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寺(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元豐圓通寺)

圓通寺(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元豐圓通寺)

圓通寺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中山鄉元豐(張家灣)村西,始建於北朝,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里,屢毀屢建。

1995年2月19日,圓通寺因[1] 地基塌陷,經政府宗教部門批准移至村西,選址重建。2004年10月10日開光開放。建築都為現代新建,寺院建築大氣磅礴,殿宇巍峨,塑像莊嚴,器物精細考究,楹聯匾額金石碑銘眾多,且都出名家或佛界高僧之手,名人墨寶蔚為壯觀!雖處萬山之中,不時有天南地北之弟子參觀寺院新貌、目睹古寺遺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圓通寺
  • 地理位置: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中山鄉元豐村
  • 氣候類型:半濕潤半乾旱
  • 開放時間:早8:00-晚6:00
  • 景點級別:國家級寺院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大佛閣,大雄寶殿,觀音堂,送子觀音堂,準提寶殿,六合寶塔。
  • 最早建造時間:北朝
歷史,結構,景觀,

歷史

寺院出土的文物,經甘肅省考古研究所鄭國穆鑑證屬北魏晚期至西魏風格。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里,屢毀屢建。據本村老人言傳最近一次重建圓通寺始於清代中期,確切時期沒法詳考。民國26年(1947)年重建大殿(門額篆書觀音堂)供奉自在觀音,旁立善財、龍女,為重彩泥塑,東西兩壁繪十八羅漢和觀音救八難的故事壁畫。塑像、壁畫莊嚴精妙,出自隴東南聞名一十四縣民間塑畫藝人馬潤基之手。據說因本村多居士文人,馬潤基師傅塑畫非常認真,加上年歲已高,刻意留下傳神力作。東建三間平房僧舍,內供子孫娘娘牌位。西南有山神廟,內供山神、土地畫龕。佛像惜毀於1958年社會運動中。後來,村裡有兩個老人頭部和背部生了惡瘡,肉爛血流,仙藥無救,日夜悽厲慘叫月余才死,他們就是當年砸毀佛像的人。
寺內遍植古柏,有三株樹齡在百年以上。西南有兩棵紫荊樹,其一株有兩人合抱之圍,枝桿纏繞,如龍蠖屈,夏時花榮葉茂,絕冠一方。這是其它名勝古蹟,沒有的如此高大,奇形的紫荊樹。可惜的是2007年春,村民極力阻攔,但一幫政府無知還是用大型鏟車連根推倒且燒毀了紫荊樹。
1995年二月十九日,圓通寺因地基塌陷,經政府宗教部門批准易村西新址重建。2004年10月10日開光開放。

結構

圓通寺主體院落有三個,西院主體建築為大佛閣,閣內有釋迦牟尼玉佛及迦葉阿難玉製造像,兩旁有十八羅漢銅像,釋迦玉佛後有千手觀音像。中院主體建築為大雄寶殿;大殿左側為“觀音堂”、“送子觀音堂”、“準提寶殿”;大殿右側為“地藏殿”、“祖馨念佛堂”及寺管會辦公室,布局精巧特別。東院北邊設有廂房數厝,東邊為廚房。跨東院,向東行數十米,還有一座小院,名為“圓緣小院”,院旁石碑云:“上海龔鐵軍居士寬厚樂善緣及隴上於二零一零年四月初八日,施淨資伍萬元,購得此院,永為圓通常住之寺產,名‘圓緣小院’,特勒片石,以志因緣”。寺外西邊還有一座高聳入雲的“六和”鐵塔,進村時即能進入眼帘。圓通寺經過十多年的修建,在整體布局、殿宇、禪房、寶塔、鐘罄、佛菩薩造像、法器、壁畫、匾額、石碑、墨寶、石獅、石幢,甚至地磚、欄桿、綠化上都精益求精,修建者似乎將每一個細節都做了全面而細心地考慮,無論在哪個角度、哪個位置、哪一點看都是考究而精緻、目不暇接、美不勝收,殊勝不可形容。因此,作家張昌春在《朝禮圓通寺》一文作如下描述:“寺院現有12尊晶瑩剔透、珍貴無比的緬甸玉佛像和請於福建、寧波等地的木雕、銅鑄精品佛像,莊嚴絕倫,是天水乃至甘肅同類寺院中不多見的。”“殿宇、法相、匾額、碑刻、鐘磬、鐵佛塔,構成了一幅佛教文化獨特的藝術風景,瞻仰此地,讓人流連忘返,如醍醐灌頂,甘露馨心,無比清涼,可謂‘法喜充滿!’”

景觀

主要景觀有大佛閣,大雄寶殿,觀音堂,送子觀音堂,準提寶殿,地藏殿,祖馨念佛堂,以及在建的六和寶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