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團石村-建村歷說,團石村-歷史古蹟,徐氏節孝坊,馬氏節孝坊,團石村·歷史人物,團石村-經濟發展,建國前,建國後,改革開放以來,團石村-地理位置,團石村-公共服務,
團石村-建村歷說
(民國)龍游縣志·氏族考》載:唐儀鳳二年(677),越國公汪華(唐高祖授為歙宣睦杭婺六州諸軍總管、歙州刺史)孫汪處崇任龍丘(今龍游)尉時,卜居團石,為團石汪姓始祖,村名始稱汪家灘。村中有羅漢松一株,疑是祖公所植,故以松命名,改汪家灘稱羅漢松。後又因村東瀕江有一兀突巨石,下臨深潭,是潭石觀魚垂釣之處,巨石像如甲魚,甲魚龍游話諧音“團魚”,故又稱團石。村中汪姓居多,又稱團石汪。汪與灣諧音,後人習慣地稱之為團石灣。
縣人余紹宋有詩曰:先有羅漢松,後有團石灣。村名因樹起,樹在名卻刪,揭櫫自唐代,天嬌蔚奇觀,錯節又盤根,有若螭龍蟠,枝葉縱蕭疏,結子又可餐。緬想處崇公,卜居汪家灘,灘名亦已泯,羅漢仍蒼顏,頗疑公手植,唐槐等量看,子孫懷先德,於焉痤衣冠。
南宋詩人楊萬里曾經夜宿團石埠,賦有《宿潭石步》詩。村區有潭石觀魚、古木臨溪、團石印浮、螺鬟拱翠、防岸紅葉、童山松籟、盈川映月、岑峰積雪八景。
南宋王明清撰《揮麈錄》記載說:三衢境內地名張埠中有石,里人號曰“團石”。有讖語云:“團石圓,出狀元;團石仰,出宰相。”乙丑歲水涸,石忽如圓鏡,明代年間劉文孺章魁天下。前歲大水,石乃側仰,而去/年余處恭拜相。這裡所說的劉文孺即劉章,龍游寺下人,紹興中廷對第一,官至資政殿學士,文孺是他的字。余處恭即官至左丞相的龍游冷水人余端禮,處恭是他的字。今龍游境內衢江北岸的團石村,大概就是上文所說的張埠。
團石村-歷史古蹟
村內有古建築多處。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嘉慶二十四年(1819)在江邊和村中各建馬氏、徐氏節孝坊1座,有抱鼓石,1986年7月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至今完好無損。村中有唐羅漢松一株,余紹宋書立唐代遺蹤石碣,均因文化大革命被毀。保全殿、佛殿和汪氏二十四廳宗祠、汪公衣冠冢,均廢,遺址尚存。
徐氏節孝坊
徐
氏節孝坊建於清乾隆年間,位於團石鄉團二村。該石坊二柱三樓,坐北朝南。樓為歇山頂,每樓正脊兩端均飾有龍嘴魚尾吻,檐角起翹,坊身總高7.50米,寬5.60米,兩柱中內空3.10米,抱鼓石高1.85米,柱(訛角)寬32×32厘米。正面頂樓下置有“聖旨”石匾一塊。該坊造型古樸,裝飾無華,獨具—格。1986年7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馬氏節孝坊
馬氏節孝坊位於團石鄉團二村。據《龍游縣誌》載,馬氏汪燮祥妻,雍正八年生,二十七歲夫故,乾隆五十五年旌表建坊。 該石坊二柱三樓,坐北朝南,樓為歇山頂,每樓正脊兩端均飾有龍嘴魚尾吻,頂樓正脊中部飾有一葫蘆狀飾物。坊身總高度為7.40米,寬5.50米,兩柱中內空3.55米,抱鼓石高1.95米,柱呈方形(35×35厘米)。正面頂樓下置有“聖旨”石匾一塊。該坊除一橫樑及抱鼓石有花草、雲頭雕刻圖案外,余均為素麵,造型簡樸無華。1986年7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團石村·歷史人物
