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總體框架,理論課程,實踐教學,教學條件,教師隊伍,設備資源,教學經費,質量管理,培養模式,發展前景,考研方向,就業方向,開設院校,
發展歷程
1898年,
維新變法之後揭開了中國近代圖書館序幕。帶有封建性質的藏書樓逐步解體,而為公眾服務的公共圖書館則不斷出現。
1913年,金陵大學文科開設圖書館學課程,這是中國圖書館學教育的開端。
1920年,武昌文華圖書館專科學校正式成立。圖書館學作為一門學問在中國正式出現。
1949年10月至1979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適應圖書館工作的開展,圖書館學偏重於圖書館技術方法的研究。
20世紀60年代初,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圖書分類學、目錄學、藏書建設、讀者工作、圖書館事業史等分支學科發展,出現“要素說”“矛盾說”“規律說”,圖書館學體系由單級走向多級。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
文化大革命”期間,圖書館學研究陷於停滯。
1979年7月以後,中國
第六個五年計畫把圖書館學列入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應當加強研究的學科,圖書館學會紛紛成立。
培養目標
該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圖書館學基本理論和技術方法,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科學知識,具備熟練地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收集、組織、檢索、分析、評價和開發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在圖書館、信息服務機構和各類企事業單位的信息部門從事信息與知識服務及管理工作,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的原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
各高校在制定培養目標時,應符合學校的基本定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對培養目標定期評估、修訂。
培養規格
圖書館學專業本科學制為4年,各高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允許實行彈性學制,最短和最長學習年限按中國國家及學校相關規定執行。允許學生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學生完成該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和學分要求,考核合格,準予畢業。符合規定條件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的有關規定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圖書館學專業人才應該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與身心素質。
1.思想道德索質包括: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有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學術道德,具有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
2.文化素質包括:具有良好的文化素養、信息素養和一定的文學藝術修養,具有開拓、開放、平等、包容等現代意識和人際交往意識。
3.專業素質包括:掌握紮實的圖書館原理和方法,具備從事各類型圖書館與信息服務機構實際工作的職業素養和從事圖書館學研究所需要的學術素養,掌握圖書館學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
4.身心素質包括: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圖書館學專業人才應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內容如下:
1.專業知識:掌握圖書館學基本理論,如圖書館學基本原理、理論基礎、圖書館與圖書館學歷史、圖書館與社會、圖書館事業建設理論等;掌握套用圖書館學各分支學科的知識,如信息資源建設、信息組織與描述、信息檢索、信息服務、信息倫理、信息政策與法律、圖書館管理、圖書館現代技術等。
2.工具性知識:至少掌握1門外語,能熟練地聽、說、讀、寫;能熟練地掌握計算機、軟體、系統設計與網路技術套用的知識;能熟練地進行文獻與信息檢索;能運用科學研究方法進行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
3.相關學科知識:具備較廣泛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自然科學知識和工程技術方面的基礎知識。
圖書館學專業人才應該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套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1.獲取知識的能力:能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不斷獲取新的知識;能熟練套用計算機及其他信息技能熟練應術開展學習和研究;有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善於與人交往,並具有在社交活動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2.套用知識的能力:能運用圖書館學及其相關學科的知識去發現、分析、解決各類型圖書館及相關信息管理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具備文獻、信息和知識資源的獲取、組織、管理與服務的能力,以及幫助用戶高效獲取信息知識的能力,能在實踐中較快地適應不同工作崗位的需要。
