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與中國

《國際與中國》於1937年3月1日在成都創刊,後改名為《國際與中國雜誌》, 收錄至1940年8月第4卷第9期。由樊仲雲、許性初等編輯,國際與中國出版社編輯,中國國際學會 發行。半月刊、月刊,屬於綜合性刊物。本刊主要供稿人有樊仲雲、霜木、張振威、陳公澹、劉介藩、守堅、鄔翰芳等。該刊在國際與中國的關係以及中國應對國際問題時應做的選擇等方面提供了大量值得參考的史料,有一定的研究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與中國
  • 類別:綜合性刊物
  • 創刊時間:1937年
  • 出版周期:半月刊、月刊
欄目方向
主要設有論說、時事述評、專載等欄目。
本刊以時事評論為主,及時反映國內外動向,圍繞“中國的國際”與“國際的中國”這一主題,對國際風雲變化以及中國應採取的對策進行研究。該刊前面幾期以時事評論為主,及時反映國內外動向,對國際風雲變化以及中國應採取的對策進行研究;從v.3,n.1/2開始內容則側重於國際組織貿易、交通、金融、我國邊陲情形、僑胞狀況及各國外交軍備政治經濟等,也刊登名人傳記和文藝作品。
該刊內容豐富,包括中國國內及同時期國際上各主要國家的時勢動態,主要代表作有霜木的《國際與中國的動向:奧國國社黨失勢》和《國際與中國的動向:英日談判未可漠視》、陳公澹的《國際與中國的動向:戈林與墨索里尼談話》等,簡述了大戰前夕世界各國內部局勢的變化及其所引起的國際關係的改變,勾勒出大戰前劍撥弩張的國際格局。
該刊還登載了劉介藩的《國際與中國》、樊仲雲的《國際情勢與中國統一》、霜木的《國際與中國的動向:四川謠言的起滅》等有關中國國內局勢及周邊國際環境的文章,介紹了環球國際的概念,認識到中國絕不可能是一個孤立的國家,而是真切的存在於千絲萬縷的國際大環境中,國內外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