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王風·大車

國風·王風·大車》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愛情詩,寫主人公想爭取婚姻自由,與心上人一同逃跑,但又擔心對方不敢私奔,所以發誓即使生不能同室,死也要同穴,表示愛情的忠貞。全詩三章,每章四句。此詩語言簡明,把環境氣氛與主人公心情結合起來,相互烘托促進,按故事情節發展而安排詩章,以心理推想取代完整故事結局,很有特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國風·王風·大車
  • 作品別名:王風·大車、大車
  • 創作年代春秋時期
  • 作品出處:《詩經》
  • 文學體裁四言詩
  • 作者:無名氏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

作品原文

國風·王風·大車1
大車檻檻2,毳衣如菼3。豈不爾思4?畏子不敢5
大車啍啍6,毳衣如璊7。豈不爾思?畏子不奔8
榖則異室9,死則同穴10。謂予不信11,有如皦日12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大車:古代用牛拉貨的車,一說古代貴族乘坐的車子。
  2. 檻(kǎn)檻:車輪的響聲。
  3. 毳(cuì)衣:氈子。本指獸類細毛,可織成布匹,製衣或縫製車上的帳篷。此處從聞一多說。菼(tǎn):初生的蘆葦,也叫荻,莖較細而中間充實,顏色青綠。此處以之比喻毳衣的青白色。
  4. 爾:你。
  5. 子:;指其所愛的男子。
  6. 啍(tūn)啍:重滯徐緩的樣子,猶“檻檻”。
  7. 璊(mén):紅色美玉,此處喻紅色車篷。一說赤苗的谷。
  8. 奔:私奔。
  9. 榖(gǔ):生,活著。異室:兩地分居。
  10. 同穴:合葬同一個墓穴。
  11. 予:我。
  12. 有如皦(jiǎo)日:有此白日。如,此。皦,同“皎”,白,光明,明亮。

白話譯文

大車行走聲檻檻,青色毛氈做車篷。難道是我不想念你嗎?相愛就怕你不敢。
大車前行聲啍啍,紅色毛氈做車篷。難道是我不想念你嗎?怕你不跟我私奔。
活著不能在一室,死後同埋一個坑。我說的話你不信,就讓太陽來作證。

創作背景

毛詩序》說這首詩是“刺周大夫”,說他不敢信守諾言。這種說法後人提出質疑,因為全詩並沒有更多的社會背景描述。現代學者一般認為這是一首愛情詩,不過主人公是男還是女還有分歧。如果主人公是男子,那就是一位趕大車的小伙子和一位姑娘相戀,小伙子要求姑娘私奔(大概姑娘家裡有人不同意他們結合),姑娘卻有點猶豫不決,於是小伙子發下這個決絕誓言。如果主人公是女子,那就是一位女子熱烈地愛著一位男子,想與他私奔,但又擔心他不敢(男子可能是個有身份的人,和女子不是門當戶對,但雙方又有愛情),所以發下這個誓言。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的意思簡明直截。如果按照主人公是男子的說法,就是小伙子要求與姑娘私奔,並指天發誓,一定要和姑娘結合,生不能同床,死也要同穴。愛情的強烈、堅定、至死不渝,大概總可以感動姑娘了。
這首詩把環境氣氛與主人公心情結合起來,相互烘托促進,是一個特色。第一章寫小伙子趕著蓋有青色車篷的大車賓士,在隆隆的車聲里,小伙子心潮澎湃:“豈不爾思,畏子不敢。”意思是說:姑娘,你到底敢不敢與我相愛相戀呢?小伙子的衝動,與姑娘的猶疑,製造了戀愛中的痛苦。第二章以沉重的車輪聲,襯托小伙子內心的苦惱。這時候,小伙子終於明白了:姑娘的猶疑是因為她家裡不同意這段戀情。因此,擺在面前的是:姑娘敢不敢、能不能不經父母許可就和小伙子私奔,結成夫妻。這是姑娘的終身大事,不能不慎重考慮。因為一旦遇人不淑,又背叛了父母,那么自己的前途就十分悲慘了。第二章既回溯了第一章姑娘猶疑的原因,又提出私奔有無後顧之憂的考慮。詩歌是由小伙子口中唱出來的,表示小伙子已經明白姑娘的處境和心思了。於是,自然地引出第三章:小伙子指天發誓,永遠忠於愛情,即使生不能同床,死後也要同穴。古人指天發誓是十分慎重的行為,這是自然崇拜與祖先崇拜時代極為莊嚴的儀式。因為他們相信,違反了諾言要受到天譴的。小伙子慎重的發誓,從意蘊而言,已是圓滿地解釋了姑娘的疑慮,使姑娘放心大膽地投向戀人的懷抱。從情節而言,詩歌卻不再描述其最後結局了。人們可以從詩意延續中推想:這一對戀人,一定高高興興地駕著大車,奔向相愛相伴的幸福生活了。
這首詩,將環境氣氛與人物心情相結合相襯托,把故事按情節發展而安排詩章,以心理推想取代完整故事結局,都有特色。

名家點評

宋代朱熹詩集傳》:“賦也。周衰,大夫猶有能以刑政治其私邑者,故淫奔者畏而能歌之如此。然其去《二南》之化則遠矣。此可以觀世變。”“民之欲相奔者,畏其大夫,自以終身不得如其志也。故曰:生不得相奔以同室,庶幾死得合葬以同穴而已。謂予不信,有如皎日,約誓之辭也。”
清代姚際恆詩經通論》:“小序謂‘刺周大夫’,大序謂‘男女淫奔,故陳古以刺今大夫不能聽男女之訟焉’,頗為迂折。且夫婦有別,豈‘異室’之謂乎?古大夫何為使夫婦異室也?《集傳》謂‘周衰,大夫猶能以刑政治其私邑者,故淫奔者畏而歌之’,然於‘同穴’之言不可通。淫奔苟合之人,死後何人為之同穴哉?此目睫之論也。季明德謂‘棄婦誓死不嫁之詩’,然以‘爾’與‘子’皆指其夫,思夫自可,何雲‘畏而不敢’乎?偽傳、說皆以為周人從軍,訊其室家之詩,似可通。‘爾’,指室家。‘子’,指主之者。‘奔’,逃亡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