竇森主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壤學
- 作者:李志洪、趙蘭坡、竇森主編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定價:22.4 元
- ISBN:7502575243
《土壤學》是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志洪,趙蘭坡,竇森主編
土壤學是以地球陸地表面能夠生長綠色植物的疏鬆層為對象,研究其中的物質運動規律及其與環境間關係的科學,是農業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土壤組成;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土壤的發生和演變;土壤的分類和分布;土...
土壤化學性質影響土壤中的化學過程、物理化學過程、生物化學過程以及生物學過程的進行,其中重要的有土壤的酸鹼性、緩衝性、氧化還原性質、吸附性、表面電化學性質與膠體性能等。這些性質深刻影響土壤的形成與發育過程,對土壤的保肥能力、...
土壤地理學是研究土壤與地理環境相互關係的學科。是土壤學和自然地理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它研究土壤的形成、演變、分類和分布,為評價、改良、利用和保護土壤資源,發展農、林、牧業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土壤是覆蓋在地球陸地表面上能夠生長...
《土壤學》是202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緒論、土壤母質與成土因素、土壤肥力的物質組成、土壤的基本性質、土壤養分狀況、土壤形成與分類、土壤分布規律與中國土壤分布、中國土壤類型及土壤資源利用與管理。附錄包含土壤...
《土壤學》是2002年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大儀。內容簡介 本書共19章,內容有土壤地學基礎,土壤礦物質,土壤有機質,土壤孔性、結構性和耕性,土壤水分、空氣和熱量狀況,鐵鋁土,鈣層土,人為土,土壤資源利用與改良等...
《土壤學》是1993年水利電力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內容簡介 本書系水利中等專業學校水土保持專業通用教材。全書包括緒論、土壤的固相組成、土壤物理性質、土壤水分、空氣和熱量狀況、土壤化學性質、土壤養分狀況、土壤的形成、分布與分類、我國...
環境土壤學是環境問題出現以後在土壤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是環境地學的一個分支。研究對象 土壤同綠色植物有著密切的相互依存的關係。因此,從廣義上說,環境土壤學研究的對象應當是土壤-植物系統。這個系統由土壤的無機部分、土壤...
土壤發生層的劃分和命名19世紀末,俄國土壤學家道庫恰耶夫最早把土壤剖面分為三個發生層,即:腐殖質聚積表層(A)、過渡層(B)和母質層(C)。後來有研究者又提出許多新的命名建議,土層的劃分也越來越細。但基本土層命名仍不脫離...
農業土壤學以農業土壤為研究對象,是土壤學的重要分支學科。內容簡介 凡是與農業生產有關的土壤問題都屬於農業土壤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農業土壤肥力及其演變規律、農業 土壤障礙因素的發生過程與防治技術、數位化農業土壤和土壤養分循環及其...
土壤分析對土壤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早在19世紀中葉,德國化學家J.von李比希將經典的化學方法套用於土壤和植物分析,根據測得的結果,提出了植物礦質營養學說和歸還學說,大大推進了土壤學的發展。在其後的100多年間,土壤分析的方法日益...
《基礎土壤學》是2023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為人類提供了生存棲息之地,也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群體提供了生存的環境。土壤學是農業科學的套用基礎學科,不同專業學生對土壤學的需求...
20世紀30年代,蘇聯土壤學家B.P.威廉斯提出團粒結構學說,認為由胡敏酸鈣結合的直徑為10~0.25毫米的水穩團聚體(又稱團粒)含量達70%以上時,即為有結構的土壤。這種土壤同時具備團聚體之間的非毛管孔隙和團聚體內的毛管孔隙,因而能...
至18世紀中葉,出現了按成因對土壤進行分類的方法。這些分類多根據某一成因將土壤在一個分類等級上劃分為若干類型,而並非多分類等級的發生分類。19世紀末,俄國土壤學家道庫恰耶夫創立了土壤形成因素學說,並根據這一觀點提出了土壤發生分類...
《土壤學/中等專業學校教材》是1993年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介紹 內容提要 本書系水利中等專業學校水土保持專業通用教材。全書包括緒論、土壤的固相組成、土壤物理性質、土壤水分、空 氣和熱量狀況、土壤化學性質、土壤養分狀況...
