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特性,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叢生草本。稈細弱,高40-80厘米。葉鞘無毛;葉片扁平,乾後內卷,長5-12厘米,寬約5毫米,上面粗糙,下面平滑。
穗狀花序直立,狹瘦,長7-14厘米,粗約5毫米,除接近先端各節僅具1枚小穗外,其餘各節具2小穗;穗軸邊緣具小纖毛;小穗綠色或帶有紫色,長9-11毫米(芒除外),通常含2-3小花,僅1-2小花發育;穎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7-8毫米,具3-5脈,脈明顯而粗糙,先端漸尖或具長達4毫米的短芒;外稃披針形,全部被微小短毛,第一外稃長7-8毫米,具5脈,頂端芒粗糙,直立或稍展開,長6-13毫米;內稃與外稃等長,先端鈍圓,脊上有纖毛,脊間被微小短毛。
生長特性
圓柱披鹼草種子萌發時的吸水率為96%,是中國該屬牧草中吸水最多的一種。萌發時最低溫度為3℃,最高溫度為30℃,最適溫度為20-28℃。在水分充足、溫度在25℃時,其發芽率可達92.1%,發芽勢達56.9%。種子萌發時,其貯藏營養物質的消耗量約占純淨穎果重量的14.8%。圓柱披鹼草種子的後熟期長達227天,僅低於紫芒披鹼草(237天)。在種子萌發期和幼苗生長朋,對酸鹼度有一定耐力。在人工設定的環境試驗,它最適pH值為5-6;當土壤的pH值為2-3時,對種子萌發不利,其萌發率僅為3.9-7.0%,在pH值為4-11時,萌發率無顯著差異(79-94%)。
播種後約23天長出初生根,38天開始出現永久根,同時初生根開始衰退。生活3年的植株,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之比為12.2:1,根量集中在0-20厘米土層中,占總根重的68.7%,而在50厘米土層下的根系分布較少,約占總根量的5.12%。圓柱披鹼草在播種當年生長緩慢,僅部分枝條可進入開花期,但不結實,於第2年開始結實。在內蒙古地區,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返青,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進入開花期,持續約18天,8月中旬至9月上旬種子成熟。在一日當中,大量開花的適宜溫度為25-30℃,相對濕度為31-41%,一般上午不開花,開花高峰集中在13-16時內。
產地生境
多分布於中國內蒙古、河北、四川、青海、新疆等省區。
圓柱披鹼草為旱中生一草甸型,多生於山坡草原化草甸、河穀草甸,田野及路旁草地。中國有些地區已引種栽培。圓柱披鹼草喜輕度的酸性土壤,喜濕、喜肥沃,但也能忍耐一定的鹽鹼、乾旱和風沙,越冬率也較高,在年降水量250-300毫米的高寒地區也能生長良好。
繁殖方法
圓柱披鹼草對播種前的要求不嚴,在旱作條件下,以雨季播種為宜。播種前應對種子進行晾曬、加溫,變溫和去芒處理。在播種前一年最好深耕土地,施入適量的底肥並配合播前耙地措施;在有灌溉條件的地區,可在播前灌溉1次。播種量為每公頃15-30千克,行距15-30厘米,播深3-4厘米,播後鎮壓。
栽培技術
圓柱披鹼草一般為一次性刈割牧草,再生性弱,調製乾草的適宜刈割時期為抽穗期至始花期。由於種子不易脫落,應儘可能在種子完熟期採收。在中國內蒙古灌溉條件下栽培,每公頃可產種子825-975千克。在整個生長發育期,應加強消滅雜草措施。
主要價值
圓柱披鹼草屬於良等飼用禾草。在開花期前質地較柔嫩,適口性良好。從返青至開花前,馬、牛、羊均喜食,開花後,質地迅速粗老,家畜主要採食其葉和莖稈上部較柔嫩的部分。圓柱披鹼草適宜放牧或調製乾草,利用年限為2-4年,在中國內蒙古地區有灌溉的條件下,畝產鮮草1200千克左右,在成熟期的產草量較高,但質地較粗硬,由抽穗期至結實期,蛋白質的含量下降,粗纖維的含量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