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仔村(廣東省東莞市塘廈鎮塘廈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圍仔村,位於塘廈鎮東南部,距鎮政府3.1千米。東與大逕村隔河相望,南與振興圍社區相鄰,西與諸佛嶺社區相連,北與新頭村相接。始建於1912年。該村因多數村民居住在老塘廈中學周邊而取名“圍仔”,曾用名“農場大隊塘廈隊”,別名“水林廟圍仔”。主要山嶺有九門嶺、鵝嶺。石馬河流經村東南。附近有塘坑水庫,庫容668萬立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圍仔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塘廈鎮塘廈社區
  • 地理位置:塘廈鎮東南部
民國時期,屬東莞縣第四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第三區;1958年,屬塘廈人民公社第一農場;1984年,屬塘廈區塘廈鎮(鄉級鎮);1987年,屬東莞市塘廈鎮居民管理區;1999年8月,屬塘廈鎮塘廈社區。
世居村民有李、黃、劉、李、羅等姓。李姓先祖於1912年從東莞縣塘廈林村遷移至此地。黃姓於1951年從東莞縣塘廈石潭埔遷入。劉姓於1952年從東莞縣塘廈諸佛嶺遷入。
2015年末,戶籍人口333人,其中男性162人,女性171人;80歲以上8人,最年長者89歲(女);常年在城鎮生活和打工8人。外來暫住人口1.8萬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35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分屬廣府和客家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塘廈話和客家話。
傳統農業以種植水稻、蔬菜為主,花生、番薯、木薯也有大面積種植,盛產荔枝、龍眼、鳳梨等。1992年,隨著工業、商業化的深入推進,大部分土地由鎮政府徵用,用作建廠房、商品房、公共建設等。2015年,村集體經營以廠房、商鋪、土地租賃為主,總收入376.9萬元,純收入314萬元,總資產1044.9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
特色農產品有塘廈紅荔枝。特色傳統食品有碌鵝、炆狗肉、炆騸雞,硬餅(炒米餅)、飴龍(年糕)、松糕、糖環、碌堆、爆碌(爆谷)、糕仔、茶果(粉果)、粽子、油角仔、油糍、糖不甩、水糍。
沿河路、塘廈大道、花園街經過該村。1970年通電,1975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1989年通自來水,1990年通電話,2000年通網際網路。
村附近有塘廈實驗國小,2015年在校學生1100人,教職工75人。有籃球場、游泳館、公園和健身路徑。
村里每年清明節、重陽節有祭祖活動,散居各地的各姓子孫返鄉祭祖。全族老少(主要是男人)集體拜山,並在山間野餐,謂之“吃山頭”。各家族掃墓的習俗仍堅持,一年兩次,世代相傳。
福音堂,始建於1926年,重建於1989年。供奉耶酥。在此舉行誦經、祈禱、詩練功唱等活動,還有定期的“聖餐禮”和不定期舉行的“洗禮儀式”。村民一年中參與2—5次,具體時間為每個星期日。
該村代表性人物:黃耀興(1951—2002),曾任塘廈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