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村戰鬥

團村戰鬥

團村戰鬥發生於1933年12月12日-14日,地點則是在中國江西省黎川縣團村。是國共內戰前期主要戰鬥之一,交戰一方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另一方則為中國共產黨所領導之中國工農紅軍。團村戰鬥 國民黨軍以一個師守黎川,三個師由陳誠率領向德勝關(福建江西交界)推進。當時,紅三軍團司令彭德懷的指揮所設在黎川縣城通往德勝關大路之間團村的一座高山----撮斗寨山頭上。

基本介紹

  • 名稱:團村戰鬥
  • 地點:中國江西省黎川縣團村
  • 時間:1933年12月12日-14日
  • 主要指揮官:彭德懷
戰鬥經過,戰鬥結果,戰鬥意義,

戰鬥經過

1933年12月12日晨,正當紅日東升,朝霞映紅德勝關之際,國民黨第八縱隊主力部隊開始向團村推進。在陳誠親自率領下,陸續集結於黎川城,企圖大舉進占黎川南部的東山、德勝關,以截擊紅軍退回福建省泰寧、建寧縣之歸路。團村位於黎川城南約八公里處,是黎川城到東山德勝關必經之地,敵欲占東山、德勝關,必先攻占團村。 國民黨軍第八縱隊主力部隊分三路向團村進發:敵第六師經餘慶亭、謝家排、五都向李家排逼近;敵第九十六師經鯉潭橋、大芸塅、新嶂、三都向團村靠攏;敵第五師為第二梯隊,尾隨敵第六師、第九十六師之後行進。該三支部隊倒品字擺置後,立即挖戰壕、築碉堡,拉開陣勢,慌忙備戰。剩下的兵力和九十四師則聚縮於黎川城內,以便隨時應接增援。在國民黨軍向團村推進之前,紅三軍團與紅五軍團一部早已埋伏在團村周圍各主要山頭:石頭亭、撮斗寨、禾堂山等處,紅七軍團指揮所設在華蓋峰頂。彭德懷軍團長雖然正患瘧疾,全身作寒難禁,仍帶病指揮。紅三軍團四師師長張錫龍、政委黃克誠,第五師師長李天佑、政委鐘赤兵、紅五軍團第十五師師長吳高群、政委肖華等,率領1200餘指戰員,隱蔽在遠近各個山頭陣地,卡關踞險、俯臨遠眺,嚴陣以待。 近午,敵軍4萬餘人,蜂踴魚貫,陸續進入了我軍伏擊圈。我軍預先布置一個師正面分組向敵佯動,引敵注意並鉗制敵人,另以三個師隱蔽在敵之第二梯隊左側約五、六里處,敵絲毫未發覺。當敵軍第一梯隊展開一半兵力,第二梯隊正籌劃做碉堡時,張錫龍率紅四師同紅五師、十五師(即少共國際師)一萬餘指戰員用步槍、機槍、手榴彈從各個山頭向敵軍猛烈攻擊,敵第一梯隊大亂,波及第二梯隊兩個師亦亂,我正面佯攻之師乘機出擊,敵遂全軍大混亂。敵三個師十五個團共約四萬餘人,與我四個師共約一萬餘人相混雜,塵土漫天。“只見敵軍狼奔豕突,不見我軍混復其間,雖是猛虎突入群羊,可是羊多亦難捉住”。在指揮所帶病指揮的彭德懷,當時正打擺子,冷透骨髓,看到戰場上人馬翻天的情景,忘卻了寒冷,有感而發念道:“猛虎撲群羊,硝煙瀰漫;人海翻騰,殺聲沖霄漢。地動山搖天亦驚,瘧疾立消遁。狼奔豕突,塵埃沖天;大哥(這裡大哥指一軍團)未到,讓爾逃生!”

戰鬥結果

夕陽西下,敵已潰不成軍,無心戀戰,只得狼狽逃竄,北撤回黎川縣城。我軍以一萬二千人擊潰三萬餘敵,擊斃敵軍千餘人,俘敵三百餘名,繳獲槍枝三百多支。敵一名旅長重傷,兩名團長喪命,並死傷敵營長六、七名。在名垂紅軍光榮戰史的團村戰鬥中,我紅四師師長張錫龍壯烈犧牲,少共國際師師長吳高群身負重傷,於12月24日在福建建寧紅軍醫院逝世。

戰鬥意義

這次戰鬥的勝利,粉碎了敵一舉截斷我軍退路的妄想,大大挫減了敵人的囂張氣焰,鼓舞了紅軍指戰員的鬥志,給國民黨反動派第五次對蘇區的“圍剿”以沉重的打擊。彭德懷司令在回憶中說:“如果當時我一軍團在,一、三軍團靠攏作戰,敵三個師十五個團當能全部殲滅,加上洵口殲滅之三個團,就是十八個團,再尋機殲敵二十個團左右,敵軍第五次‘圍剿’就可能被粉碎,歷史上也就沒有二萬五千里長征了”。然而左傾機會主義者卻把一、三軍團分開作戰,我軍不能在運動中集中優勢兵力大量消滅敵人,使第五次反“圍剿”遭到失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