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制度

國際金融制度

國際金融制度是國際貨幣關係的集中反映。它構成國際金融活動總的框架,各國之間的貨幣金融交往,在各個方面都要受到國際貨幣制度的約束。由於世界上沒有統一的貨幣,主要是以主權國家的貨幣作為國際貨幣。國際金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為協調各個獨立國家的經濟活動,促進國際貿易國際支付活動的順利進行。

為更好地利用外資,保持國家國際收支平衡,保持國內金融市場穩定,而又能同國際市場接軌,各國政府紛紛制定相關制度和措施,對貨幣在國際範圍內發揮世界貨幣職能進行一系列安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金融制度
  • 目標:為更好地利用外資
  • 定義:國際貨幣關係的集中反映
  • 核心問題:國際收支及其調節
  • 保持:國家國際收支平衡
主要內容,演變,風險,

主要內容

1、國際收支及其調節機制
國際收支是各國對其經濟活動的系統記錄。國際收支及其調節是國際貨幣制度的核心問題。國際收支調節機制,必須能有效地幫助和促進國際收支出現不平衡國家進行調節,同時,使各國在國際範圍內公平地承擔國際收支調節責任。
匯率是指一國貨幣折算為他國貨幣的比率,它是兩國貨幣的相對比價匯率制度就是圍繞匯率確定、波動界限、調整、維持採取措施,制定一系列安排。各國政府一般都要頒布有關金融法令,規定本國貨幣能否對外兌換和對於對外支付是否進行限制等。
3、國際貨幣資產儲備資產的確定
各國之間進行國際貿易必須確定使用什麼貨幣作為支付貨幣,一國政府應持何種為世界各國普遍接受的資產作為儲備資產,以維持國際支付能力和滿足國際收支平衡的需要。在作這些選擇時應遵循國際協調或國際的普遍可接受性原則。
4、國際貨幣活動的協調與管理
由於各個國家都存在不同的社會經濟條件和特定的政策目標,因而各國的國際收支調節、國際匯率制度國際儲備體系都不同,所以在國際貨幣制度中,就產生了國際貨幣活動協調與管理問題。其實質是協調各國的國際貨幣活動及與此相關的經濟政策

演變

國際貨幣制度的發展大致經歷了這樣幾個階段:
1、1880年至1914年的國際金本位制。它是在各國實行金本位制基礎上形成的。
2、1918年至1939年兩次戰爭期間。這時期的貨幣制度是鬆散的,局部的。
3、1944年到1972年的金匯兌本位制度。1944年,有44個國家聚集美國,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它的核心是黃金—美元本位,採取一種固定或釘住的匯率制度,如果經濟發展需要變動,變化幅度限制在一定範圍之內。
4、1973年後的浮動匯率制。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國際貨幣制度出現了鬆散無固定的約束,經過協商和調整,在1976年的牙買加會議形成了多元化貨幣體系,也稱“ 牙買加體系”,它的中心是國際儲備多元化浮動匯率制。這種匯率制度主要通過市場調節,同時有時受到政府干預管理。

風險

企業從事國際行銷活動會碰到多種風險,如信用風險商業風險政治風險法律風險等等。風險的結果都會反映到企業財務報表上來。比如當買方以種種理由拒絕承兌和支付已發出貨物的款項,或無力償還時,應收款就變為壞賬;又如當貨物出口後,被進口國海關或商檢機關定為不合該國規章、法律,而徵收額外的稅或被扣押、沒收;由於子公司所在國政治、軍事動亂而遭嚴重損害等等,這些風險都會影響到企業財務指標經濟效益
企業在衡量這些風險時主要是判斷其對行銷行為會帶來怎樣的風險及潛在的市場機會能否抵消這些風險。當然,風險的多少與大小與進入一國市場的方式和進入國際市場的深度有關。對這些風險控制,一是靠認真的事先調查,包括對市場環境特別是對交易對方的資信的調查; 二是靠對交易契約的嚴格執行,包括對產品要求和淨化條件的認真落實;三是靠有效的保險制度,國外有各種政府的或私人的機構對國際經營中的信用商業政治風險進行保險
企業國際市場上遇到的風險除了上述幾種之外,還會遇上一種更直接、經常發生且無法避免的風險,即由外匯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外匯風險有三種類型:交易風險,這是指在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風險;折算風險,這是指海外子公司以外幣計價和財務報表合併到母公司的財務報表時資產負債的價值隨匯率變動而變化的風險;經濟風險,這是指公司的價值由於未來經營收益受預期的匯率變動而引起的變化。
對我國絕大部分從事國際行銷企業來講,主要表現形式仍是出口,因此,最常見的、最主要的匯率風險是交易風險。交易風險往往在以下幾種情況下發生:以即期或延期付款為支付條件的商品或勞務的進出口,在貨物已裝運或勞務已提供,而貨款或費用尚未收到這一期間,外匯匯率變化所發生的風險;以外幣計價的國際信貸活動在債權債務清償前承受的匯價變動的風險;本期外匯契約到期時,由於匯率變化,交易某一方可能要拿出更多的或較少的貨幣去換取另一種貨幣的風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