自南宋始,團石灣人才輩出。南宋紹興五年(1135),汪應辰18歲登科及第,以進士第一累官端明殿學士、吏部尚書,一生坎坷為官,剛直不阿,為反對秦檜,告假回鄉,隱居17年,學問精博,《宋史》有傳;其父義舉被宋高宗恩封為迪功郎、修職郎;子汪逵淳熙間官至吏部尚書,孫汪愈為朝奉郎;長玄孫汪誼為將士郎,次玄孫汪?為誠教郎。元末明初有汪瑞,因反對中書左丞曹公假公濟私,濫殺無辜,抗言力爭而死。清乾隆間有汪映模,任桐廬縣訓導時捐金百兩,為該縣建學舍,修學宮,倡導教育,深受鄉民愛戴。清乾隆、嘉慶間,汪周氏為供鄉間士子應考,捐田百畝。同治間汪廣懷任天台訓導,後辭歸故里,捐資辦私塾。清末至民國年間還有汪岐品、汪濂、汪霖、汪映柏、汪宜顯等一批名士,行善樂事,疏財濟貧,建橋設渡,修造涼亭,施捨藥物,撫恤鄉鄰,譽滿鄉里。汪坤,曾任顧祝同秘書、東北財政廳廳長、牡丹省代理省長。現寓外的高級工程師、副教授以上的專家學者有10餘人。
明余日新(崇禎間進士、山東巡按)、清余作沛(乾隆間舉人、鄧川知州)都有描寫團石八景詩篇。團石灣以汪姓為大族。從宋到明末清初,汪姓有4支遷至江山、衢縣等地。現村有汪姓586人,占諸姓人數的32%
團石村-經濟發展
建國前
團石灣是衢江入龍游縣境的第一碼頭,舊時交通以水路為主。明清時江中帆檣如織,是上游江山、開化、常山、衢縣竹木柴炭等山貨水運北上的必經之地,故為大米、油料等農產品的重要集散地,為龍游比較繁華的商埠之一。清末,著名商號汪廣和,經營南北山貨及百貨等,資金雄厚,貿易有方,聞名鄉里。民國間商號肆店更加井然,較大的商行有汪隆賢鹽行、醬坊、糕餅坊、豆腐坊及布店;孫祥泰的綢緞莊、米行及油行;姜大豐的饅頭店、索麵店;張老六的木行等。還有汪永德堂、壽慶堂、孫旅泰、王同大、復春堂和三益堂藥店達40餘家。酒肆茶館多爿。村中沿江自東向西的一字形老街、兩旁店面屋和為防盜而建的江邊二扇大園門框至今尚存。舊時兩個埠頭依然存在,江邊的大構樹和古樟仍鬱鬱蔥蔥。40年代,由於日本侵略軍侵擾,商家被劫,加之鐵路、公路運輸興起,水運漸衰,團石灣商業亦日趨蕭條。
清鹹豐、同治間,太平軍攻打龍游城,曾在村北黃土山背安營紮寨。同治二年(1863),左宗棠率領清軍攻打龍游縣城時,駐團石灣。所屬水師都司黃九皋砍伐村後古松700株製造船隻,將購樹款中飽私囊,村民呈文左宗棠,黃九皋醜事敗露,服毒身亡。北伐戰爭龍游戰役,白崇禧駐紮團石灣,在此指揮、調遣北伐軍攻打軍閥孫傳芳部。
建國後
1949年後以農為主業,先後辦過磚瓦廠、榨油廠、粉乾年糕廠、農具廠和糧食、茶葉加工廠,糧食、油料和水果等生產有了新的發展,村里衛生院、村中心國小、村初級中學、供銷社、糧站、信用社、農技服務站等一應俱全。民國期間,曾設立過鄉政府、公安分局、公安派出所和團石鎮。1949年後是團石鄉人民政府所在地。1979年,從當時的龍游區劃出虎頭、團石公社,從塔石區劃出箬塘公社,從模環區劃出蘭塘公社,建立“團石農工商”。1982年,改團石農工商為團石區。1992年5月,撤消團石區,合併團石、虎頭山、箬塘鄉建立小南海鎮。團石灣由團一、團二2個行政村組成,2008年撤銷團一村、團二村,在此區域內組建新的團石村。2010年,團石村納入龍游縣中心村建設規劃。
改革開放以來
改革開放以來,團石灣村利用本地豐富的黃土丘陵資源優勢,發展開發性生產,以種植柑桔為主,養豬、養魚、養禽綜合經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1990-1992年的3年中,僅團二村投入資金16萬元,在黃土丘陵上建立柑桔基地350畝,造田338畝,興辦果牧農場;配套興建機埠1處,新挖渠道534米,還漿砌支渠3條1250米,實現旱澇保收,糧增桔豐。1991年糧食總產達179萬斤,生豬飼養量1993頭,柑桔產量70萬斤,為歷史最高水平。199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161.7萬元,比1985年增長1.4倍,人均收入1039元,比1985年增長1.2倍。村級集體收入超4萬元,比1984年增加27.8倍,現有集體固定資產30萬元。
