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

圍,有多種解釋,常見意義為,環繞,四周攔擋起來;圈起來作攔阻或遮擋的東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圍
  • 常見意義:環繞,四周攔擋起來
  • 作用:攔阻或遮擋
  • 常用詞組:圍壩,圍脖,圍脖兒
基本釋義,參考辭彙,詳細釋義,詞性變化,常用詞組,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圍)
注音:wéi
⑴ ㄨㄟˊ
⑵ 環繞,四周攔擋起來:~攻。~城。突~。解~。包~。
⑶ 圈起來作攔阻或遮擋的東西:~巾。~牆。~裙。
⑷ 四周:外~。周~。
量詞(a.兩手大拇指和食指合攏的長度,如“腰大十~”;b.兩臂合攏的長度,如“樹大五~”)。
鄭碼:JDBY,U:56F4,GBK:CEA7
⑺ 筆畫數:7,部首:囗,筆順編號:2511521
⑻結構:全包圍

參考辭彙

all round beleaguer enclose surround

詳細釋義

圍wéi
⑴ (形聲。字從囗,從韋,韋亦聲。“韋”本義為“敵軍兩面夾攻城邑”。“囗”是象形字,象周匝之形。“韋”與“囗”聯合起來表示“敵軍裹城”。本義:敵軍裹城。轉義:包裹、周匝
⑵ 同本義 [enclose;surround]
囗,回也,象回幣之形。——《說文》。段註:“按,圍繞,周圍字當用此。”
圍,裹也。——《廣雅·釋詁四》
範圍天地之化。——《易·繫辭上》
以其一為之被而圍之。——《周禮·考工記·廬人》
⑶ 又如:圍塹(圍繞營壘的壕溝);圍圓(圓形圍牆);圍地(四周山川環繞,形勢險峻的地方);圍屏(屏風);圍落(籬笆,柵欄)
⑷ 包圍 [encompass;surround]
秦之圍邯鄲。——《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兵圍邯鄲。——《史記·魏公子列傳
江都圍急。——清·全祖望《梅花嶺記
四面圍住。——《廣東軍務記》
⑸ 又如:圍殲;圍守(包圍監守);圍取(包圍奪取)
⑹ 防守 [defense]
圍,守也。——《說文
圍不言戰。——《公羊傳·莊公十年》
⑺ 又如:圍落藩籬。借指防衛)
⑻ 通“違”。違背;離開 [violate;leave]
其功順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圍之。——《管子·形勢》
則王以春圍其農,夏食其食,秋取其刈,冬陳其寶。——《商君書·徠民》

詞性變化

wéi
[名]
⑴ 圍子,用土、石、荊棘等圍成的防禦設施 [defensive wall surrounding village]
敕軍營更築嚴圍。——《三國志》
⑵ 打獵的圍場;圍獵 [exclosure]
百官戎服騎從,鼓行入圍。——《隋書》
⑶ 封建帝王出外所圈設的禁區 [forbidden zone]
今皇上巡幸曰圍,取巡狩義。——俞正燮癸巳存稿
⑷ 圍田。圍占江湖淤灘造的田 [low-lying paddy fields]
⑸ 區域 [area]
上帝是祗,帝命式於九圍。——《詩·商頌·長發
⑹ 四周,周邊(多指周邊的長度) [peripher]。如:四圍都是花
包圍圈 [ring of encirclement]
外圍合。——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即撤圍。
⑻ 姓
圍⑴ 用於四周有圍欄或可用以圍裹的東西。如:一圍玉帶
⑵ 計量圓周的約略單位,指兩隻胳膊合圍起來的長度,也指兩隻手的拇指和食指圍的長度。
放身長七尺七寸,腰帶八圍,容貌甚偉。——《梁書· 韋放傳》
又如:十圍;腰闊數圍;大樹絮之百圍

