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石灣村位於浙江省龍游縣西北部,距縣城8.8公里,由團一、團二2個行政村組成,隸屬小南海鎮。村落南臨衢江,北靠大片黃土丘陵,與團石農墾場相接,西連唐公埠村,東鄰翁家村。龍游至衢縣高家公路穿村西行,龍游至團石農墾場抵十里豐農場的公路經此北上,離浙贛鐵路方村站僅3公里。民國期間,曾設立過鄉政府、公安分局、公安派出所和團石鎮。1949年後是團石鄉人民政府所在地。1992年撤區並鄉後,設有小南海鎮團石辦事處。全村509戶、1854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團石灣村
- 位置:浙江省龍游縣西北部
- 人口:全村509戶、1854人
- 組成:團一、團二2個行政村組成
古代建築
村內有古建築多處。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嘉慶二十四年(1819)在江邊和村中各建馬氏、徐氏節孝坊1座,有抱鼓石,1986年7月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至今完好無損。村中有唐羅漢松一株,余紹宋書立唐代遺蹤石碣,均因文化大革命被毀。保全殿、佛殿和汪氏二十四廳宗祠、汪公衣冠冢,均廢,遺址尚存。
歷史文化
團石灣離縣城近,水陸交通方便,江邊幅員廣闊,歷史上常為駐軍屯紮之所。清鹹豐、同治間,太平駝淋墊料軍攻打龍游城,曾在村北黃土山背安營紮寨。同治二年(1863),左宗棠率領清軍攻打龍游縣城時,駐團石灣。所屬水師都司黃九皋砍伐村後古松700株製造船隻,將購樹款中飽私囊,村民呈文左宗棠,黃九皋醜事敗露,服毒身亡。北伐戰爭龍游戰役,白崇禧駐紮團石灣,在此指揮、調遣北伐軍攻打軍閥孫傳芳部。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團石灣村利用本地豐富的黃土丘陵資源優勢,發展開發性生產,以種植柑桔為主,養豬、養魚、養禽綜合經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1990-1992年的3年中,僅團二村投入資金16萬元,在黃土丘陵上建立柑桔基地350畝,造田338畝,興辦果牧農場;配套興建機埠1處,新挖渠道534米,還漿砌支渠3條1250米,實現旱澇保收,糧增桔豐。1991年糧食總產達179萬斤,生豬飼養量1993頭,柑桔產量70萬斤,為歷史最高水平。199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161.7萬元,比1985年增長1.4倍,人均收入1039元,比1985年增長1.2倍。村級集體收入超4萬元,比1984年增加27.8倍,現有集體固定資產30萬元。
近年來,村中道路澆築水泥路面1232平方米。並修建機耕路、橋樑,加固江堤堰壩,整修洗衣埠頭。從1991年起,對48戶獨生子女戶和兩女戶實行養老保險制度。對60歲以上的老幹部實行固定生活補貼。村民參加財產、人身保險,集體每年負擔40%的投保金。60歲以上村民和困難戶、五保戶年終享受一次性救濟補助。農戶免交社會管理費,抗旱時的電費、水費全由集體開支。
團二村有70%的農戶蓋新房。龍游至衢縣高家公路兩側樓房林立,形成新的商業街。全村從事運輸、飲食、商業、理髮、縫紉、修理、加工等第三產業40餘家。1992年,投資8萬餘元新建村委會辦公樓,創建黨員、青年民兵、婦女活動室、圖書閱覽室、錄像放映室和電影院等。連續4年被評為縣級紅旗村,連續9年被評為縣計畫生育先進集體。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團石灣村利用本地豐富的黃土丘陵資源優勢,發展開發性生產,以種植柑桔為主,養豬、養魚、養禽綜合經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1990-1992年的3年中,僅團二村投入資金16萬元,在黃土丘陵上建立柑桔基地350畝,造田338畝,興辦果牧農場;配套興建機埠1處,新挖渠道534米,還漿砌支渠3條1250米,實現旱澇保收,糧增桔豐。1991年糧食總產達179萬斤,生豬飼養量1993頭,柑桔產量70萬斤,為歷史最高水平。199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161.7萬元,比1985年增長1.4倍,人均收入1039元,比1985年增長1.2倍。村級集體收入超4萬元,比1984年增加27.8倍,現有集體固定資產30萬元。
近年來,村中道路澆築水泥路面1232平方米。並修建機耕路、橋樑,加固江堤堰壩,整修洗衣埠頭。從1991年起,對48戶獨生子女戶和兩女戶實行養老保險制度。對60歲以上的老幹部實行固定生活補貼。村民參加財產、人身保險,集體每年負擔40%的投保金。60歲以上村民和困難戶、五保戶年終享受一次性救濟補助。農戶免交社會管理費,抗旱時的電費、水費全由集體開支。
團二村有70%的農戶蓋新房。龍游至衢縣高家公路兩側樓房林立,形成新的商業街。全村從事運輸、飲食、商業、理髮、縫紉、修理、加工等第三產業40餘家。1992年,投資8萬餘元新建村委會辦公樓,創建黨員、青年民兵、婦女活動室、圖書閱覽室、錄像放映室和電影院等。連續4年被評為縣級紅旗村,連續9年被評為縣計畫生育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