3.創新能力: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對新觀念、新理論、新技術保持敏感;具有獨立從事創新性科學研究的能力;掌握創業知識、領會創業要領,在就業中具有職業競爭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課程體系
總體框架
圖書館學專業教育與知識體系由通識教育內容、專業教育內容和綜合教育內容三部分相關知識體系構成。
1.通識教育內容包括: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經濟管理、外語、計算機信息技術、體育、社會實踐等知識體系。
2.專業教育內容包括:圖書館學專業知識、與圖書館學相關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檔案學、文獻學等知識體系,以及圖書館學專業實踐訓練等。
3.綜合教育內容包括:思想教育、學術與科技活動、文藝活動、體育活動、自選活動等知識體系。
圖書館學專業教育的知識領域由圖書館學理論、圖書館方法、圖書館服務、圖書館信息技術和圖書館管理5個知識模組構成,每個知識模組包含的核心知識單元與可選知識單元如下:
1.圖書館學理論模組包含的核心知識單元有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目錄學基礎理論、數字圖書館理論、圖書館與信息研究方法;可選知識單元包括中國圖書史、外國圖書館事業、圖書館學研究前沿與發展趨勢、信息管理基礎理論、文獻學基礎理論等;
2.圖書館方法模組包含的核心知識單元有信息資源建設、信息資源分類與主題標引、信息資源編目與元數據;可選知識單元包括文摘與索引、本體、網路信息組織、文獻計量學、古籍整理(古籍版本學)等;
3.圖書館服務模組包含的核心知識單元有信息用戶與服務、信息檢索、參考諮詢:可選知識單元包括社會科學與科技信息源、信息分析與預測、信息諮詢與決策等;
4.圖書館信息技術模組包含的核心知識單元有計算機基礎與套用、數字圖書館技術、資料庫原理與套用、元數據技術:可選知識單元包括網站設計與開發、圖書館系統的維護與評價、信息管理程式設計、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等;
5.圖書館管理模組包含的核心知識單元有圖書館與信息中心管理、信息資源智慧財產權管理;可選知識單元包括圖書館行銷與公共關係、知識管理、政府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等。
理論課程
各高校圖書館學專業通識類課程的設定應儘量與學校通識教育的原則和框架相匹配,通識教育內容一般應包括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社會實踐等知識體系。
公共基礎類課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英語、體育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統一要求和各高校自評要求進行設定。
圖書館學專業基礎類課程設定的大類有:計算機技術套用類、數學類(包括統計)、管理學類等。
各教學構可根據各自學科發展的定位和規劃,在每個知識領城設定2~3門基礎、核心性質的課程為必修課程,並根據需要和可能的條件開設3~5門反映學科前沿和學校特色的選修課程。同時,課程設定應結合國內外圖書館學科的發展前景和社會對圖書館學專業人才的需求趨勢,在3~5年內逐步建設一些前瞻性課程。圖書館學專業按知識領城列出的專業類課程如下:
1.理論:圖書館學基礎、信息資源建設、圖書史與圖書館學史、圖書館學方法論、目錄學、文獻學;
2.方法:信息組織、信息資源編目、信息資源建設、圖書館學研究方法、文獻計量學、古籍版本學、網路信息組織、網路信息傳播;
3.服務:信息服務、信息索養、信息檢索、信息分析、兒童圖書館、圖書館與閱讀推廣、杜群信息學;
4.信息技術:資料庫系統、計算機網路、圖書館自動化、數字圖書館”、信息安全、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5.管理:圖書館管理、信息政策與法律、圖書館行銷與公共關係。
實踐教學
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應加強實踐性環節的教學,總體構建實踐教學體系,著重培養實驗技能、專業實踐能力、設計與開發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創業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等。
除純理論課程外,專業類課程的設計應包含一定數量的實踐教學環節,所占具體比例視課程性質和內容而定。課程實驗包括:計算機基礎與套用、信息組織、信息資源編目與元數據、信息檢索、信息系統、數字圖書館理論與技術、資料庫原理與套用、文摘與索引、文獻修復與保護。每個學期應安排一定數量的課程實驗。
專業類實訓是指配合專業課程的學習安排組織的實地訓練,就與課程相關內容在校內進行實習,或參觀考察圖書館等信息機構的認知性訓練。通過實訓使學生全面了解該行業或某一信息機構的主要業務,將.學過的書本知識與實際聯繫起來,並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專業類實習可通過假期實習和畢業實習等方式開展。假期實習是指寒暑假要求學生在圖書館成其他信息服務機構從事專業相關的輔助性工作;畢業實習是指畢業前進行的4~6周的社會實踐活動。實習內容應主要圍繞信息和文獻資源組織、加工處理、檢索、分析、傳播、服務、利用以及信息系統設計開發等業務環節來進行。
教學條件
教師隊伍
教師的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合理,每個專級職稱和具看體1字位的教錦台、在政儲構食測與保企業教學點專職教師至少應有8名,其中,具有高級職除和身上有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均不低於50%。
圖書館學專業教學機構應注重教師職業發展和規劃,提供適當的進修、研討、訪同等學習、交流、深造的機會。具體來說可採用如下形式:
1.建設教師研修基地,作為定期組織教師教學交流、研討和培訓的平台;
