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識(上海1937)》本刊繼承《軍事知識》。1937年11月在上海創刊,收錄至1938年5月第13期。由陳亦云編輯,由上海良友圖書公司總經售。半月刊,屬於軍事刊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知識(上海1937)
- 類別:軍事刊物
- 創刊時間:1938年
- 出版周期:半月刊
《國際知識(上海1937)》本刊繼承《軍事知識》。1937年11月在上海創刊,收錄至1938年5月第13期。由陳亦云編輯,由上海良友圖書公司總經售。半月刊,屬於軍事刊物。
《國際知識(上海1937)》本刊繼承《軍事知識》。1937年11月在上海創刊,收錄至1938年5月第13期。由陳亦云編輯,由上海良友圖書公司總經售。半月刊,屬於軍事刊物。人員編制本刊主要供稿人有陳俊、李豐、真、古華等。辦...
《上海1937 》是 2015年 西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銘生 。內容簡介 作者在書中採用中方、日方和上海租界三個視點交錯的方式,敘述了淞滬會戰起因、蔣介石決策、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戰事膠著、上海淪陷的過程。並以照片反映了交戰雙方的作戰歷程和上海居民的生活狀態。儘管在西方人眼中,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於1939年...
《1937》是1998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忻平,總章數為六章。內容簡介 對於1937年開始的日本侵華戰爭和中國的抗日戰爭,人們往往重視其過程而忽視了這場戰爭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1937年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關鍵時期。這一年日本在準備多年後終於開始了對中國的全面入侵,中國也由此開始了長達8年的...
《國際知識(天津)》1937年5月在天津創刊,1937年7月第3期停刊。沈志遠等編輯,吳作民為發行人,共發行3期。月刊,屬於時事政治和學術刊物。該刊主要撰稿人有王西彥、許凌青、徐繩祖、李何林、張逸如、劉及辰、伊林等。主要欄目有評論、專論、時事圖解、文化評論文藝、國際播音等,其中的國際播音一欄刊有志遠的《...
《國際言論》1937年8月在上海創刊,1937年11月第4期因抗日戰爭爆發而被迫停刊;至1947年8月復刊第1期。劉華瑞主編,國際言論社發行。月刊,屬於時事刊物。該刊主要供稿人有林語堂、奧勞森、韓森、朱君宜、蕭亞伯、杜勃斯等。設有評論、書評、時事新聞、新聞資料等欄目。其中書評一欄主要針對某一書籍中與時政聯繫緊密...
在此情況下,《世界知識》、《國民周刊》、《婦女生活》、《中華公論》等幾本雜誌曾經合在一起,出版戰時聯合旬刊,但只出版了四期。後經胡愈之設計,於1937年12月起,出版了名為《集納》的周刊,選擇刊登國際時事文章,代替《世界知識》雜誌,向讀者介紹國際形勢,《集納》的主編胡仲持和譯者大多是尚未離開上海的...
上海國際救濟會是1937年8月13日由上海慈善團體聯合救災會、紅十字會總會、世界紅十字會、中國佛教會、上海華洋義賑會等在上海成立的協會。協會領導 會長奧爾(駐滬領袖領事)、屈映光。協會活動 在法租界建立6所難民收容所,並向中日交戰雙方交涉,於當年11月9日成立南市難民區,設收容所130餘所,收容難民10萬人以上。
《上海史國際論叢(第2輯)》是2017年11月1日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熊月之。內容簡介 《上海史國際論叢》由復旦大學上海史國際研究中心主辦,是以上海史為研究對象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注意介紹海內外學術動態,刊登珍稀外文歷史資料,特別是一些具有國際視野的研究成果。本書為第2輯,後續還會陸續...
