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寺(福建省三明市圓通寺)

圓通寺(福建省三明市圓通寺)

三明市區規模最大的寺廟應數三元圓通禪寺。位於三元區紅印山與文筆山之間的山麓。順著三明日報印刷廠的後山的一條彎曲的小道拾階而上,約 500米處便是威嚴雄偉的圓通禪寺的天王殿,後面是大雄寶殿、觀音殿、法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圓通寺
  • 類型:古建築
  • 隸屬:福建省三明市
  • 又稱:圓通堂
基本簡介,內部構造,寺廟詳,

基本簡介

圓通禪寺,古稱圓通堂。明宏治戊申(公元1488年),由李萬春舍宅基,各殷商賈集資建成。遺址在今市設計院大樓東側,面闊外5間、里7間、深3間。坐南朝北,面向前街。由外坪、牌坊門樓、下廳、迴廊、天井、上堂大廳側二小廳分五龕、後堂、花台組成。寺廟建築雕樑畫棟、飛檐翹角,龍飛魚躍,斗拱花井,梁、桁、樽、柱之間,儘是花墩承托。每個花墩均是木透雕,刻著各種花卉、人物、鳥獸,工藝精湛,栩栩如生。棟高檐斜,外觀雄偉。庵堂前左側,一株高大的參天古榕樹的四根巨大的樹枝向四方伸展,遮天蔽日,蔭蔭翳翳,是小孩戲耍、老人納涼的好地方。
清康熙癸丑科進士鄧文修曾為通源堂撰寫二副楹聯:“南來靈感無雙佛,西向通源第一庵”;“榕影飄飄遮月色,鐘聲緲渺渡溪流”。
該庵於1939年間被占作電廠。
1969年11月4日一場大火吞沒了所有的建築物,但圓通堂紋絲未損。
1990年,圓通堂重建於三元區紅印山與文筆山之間層層疊疊的山巒之中,周圍環境優美,遠眺三明市區,大半美景盡收眼底。始建初期僅有幾位比丘尼師傅常住管理而不能與時共進,而後隨著三明佛教信眾、善男善女的增加,弘法之需要。
於1992年,三明佛教信眾前往廣東韶關大覺禪寺虔誠禮請上明下志和尚住持並進行管理,逐更名為圓通禪寺。重振道風。
圓通禪寺是三明市區最早開放的禪寺,也是三明佛教信眾進行佛事活動的場所。每年農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為聖誕日和每月的初六,十四,十六、二十六,二十九(大月三十)為念佛共修日。念佛不忘愛國,這是佛教界尊崇的準則。自寺院開放以來,佛教信眾、善男善女愛國愛教,遵紀守法,淨化身心,積極投入社會,以淨業勝行回饋眾生,使我們生存的社會環境變得更加安詳而和諧。省、市、區有關領導曾先後多次蒞臨指導工作。

內部構造

圓通禪寺依山而建殿宇,顯得莊嚴肅穆,高低錯落,氣宇不凡。自1992上明下志和尚住持以來,在原有建築大雄寶殿、觀音殿的基礎上。相繼完成天王殿、客堂、鐘樓、法堂,寮房等,面積1000多平方米,續建工程仍在進行之中。大雄寶殿進深20米、面寬20米。殿頂是兩條張爪的龍和仙女散花的彩繪圖案,大殿供有三寶佛,高為4米,中間為釋迦牟尼佛,左邊是藥師傅,右邊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的兩邊,分別侍立著得意弟子阿難與迦葉。釋迦牟尼佛前放有一座調琢精美、潔白無瑕、高為80厘米的緬甸玉佛。大殿三寶佛東首供奉五台山的文殊菩薩,西首供奉峨眉山的普賢菩薩。大殿兩側塑有十六尊者。殿內彩燈蓮台,香火不斷。大殿飛檐翹角,屋頂是金黃色的琉璃瓦,在陽光映照下形成“佛光普照”的綺麗景觀。大雄寶殿殿後供奉西方三聖,大殿後堂為觀音堂,供奉觀音菩薩,眉目清秀,慈祥含笑,隨身站著門徒善財和龍女。觀音堂後面為法堂,樓上為藏經樓,樓下為講經、弘法利生的道場。
大雄寶殿西側的客堂,是主管接待香客和外來僧人以及接洽佛事之處。
圓通禪寺的整體布局,由廣化寺體珉老法師設計,當前部分建築布局還在陸續建設之中,如山門、鼓樓、觀音閣、普賢亭、文殊亭和禪堂。在不久的將來,三明圓通禪寺將會形成一定的規模,而成為三明一處靚麗的風景,吸引更多的善男信女和遊客前來朝拜和旅遊觀光。

寺廟詳

述圓通堂為三元圓通禪寺最古老的廟堂,始建於明弘治元年(1488年),原址在三元城關的鳳崗一帶,解放後才遷徙至文筆山。新建的圓通堂雕樑畫棟、飛檐翹 角、龍飛魚躍、斗拱花井,梁、桁、樽、柱之間,儘是花墩承托。當然,我更喜歡殿堂的大門懸掛的那幅清康熙年間進士鄧文修撰寫的楹聯:“南來靈感無雙佛,西 向圓通第一庵”。史載:鄧文修,字觀城,三元城關人,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進士。但他性情恬淡,不樂仕進,清康熙四十年為沙縣延修縣誌,又同沙縣鄭 之縉等編修《福建通志》。鄧文修給圓通堂撰寫的楹聯還有:“榕影飄飄遮月色,鐘聲渺渺渡溪流”。圓通堂的楹聯文化品位都頗高,如“思正無邪念念常行般若 智,背塵合覺時時廣化淨生心。”“圓覺有情無古無今觀自在,通明無住非空非色見如來”等,不僅平仄合律,對仗工整,文意切題,而且寓意深遠。
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等多為最新所建。其中以天王殿、大雄寶殿建築最為富麗堂皇,不僅雕樑畫棟、飛檐翹角而柱子、窗台、香爐都為大理石精工細雕或龍騰四 海,或飛仙曼舞委實雄偉壯觀。可以說,圓通禪寺是一座最為規範的佛教寺院,不僅晨鐘暮鼓,每天還有僧人和信徒必不可少的誦經念佛的課業。
每一次上圓通禪寺,我都會順道去看看相距100多米處的“德勝廟”。這是民間信仰 的一座神殿,也是獨特的三明地方民間信仰的一座神殿。廟中供奉的神是龍元、獅元、豺元三兄弟。傳說這三兄弟是鄧氏在三元發達始者。三元鄧姓族人為了紀念他 們先祖的業績,建廟供奉他們。 “德勝廟”始建於清初,原址在現三元區城關沙洲路烤菸廠。傳說建廟時,鄧氏的一位秀才為了考驗鄧氏後裔是否有人才輩出,特在廟宇的正殿大柱上書一上聯: “三聖鎮三元阜萬民以資百彀”;然後,每年從鄧氏子孫中徵集下聯。1995年,“德勝廟”遷建於三元神農山後,保持了這一習俗,徵集到不少佳句,如“五德 播五嶽匡一國以奉千秋,”、“四賢懷四海匡兩宋而炳千秋”等。如今的下聯是“四時巡四境澤一邑而納千祥”。
當然,清靜之地也不完全清靜。這次上山,也聽到了一些有關資金開支的異議、寺院產權之爭諸類的話,不外乎還是爭一個“利”字。看來修行不光是誦經作業,燒香拜佛,更要給自己的心靈點一盞蓮花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