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第一部。第一卷

土地。第一部。第一卷

《土地(第1部)(第1卷)》故事發展橫跨1897年東學革命失敗至1905年簽訂乙巳條約之間10餘年的動盪時期,以慶尚南道河東郡平沙里村為故事背景,以名門世家“崔參判一家”的種種遭遇為主線,圍繞崔致修被害、崔參判家族的精神支柱――尹氏老夫人的病逝、趙俊九等人為篡取崔氏家族的財產而進行的一系列陰謀詭計等等,另有崔氏家族裡的成員、僕人、村民以及其他兩班家族等數量眾多的人物紛紛登場,各顯風采,故事情節緊張刺激、人物刻畫生動細緻。第一部以崔氏家族的末代子孫西姬離鄉背井前往間島收尾,整部小說每一個人物和每一件事件都在偶然與必然之間環環相扣、起伏跌宕,實乃大河長篇小說《土地》完美文學成就之例證。

基本介紹

  • 書名:土地.第一部.第一卷
  • 譯者:劉廣銘
  •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5096701
  • 品牌:民族出版社
  • 作者:朴景利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頁數:327頁
  • 開本:16
  • 定價:30.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土地(第1部)(第1卷)》是韓國現代文學的扛鼎之作搶灘登入,歷時26載完成的史詩巨著重現經典,韓國現代文壇泰斗朴景利以細膩、鹹的女陸視角,溫情關注歷史狂濤之下芸芸眾生的堅韌、尊嚴、反省、寬容、救贖以及人性。韓國三大網路書店五顆星推薦,韓國出版物委員會鼎力推薦。

作者簡介

作者:(韓國)朴景利 譯者:劉廣銘 金英今

朴景利(1926-2008),女,1926年10月出生於韓國慶尚南道統營市,是韓國著名的當代多產女作家。1995年得到小說家金東里的推薦,在《現代文學》上刊載短篇小說《計算》,正式步入文壇,其後陸續發表許多短篇小說和《金藥局家的女兒們》、《市場與戰場》等帶有濃郁的社會批判色彩的長篇小說。1969年開始在《現代文學》上連載大河長篇小說《土地》,歷經26年後,於1994年創作完成《土地》完結篇(第16本)。曾獲得湖岩藝術獎、寶冠文化勳章、月灘文學獎、《現代文學》新人文學獎等,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在朴景利患肺癌去世後,決定追授她金冠文化勳章,以褒獎她為弘揚韓國文化所做出的貢獻。《土地》被譽為“光復後韓國文壇最大的收穫”,甚至被公認為韓國最優秀的長篇小說。

媒體推薦

我們這樣的小國,只有在文學領域才能出現如此宏偉的河流(指《土地》),這是上天的祝福,是奇蹟。
——韓國著名當代女作家 朴婉緒
《土地》是以小說的形式寫就的韓國近代史,是最優秀的文學作品。稱它為“最”,並不僅僅是因為它龐大的篇幅、歷史時空和由它興起的大河小說創作潮流。
——韓國著名當代文學評論家 金炳翼
當我們掙扎於矛盾世界的時候,朴景利就是那個保護我們悲傷的靈魂,並將它深藏於土壤中的人。比起幾百個龐大的重化學工廠,我更看重《土地》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藝術作品,《土地》留給我們是我們精神層面上的GNP。
——韓國著名當代作家 趙世熙

圖書目錄

第一篇 黑暗的腳步聲

第一章 西姬
第二章 跟蹤
第三章 山谷中的燈籠
第四章 謎團
第五章 集日
第六章 村姑們
第七章 常民尹普和中人文大夫
第八章 五行戲
第九章 音信
第十章 在酒館兒遇見的姜獵戶
第十一章 開明兩班
第十二章 夢中的須彌山
第十三章 巫女
第十四章 惡棍與魔女
第十五章 第一次爭論
第十六章 口傳
第十七章 襲擊
第十八章 誘惑
第十九章 使者

第二篇 追蹤與陰謀
第一章 消失的女人
第二章 尹氏老夫人的秘密
第三章 失敗
第四章 天空和樹林
第五章 初戀
第六章 陰陽之道
第七章 暗示
第八章 行兇
第九章 記憶中的風景
第十章 遙遠的黃泉路
第十一章 黃金的彩虹
第十二章 子授堂中的情事
第十三章 夢
《土地》第一部主要人物簡介
《土地》第一部主要人物譜系
崔參判府邸結構
作家年譜

文摘

第一篇 黑暗的腳步聲
第一章 西姬
老金頭兒在嚷嚷著。
“年年找麻煩的,還都就是固定的那幫子人!”
“哪有誰願意找麻煩啊。”
“得了吧!牛死了,腿斷了活兒沒幹成,為了婚事借了對半利,到最後你想找什麼藉口啊?”
但是,對方沒把老金頭兒放在眼裡。
“要是我在找藉口,天打五雷轟。你可最好不要說那種冤枉人的話。”不滿地頂了句嘴。
“這樣下去誰能受得了,受不了了。像是夾在中間的樹一樣,這哪是人幹的活兒啊。”
整天面對著這樣那樣百般懇求的佃農們,柔順的老金頭兒看來也煩了。
幾天前開始,崔參判家裡里外嘈雜了起來。成排的庫房裡源源不斷地搬進了稻草包,同時還要往邑里運糧食,不僅下人們累,就連馬廄里健壯的馬和牛圈裡肥胖的牛也幾乎是筋疲力盡。門房也一樣熙熙攘攘,擠滿了從遠近各地聚集來的二地主和佃戶們,大鍋要為他們不停地煮出飯來。

序言

在《現代文學》雜誌連載《土地》第一部的一九七一年的八月,我曾經被診斷為癌症並接受過手術。手術前一天在病房的視窗,我看到了從東大門方向一直延伸到南山的彩虹。那真是個長長的彩虹啊!我不自覺地自言自語道:看來是要帶我走啊!見了那天來會診的醫生,我就問手術需要多長時間。醫生的回答是需要三個小時左右。是個大手術啊!我喃喃自語道。就像對生活結束了報復似的,我當時的心情是平靜的。好比總算可以休息了似的,還有過莫名的類似快感的東西。
真正對死亡感到恐怖,對癌症這一病魔感到不安,是進入恢復期以後。坐在看得見坡路的視窗,望著孩子們的奔跑和挎著菜籃子的主婦們走過的風景,我才覺得這個世界、所有的生命以及搖晃著樹葉的風都是那樣的珍貴。我想活在這個世界上了。那些美麗,那些真實,我感覺自己似乎能夠抓得住它們,也想為它們再做點事情。那是個讓人苦惱的希望。
一不寫文章,我就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天地。既然生命還在,我只好又開始寫文章。從住院後的第十五天出院那一天起,就胸膛上纏著繃帶開始寫作《土地》的稿子。寫了一百張紙以後,我對自己的刻薄產生了恐懼。為何像掛在冰崖上的攀山繩,我的人生要如此地緊繃繃的呢?因何為那日益加重的妄想,非要這樣的把我的背壓彎不可呢?難道我是中了魔咒的罪人嗎?難道對我來說,生活和文學原本就是拆分不開的雙頭兒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