1956年至今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任副研究員、研究員。現任中國聯合國協會理事、中國國際法學會及中國法學會成員。著作有:《聯合國組織大綱》,1947年出版;《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1999年出版;主編譯:《不結盟運動主要檔案集》兩集,1987年中國對外翻譯公司出版,1992年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此外在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
國際新聞社,抗日戰爭時期和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通訊社。簡稱“國新社”。歷史沿革 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後,為適應外國來華記者採訪中國抗戰訊息的需要,上海文化、新聞界進步人士組成國際宣傳委員會,發布抗戰新聞。由胡愈之主持,國民黨中央宣傳部董顯光、曾虛白參加。後遷香港,改名國際新聞社。1938年...
《國際彙刊》1935年10月在南京創刊,1937年8月第6卷第6期停刊。該刊由國際彙刊社編輯並出版。旬刊,為軍政報導刊物。撰稿人有蔡重江、龔德柏、田稠、宋鐵英等,設有社論、各國情報、特載、統計等欄目。辦刊宗旨 該刊以增進軍人國際知識、介紹最新軍事學術為宗旨。刊登內容 報導各國的軍事、政治、經濟、國防等...
第二編“底本”,收錄了11份《國際歌》的外文文本,包括歐仁·鮑狄埃寫作《國際歌》的法文草稿、1887年《國際歌》公開出版的法文定本,以及6份俄文譯本、2份英文譯本、1份德語譯本,這些文本對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翻譯《國際歌》產生了重要影響。第三編“傳播”,從近百份1949年之前的報刊中,摘錄了涉及《國際歌》的...
《國際電訊月刊》1937年1月創刊於上海,又名《國際電訊》,屬於經濟刊物,出版周期為月刊。5由交通部國際電台同人聯合會編輯,通信處位於上海仁記路沙遜大廈,社址不詳。停刊時間及停刊原因不詳,館藏最後一期為1937年發行的第8期。現館藏數量較多,有1937年發行的第1—8期。刊登內容 《國際電訊月刊》創刊的背景是...
《人道主義的讚歌:上海國際紅十字會的故事/中國紅十字運動知識叢書》通過重要歷史人物、重大歷史事件的挖掘,呈現一幅幅豐富飽滿、多姿多彩、跌宕起伏的紅十字歷史畫卷。圖書目錄 引子 一、為何成立上海國際紅十字會?二、締造者:顏惠慶先生 三、獲得中國紅十字會授權 四、總幹事是借調來的 五、“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
周恩來、朱德和彭德懷同志還送了一面錦旗給參加國際縱隊的中國志願軍戰士,上面寫著:“中西人民聯合起來,打倒人類公敵——法西斯蒂!”這面錦旗一直珍藏在中國革命博物館。作戰經歷 從1936年11月至1937年5月,國際縱隊主要參加了著名的馬德里保衛戰。在德、意兩國干涉軍的配合下,叛軍分南北兩路對馬德里發動了第一次...
在周的眼中,《大英百科全書》就是“知識的寶庫,解惑的良師”。著名媒體主持人、時事評論家何亮亮,是當今華人公認的國際問題專家。1986年,當中文簡明版《大英百科全書》(全套共10卷)首次在中國出版時,何亮亮便掏乾腰包購買了一套,從此愛不釋手,把讀百科全書當成人生一大樂事。1988年初,何亮亮前往香港謀生,...
《國際與中國》於1937年3月1日在成都創刊,後改名為《國際與中國雜誌》, 收錄至1940年8月第4卷第9期。由樊仲雲、許性初等編輯,國際與中國出版社編輯,中國國際學會 發行。半月刊、月刊,屬於綜合性刊物。本刊主要供稿人有樊仲雲、霜木、張振威、陳公澹、劉介藩、守堅、鄔翰芳等。該刊在國際與中國的關係以及...
上海市市北中學(Shanghai ShiBei Senior High School)是上海市靜安區的一所公辦中學,為上海市首批藝術特色學校,是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級中學。1915年,創建私立上海市北公學(國小部)。1921年,增設國中部。1924年,增設高中部。1929年,校名改為上海市北中學暨附屬國小。1937年,學校由私立轉為公立,易名上海...