近幾年來,隨著新農村的建設,村中道路全部澆築水泥路面並安裝路燈,實現了“戶戶通路,路路有燈”。並修建機耕路、橋樑,加固江堤堰壩,整修洗衣埠頭。從1991-2012年,對全體村民實行養老保險制度和農村醫療保險制度。村民參加財產、人身保險,集體每年負擔40%的投保金。對60歲以上的老幹部實行固定生活補貼。60歲以上村民和困難戶、五保戶年終享受一次性救濟補助。農戶免交社會管理費,抗旱時的電費、水費全由集體開支。
新農村的建設,村裡有90%的農戶蓋了新房,規範合理的建設規劃,龍游至衢縣高家公路兩側樓房林立,形成新的商業街。村建設也由最初衢江沿岸向二路建設發展,全村從事運輸、飲食、商業、理髮、縫紉、修理、加工等第三產業80餘家。1992年,投資8萬餘元新建村委會辦公樓,創建黨員、青年民兵、婦女活動室、圖書閱覽室、錄像放映室和電影院等。連續4年被評為縣級紅旗村,連續9年被評為縣計畫生育先進集體。 2010年,龍游核電廠落戶團石,320國道平山橋至團石公路工程開工建設。
2012年,位於龍游縣團石村的周公畈水庫和團石農場成立了省級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區,占地規模約1萬畝,總投資1.36億元,測算投資利潤率12.5%,依託周公畈水庫構建“一帶三元多星”布局:不同農業種養功能區形成農業景觀帶,生態元集聚中心、科技元集聚中心和農業文化元集聚中心形成三元集聚中心。
示範區內由浙江開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建,首個乃至全國都屈指可數的利用畜禽排泄物生產的生物質發電廠正式運行併網發電。
團石農場葡萄精品園規劃用地3000畝,建設大棚1000畝,產品采後處理設施800平方米,採用全生態化防蟲措施,對產品進行統一技術,統一供應,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建立產品質量信息的可追溯制度,形成年產1500噸綠色無公害紅提葡萄生產能力。項目總投資第一期1300萬元,是一家專業從事葡萄種植銷售及新品種引進、試驗、推廣和觀光休閒的有機結合的現代農業企業。
團石村-地理位置
團石灣,東鄰翁家村至龍游縣城,南面衢江臨詹家鎮馬葉村,北靠大片黃土丘陵,與團石農墾場相接至十里豐,西連唐公埠村至衢江區高家鎮。龍游至衢江區西虎線公路穿村西行,龍游團石至十里豐團十線穿村北行抵十里豐農場和十里豐監獄。離浙贛鐵路方村站僅3公里,杭長客運龍游站6公里,距縣城8.8公里,衢州市區25公里。 滬昆高速公路(杭金衢段)橫穿村而過,距衢州高速服務區只有2公里。 水陸交通方便,衢江沿村而過,江邊幅員廣闊,歷史上常為駐軍屯紮之所。隨著衢州航運的建設,水陸也將會再現輝煌。
2012年,總投資1.8億元,起點在320國道詹家平山橋,終點於團石農墾場,全長5.837公里,其中最大的橋樑汪船頭大橋長達542米。平山橋團石公路的建成通車,是龍游縣西片鄉鎮連線衢江區的重要通道,讓詹家與團石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方便了兩地村民的出行,並將成為周邊農村經濟發展的有力推手
團石村-公共服務
龍游縣團石村便民服務中心
龍游縣團石醫院
龍游縣農村信用合作社團石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