2.院系應定期舉行與青年教師的教學、科研相關的進修、研討、交流,同時定期組織有資歷的教師與中青年教師進行交流,教學相長;
3.定期組織講授相關課程教師進行交流、研討和培訓,促進課程體系的建設,鼓勵教師參與套用線上開放課程;
4.教師平均每4學年可進行一次為期6個月左右的國內外進修訪學活動。
教師可包括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班職教師。教師的配備應該根據圖書館學專業所在院(系)的特點、必修課修課程的數量和內容、招收學生的人數等相關因素決定,應不低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合格指標(試行)》確定的師生比要求。
教師的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合理,每個專級職稱和具看體1字位的教錦台、在政儲構食測與保企業教學點專職教師至少應有8名,其中,具有高級職除和身有上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均不低於50%。
設備資源
提供圖書資料保障的可以是學校圖書館,也可以是學院(系)資料室。學校圖書館或院系資料室中與圖書館學專業的教學有關的圖書應不少於2萬冊,其他與該專業相關專業圖書不少於20萬冊,專業期刊不少於20種,其中外文期刊應不少於5種,與該專業相關的期刊應不少於50種。圖書館或資料室應擁有或可獲取國內外重要的大型綜合性資料庫和重要的專業資料資料庫,並具有檢索這些信息資源的工具。
1.實驗室。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教學手段。考慮到圖書館學專業套用性很強,對學生實踐與動手能力要求高的特點,應該將實驗室的建設定於重要的地位。該專業要求每百名學生擁有的計算機不少於10台,實驗室設備固定資產總值應在100萬元以上。該專業應沒有不同學科方向的實驗,實驗項目包括信息採集、信息組織、信息描述、信息檢索、數字圖書館方法與技術、資料庫原理與套用、文摘與索引、文獻修復與保護等。
2.實習基地。該專業應有3~5個相對穩定的實習基地,供學生畢業實習。實習基地應具有較為完備的基礎設施條件、較高業務水平的實習指導教師和相對完善的業務工作環境。
教學經費
新設該專業的開辦經費不低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規定的最低標準。
質量管理
由院長(系主任)或分管本科教學的副院長(副系主任)負責執行本科教學質量日常管理。
由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學督導組等質量管理組織或個人(包括教師、學生、學生家長、用人單位代表等)對教學質量控制點進行定點管理。
由學校、院系、教研室組織定期的管理評審、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業評估、專項評估等工作。
1.聽課制度。學校、院系、教研室等各級領導不定期隨堂聽課,及時掌握教學一線的信息,把好教學質量關;
2.專家督導制度。學校、院系兩級均應聘請專職的教學督導組專家,不定期隨堂聽課或開展其他教學督導工作,並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3.同行評議制度。形成一種相互學習、交流、競爭、提高的氛圍,互聽互評;
4.學生評教制度。採集學生對教師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促進教學相長;
5.用人單位反饋制度。採集學生就業後的用人單位反饋意見,以達到了解培養學生的質量水平、促進教學質量完善提高的目的。
培養模式
該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介紹專業知識和規範,目的是讓初入學科大門的學生了解學科的“潛網”規則,保持專業的學術規範和價值體系。其功能在於獲得已有的知識、經驗,以提高解決當前已發生的問題能力。
創新型人才,是要有創新的潛質,創新的思維,創新的人格,不僅要全面發展,還要充分發展。創新要與時俱進,注重體制創新,更新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建立有利於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的培養體系和模式。
該模式是指以學生會學習為中心,變被動教育為主動教育,變知識教育為智慧型教育。該模式是新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看重學習的過程,而非只看重學習的結果。目前,配合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課程,針對學生信息能力培養方面的教學實踐證明,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競爭意識,有效發揮學生主動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該模式即培養具有厚實的基礎理論知識體系和寬廣的專業方向口徑的套用型和複合型人才,強調理論素質與套用技能並舉、專業核心知識與相關學科基礎並行,該模式既要紮根於圖書館學理論和實踐,同時也要具備相關學科基礎知識與技能,並拓展為對新型信息網路技術、信息用戶行為和需求、信息服務及網路社群和服務的理解和支持。
發展前景
考研方向
圖書館學專業相近考研方向主要有圖書情報學、情報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等學科方向。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國家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各省市自治區公共圖書館、國家和地方的信息化管理與規劃部門、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信息中心、大型企業信息部門從事信息資源的處理、開發、利用和服務的業務與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
開設院校
(資料來源:中國高校之窗;摘錄時間:2020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