國際計畫與婦聯,鄉鎮、社區和相關機構共同合作,在以下五個綜合性項目領域實施可持續發展項目:健康成長 項目範例:社區健康宣教 社區醫務工作者培訓 村鄉醫療設施改進 兒童醫療保險和社區醫療周轉資金 性病、愛滋病預防 學校營養與衛生綜合項目 母嬰安全 五官疾病康復與預防 青春期衛生知識宣教 學習 項目範例:有效的教...
1927年回國﹐先後在北平(今北京)北新書局﹑上海遠東圖書公司任編輯。1933年打入國民政府內部從事情報蒐集工作。1949年建國後,歷任上海《新聞日報》總編輯兼市文化局副局長、外交部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兼《世界知識》出版社社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等職。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1904年1月16日生。辛亥革命後隨...
4月26日:世界知識產權日(2001)4月27日:聯誼城日 4月30日:全國交通安全反思日 4月第四個星期日:世界兒童日(1986)4月最後一個星期三:秘書節 5月份 5月1日:國際勞動節(1889)5月3日:世界新聞自由日 5月4日:中國青年節(1939)5月4日:五四運動紀念日(1919)5月5日:馬克思誕辰紀念日(1818)5月8日...
1931年10月24日上海廣州開航紀念首航封三件;1937年4月26日上海至美國中美第一次通航航首航封一件;1936年2月14日廣河開航紀念首航封一件;1931年6月1日上海寄滿洲里國際郵運創辦紀念首航封一件;1931年5月1日南京寄法國國際航空郵運創辦紀念首航封一件;1931年5月31日上海寄柏林國際航空郵運創辦紀念首航封一...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2月5日,王選出生在上海法租界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1941年(民國三十年),進入上海南洋模範學校幼稚園。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進入上海南洋模範國小。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國小五年級被選為班長,後一直擔任學生幹部,直到大學畢業。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國小畢業,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績升入...
第六章初融世界中國國際地位有限提升 第七章五州震盪北京政府的“修約”外交 第八章國共合作廣州、武漢政府的革命外交 第九章南京奠基國民政府初期的外交 第十章反帝反殖國民政府的周邊外交 第三編日本再破列強在華“均勢”和國民政府逐步走向抗日(1931年9月~1937年7月)第十一章東北戰火對日外交比重再次上升 第...
1919年——青年共產國際成立。1922年——埃及法老圖坦卡蒙墓開放。1931年——北平、天津、上海、武漢、廣東等地到南京請願者已達萬人,要求國民黨政府對日宣戰,于右任出來接見,學生堅持非要蔣介石出來接見不可。1933年——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簽訂抗日停戰協定。1937年——江陰保衛戰開始。1940...
1937年,納粹主義勢力抬頭,波普爾移民至紐西蘭。他在紐西蘭克賴斯特徹奇市(即基督城)的坎特伯雷大學任哲學講師。1946年遷居英國,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講授邏輯和科學方法論,1949年獲得教授職銜。1965年,他經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獲封爵位,1976年當選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1969年從教壇退休後,他仍活躍於知識界。人物簡介 ...
擔任香港《華商報》總編輯。1949年8月,前往北京參加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轉任新華社副總編輯兼國際部主任。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至1954年擔任《光明日報》總編輯。1955年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1980年擔任世界知識出版社副總編輯。1982年離休。1989年6月在北京因病逝世。
次年,在外交部任部長兼司法院長王寵惠的隨從秘書和任上海租界區法院書記官,長期在駐外使館及駐國際聯盟代表處工作,僑居日內瓦三年。民國26年(1937年)赴比利時和瑞士半工半讀,並取得布魯塞爾大學公法學特級博士和教授職稱。爾後又在日內瓦高等國際學院研究國際公法與國際問題,相繼成為國防行政法學會,國際憲法史學會...
1876年——“京劇”之名在上海《申報》誕生。1919年——第三國際成立。1930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1931年——紅四軍殲滅敵三十四師。1932年——摩洛哥王國宣布獨立。1932年——橫渡大西洋飛行的林白之子遭綁架,震驚全國。1939年——美國西部片《公共馬車》首映,獲得成功。1941年——茅盾抒寫《白楊禮讚》。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