常用詞組

圍壩
wéibà
[box dam] 將一塊指定區域完全包圍起來的圍堰
wéibào
[surround] 四周簇擁
英雄遺體放置在鮮花圍抱之中
圍脖,圍脖兒
wéibó,wéibór
[muffler;scarf] [方]∶圍巾
圍捕
wéibǔ
[surround and seize] 包圍起來捕捉
圍捕逃犯
wéichǎng
[exclosure;hunting ground] 專供皇帝貴族圍起來打獵的場地
wéichéng
⑴ [encircle a city;lay siege to a city]∶包圍城市
⑵ [besieged city]∶為敵軍所包圍的城邑
wéichéng-dǎyuán
[besiege a city to annihilate the enemy relief force;besiege the enemy in order to strike at his reinforcements] 一種作戰方略。一部兵力包圍並佯攻敵城,另設伏兵攻打殲滅聞訊前來解圍的城外援敵
wéicù
[be around] 聚集、簇擁在一起
wéidiǎn-dǎyuán
[besiege the stronghold to annihilate the enemy relief force;encircle an enemy post and trounce reinforcements coming to its aid] 一種戰術,抽出部分兵力圍困據點,然後使用主力部隊打擊救援據點的援軍
圍堵
wéidǔ
[besiege and intercept] 從四面包圍堵截
圍攻
wéigōng
[besiege;lay siege to;jointly attack sb.] 包圍起來攻擊,也用於比喻
圍攻廣督署。——孫文《 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集中力量圍攻生產關鍵
wéiguān
[surround to watch] 很多人圍著觀看
四面圍觀
圍裹
wéiguǒ
[wrap] 包裹起來
母親脫下外套,圍裹起這個棄嬰
wéijī
[besiege] 從四面包圍進行攻擊
wéijǐ
[crowd around] 擠緊
球員們圍擠在教練身邊
圍殲
wéijiān
[surround and annihilate;encircle and wipe out] 包圍之後消滅
圍殲據點守敵
圍剿
wéijiǎo
[encircle and annihilate;encircle and suppress] 包圍起來用武力消滅
圍剿殘匪
圍聚
wéijù
[get together from all directions] 從四周聚攏來
圍墾
wéikěn
[(build dykes to)reclaim land from marshes;enclose tideland for cultivation] 用堤壩把灘地圍起來開墾
圍困
wéikùn
[hem in;pin down;bottle up;invest;besiege] 團團圍住,使處於困境
把敵軍圍困在山頭上
圍欄
wéilán
[fencing] 地產或地段的柵欄、籬笆
圍獵
wéiliè
[surround] 設圍打獵
圍攏
wéilǒng
[close;crowd around] 從周圍向某處靠攏
圍棋
wéiqí
[go;Chinese draught] 棋類遊藝的一種。古代叫“弈”。傳為堯作。春秋戰國時代即有記載。隋唐時傳入日本,近已流傳到歐美各國。用黑白棋子,棋盤上有19條交叉線將棋盤分成361個方格,目的是占領較大的地區,並吃掉對方的棋子
圍牆
wéiqiáng
[wall;enclosure] 花園、公園或園林或房屋周圍的磚石牆
別墅的圍牆長達數英里
wéiqún
[apron;pinny;pinafore] 操作時圍在身前保護衣服或身體的織物
圍繞
wéirào
[beset;around;round;centre on;revolve round] 環繞某箇中心
一座高山圍繞的城鎮
圍網
wéiwǎng
[purse seine;purse net] 用兩艘船圍繞魚群進行放網的大型網,在網兩端合攏後網底即可封閉起來
wéiwèi-jiùzhào
[besiege Wei to rescure Zhao—relieve the besieged by besieging the base of the besiegers] 戰國時,魏國圍攻趙國都城,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乘魏國空虛,發兵攻魏,魏軍回救該國,齊軍乘其疲憊,在桂陵(今山東菏澤)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後來用“圍魏救趙”來指類似的作戰方法
圍岩
wéiyán
⑴ [country rock;surrounding rock]∶某地區常見的岩石(指礦體周圍的岩石,有時也指岩漿侵入體周圍的岩石)
⑵ [wall rock]∶為斷層脈所穿過的岩石;斷層脈或礦床側的岩石
wéiyàn
[cofferdam;coffer] 圍繞基坑施工區修築的、用以用施工區的水排除的一種臨時性不透水的構築物(如填有粘土的板樁或金屬板)
圍腰,圍腰兒
wéiyāo,wéiyāor
⑴ [waist warmer;lady's girdle]∶用來束腰或使腰部保暖的織物。也叫“圍腰子”
⑵ [apron][方]∶圍裙
圍追堵截
wéizhuī-dǔjié
[contain;obstruct and intercept;encircle and pursue] 一種作戰方法。意為把軍隊分成幾路同時進行包圍式的追擊,將敵人堵截成幾塊,加以消滅
wéizhuō
[table curtain;dinner talbe] 婚喪或祭祀時掛在桌前的布或綢緞
圍子
wéizi
⑴ [defensive wall or dockade surrounding a village]
⑵ 用土木、荊棘等做成的圍在村莊四周的障礙物
⑶ 低洼地區防水護田的堤岸
⑷ [curtain]∶圍起來做遮擋用的布
⑸ [circle]∶圓圈;圈子
wéizuǐ
[bib] 兒童用的圍在胸部的布,常繫於脖子周圍以保持衣服的乾淨
圍坐
wéizuò
[sit around] 圍成一圈而坐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醜集上】【囗字部】圍
〔古文〕囗《唐韻》羽非切《集韻》於非切,𠀤音韋。《說文》守也。
繞也。《易·繫辭》範圍天地而不過。《注》周備也。范,如金之有模範。圍,匡郭也。
《詩·商頌》帝命式於九圍。《注》分天下為九處,若規圍然。
環也。《周禮·夏官·環人注》環猶圍也,主圍賔客,任器為之守衞。
遮取禽獸。《禮·曲禮》國君春田不圍澤。《注》春育之時,不合圍盡收之也。
《王制》天子不合圍。《注》言不四面圍之也。
環繞攻城。《春秋·提要注》環其城邑曰圍。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禬禮哀圍敗。《注》謂其國見圍入,而國被禍敗也,喪失財物,則同盟之國會合財貨歸之,以更其所喪也。
《韻會》五寸曰圍,一抱曰圍。《莊子·人閒世》櫟,社樹,其大蔽牛,絜之百圍,散木也無所用,故壽。
縣名。《後漢·郡國志》圍縣,屬涼州武威郡。
與韋通。《前漢·成帝紀》大風拔木,十韋以上。
與衞通。《管子·地員篇》山藜葦芒,羣藥安聚,以圍羣殃。《注》圍同衞。
《唐韻》《集韻》𠀤於貴切,音謂。繞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