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窮匕見(圖窮匕首見)

圖窮匕見(漢語成語)

圖窮匕首見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圖窮匕見(拼音:tú qióng bǐ xiàn)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戰國策·燕策三》,《史記·刺客列傳》也記錄有同樣的故事。

《戰國策·燕策三》載:戰國時,荊軻奉燕國太子丹之命行刺秦王,以獻燕國督亢的地圖為名,預先把匕首卷在圖裡,到了秦王座前,慢慢把地圖展開,最後露出匕首。後人就用“圖窮匕見”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階段,終於露出了真相或來意(窮:盡;見:同“現”,顯露)。該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也作“圖窮匕首見”。

基本介紹

成語出處,成語故事,成語寓意,成語用法,

成語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又西漢·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秦王謂軻曰:‘取武陽所持地圖。’軻既取圖奏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後來“圖窮而匕首見”簡化為成語“圖窮匕見”或“圖窮匕首見”。

成語故事

秦王嬴政在進行併吞六國的統一戰爭中,先滅掉了韓國和趙國,接著就直搗燕國。為挽救國家的危亡,燕太子丹經過周密的謀劃,派出刺客荊軻,帶著從秦國叛逃來燕國的將軍樊於(wū)期的腦袋和一卷燕國督亢(今河北涿縣東南)的地圖,來到秦國,假借獻上秦王的仇人的人頭和割地求和的地圖,而暗暗地把一把匕首藏在用布帛做成的地圖卷里,企圖伺機逼迫秦王改變其進攻鄰國的政策,退還侵占的別國的土地;如果不答應,就殺死秦王。
臨出發那天,太子丹又給荊軻找來一個叫秦舞陽的人做幫手。荊軻走到易水河邊,在跟他送行的人告別時,他對著天長長地吐了一口氣,就慷慨悲壯地唱起歌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然後,就拉著秦舞陽,蹦上了車,連頭也不回,飛也似的就走了。
公元前227年,荊軻到了秦都鹹陽。秦王一聽說燕國的使臣送來了樊於期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心裡十分高興,便穿上朝服,安排幾個招待員,在鹹陽宮隆重地接見荊軻。荊軻捧著裝有樊於期頭的木匣,秦舞陽捧著地圖匣,一步步地走上了秦國宮殿的台階。
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那么威嚴,不由得有些心驚膽戰。秦王左右的人看見他這個樣子,都很奇怪,既然是使者為什麼臉變了顏色呢?荊軻鎮定自若,走向前去對秦王說:“他是北方粗野的人,從來沒有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秦王對他們是否心懷歹意,也有點防備,就對荊軻說:“叫他退下去!你給我把地圖拿來。”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拿過地圖,把它獻給秦王。秦王打開地圖,荊軻就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地指給秦王看。翻到末了,卷在地圖裡的匕首露出來了。於是,荊軻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著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一見,抬起身子使勁地向後一轉,那隻袖子斷了,連忙拔劍,可是因為心急慌忙,劍也太長,拔不出來。他只得繞著殿上的大柱子跑,荊軻緊緊地追逼著。台階上面站著的幾個文官手無寸鐵;台階下面的武士,照當時秦國的規矩沒有命令不準上殿去,再說他們也被這突然的情況驚呆了。過了一會兒,幾個文臣眼看情況太緊急了,便趕上去用手去打荊軻,有一個伺候秦王的醫生,急忙用藥袋向荊軻打去。趁這工夫,秦王終於拔出了身上的劍,一劍就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站立不住了,就舉起匕首,向秦王投了過去,沒有擲中秦王,打在柱子上。接著秦王又砍了荊軻幾劍,秦王的衛士也趕上來把荊軻殺死了。

成語寓意

刺殺秦王準備得妥妥帖帖,就差會見秦王獻禮的最佳刺殺時機。事情如果按預料的一步步發生,那么結果便可稱心如意。中途出現突變情況後,機會卻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刺殺行動經過扣人心弦的攻防打鬥後,還是以失敗告終。按照慣性思維,做一件事時,常常潛意識覺得它應該就是這樣發生的,那么它到時就可這樣完成了,卻疏忽了多問一個萬一中途出現突發情況又怎么辦,考慮周詳,方可鎮靜自如、胸有成竹地應對事情的變化。

成語用法

  • 成文用法
“圖窮匕見”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出來。該成語在句中一般充當謂語、定語。也說“圖窮匕首見”。
  • 運用示例
近代·孫中山《敬告同鄉書》:“自弟有革命演說之後,彼之詐偽已無地可藏,圖窮而匕首見啊。”
現代·葉聖陶《一個青年》:“不意先生乃蓄別抱,圖窮匕見,爰有所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