土壤層,土壤學家將土壤分為3層。A層由表土層組成,易鬆動,暗褐色,是一種由腐殖質、黏土和其他無機物組成的土壤。B層,通常稱之為亞土層,由黏土和其他從A層淋濾下來的微粒組成,幾乎沒有腐殖質。C層僅包含部分風化的岩石。剖面 9...
風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質改變,形成結構疏鬆的風化殼,其上部可稱為土壤母質。如果風化殼保留在原地,形成殘積物,便稱為殘積母質;如果在重力、流水、風力、冰川等作用下風化物質被遷移形成崩積物、沖積物、海積物、湖積物、冰磧...
七十年代興起的環境科學,一直把土壤生態學看作是該學科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環境科學的發展,土壤生態學逐漸形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新學科,它是在土壤學、生態學、微生物學、地理學、環境學等發展到一定階段綜合交叉而形成的一...
《土壤學 南方本》是2011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農學類專業用的土壤學(南方本),自1980年7月第一次出版印刷以來,已進行了多次印刷,出版有幾萬冊。在這六七年間,經各兄弟院校師生和土肥工作者的使用,提出了許多...
《普通土壤學》是2007年3月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土壤的本質特徵是具有肥力。我國土壤工作者認為,土壤肥力是土壤具有在植物生長的各個時期及時為植物供給和協調所必需的水分、養分、空氣、熱量等生活條件的能力。肥沃的土壤...
耕作土壤學 耕作土壤學(edaphology)側重研究土壤的組成、性質及其與植物生長的關係,通過耕作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和生產能力的土壤學。
土壤是環境要素之一。從生產的角度看,土壤能為綠色植物提供肥力(水分和養料);從保護環境的角度看, 土壤具有同化和代謝進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的能力;因而是人類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 環境土壤學是環境問題出現以後在土壤學基礎上發展起來...
土壤質地是土壤物理性質之一。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徑的礦物顆粒的組合狀況。土壤質地與土壤通氣、保肥、保水狀況及耕作的難易有密切關係;土壤質地狀況是擬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據。肥沃的土壤不僅要求耕層的質地良好,還要求...
《土壤學大辭典》是2013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健民、沈仁芳。內容簡介 本辭典收錄了土壤學總論、土壤地理、土壤物理、土壤化學、土壤生物與生物化學、土壤肥力與植物營養、土壤生態、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土壤環境與土壤修復、土壤...
《基礎土壤學》是2001年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熊順貴。內容簡介 本書是為植物生產類專業的本、專科生編寫的教材。1996年第一次出版,經過近4年的教學實踐,在總結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第二次出版增添了土壤生物一章,對...
是指土壤顆粒(包括團聚體)的排列與組合形式。在田間鑑別時,通常指那些不同形態和大小,且能彼此分開的結構體。土壤結構是成土過程或利用過程中由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多種因素綜合作用而形成,按形狀可分為塊狀、片狀和柱狀三大...
土壤[自然]結構體 土壤[自然]結構體是1998年公布的土壤學名詞。定義 由團聚作用形成的團聚體和由乾濕交潛、膨脹收縮作用形成的不規則形土塊。出處 《土壤學名詞》。
任何發生學理論都是建立在現有研究成果基礎上,反映了時代的水平。隨著土壤學研究的不斷進展,人們對如讓的認識也就越來越深刻,新的知識和理論不斷湧現。可能有一天,我們發現過去的某些發生學理論是謬誤的;但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
濕地土壤學 濕地土壤學(wetland agrology)是2016年公布的林學名詞。定義 研究濕地土壤中物質的運動規律及其與環境間關係的學科。出處 《林學名詞》第一版。
環境科學家認為土壤是重要的環境因素,是環境污染物的緩衝帶和過濾器。農業科學工作者和廣大農民認為土壤是植物生長的介質,更關心影響植物生長的土壤條件,土壤肥力供給、培肥及持續性。土壤學家和農學家則更多地關注發育於地球陸地表面能...
在我國,自30年代起也接受了Marbut的分類制,採用土系作為基層分類單元,同樣存在著與高級單元脫節的弊端,後來又改用前蘇聯的地理髮生學分類制,以土種為基層分類單元,它是由土類演譯而來,依附性強,難以提供穩定而確切的土壤基層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