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歌》在中國

《國際歌》在中國

《〈國際歌〉在中國》是2022年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逸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歌》在中國
  • 作者:宋逸煒
  • 出版時間:2022年5月
  •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400 頁
  • ISBN:9787305256738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關於《國際歌》在近代中國接受史的資料彙編。全書分三編:第一編“譯本”,收錄了33份《國際歌》的中文文本,涉及列悲、張逃獄、耿濟之、鄭振鐸、瞿秋白、蕭三、陳喬年等人的翻譯,旨在系統梳理自1920年代傳入中國以後,直至1962年《人民日報》公布官方版本,四十餘年間《國際歌》中文歌詞的演變情況。第二編“底本”,收錄了11份《國際歌》的外文文本,包括歐仁·鮑狄埃寫作《國際歌》的法文草稿、1887年《國際歌》公開出版的法文定本,以及6份俄文譯本、2份英文譯本、1份德語譯本,這些文本對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翻譯《國際歌》產生了重要影響。第三編“傳播”,從近百份1949年之前的報刊中,摘錄了涉及《國際歌》的相關報導,涵蓋《國際歌》及其作者的知識介紹、演唱《國際歌》的新聞報導,以及包含《國際歌》出現場景的文藝創作等諸多史料,呈現了《國際歌》在近代中國的傳播情況。這些珍貴的史料不僅對於相關專業研究,而且對於全社會學習“四史”、建設紅色文化,都有積極的意義。
歐仁·鮑狄埃作詞、皮埃爾·狄蓋特作曲的《國際歌》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標誌性符號,列寧曾讚譽它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歌”。1920年以降,《國際歌》通過法、俄兩條不同渠道傳入中國,運用於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堪稱中國共產黨歷史的見證。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編“譯本”,匯集了33份來自不同譯者的《國際歌》中文文本;第二編“底本”,收錄了影響《國際歌》中文翻譯的法、俄、英、德等語種的外文文本;第三編“傳播”,通過對1920至1949年間報刊文獻的梳理,呈現了《國際歌》在近代中國的傳播情況。

作者簡介

編者簡介
宋逸煒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暨學衡研究院博士後,研究方向為比較政治文化與中法關係史。
審校者簡介
孫江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暨歷史學院教授,學衡研究院院長。主編《〈共產黨宣言〉在中國:〈共產黨宣言〉的譯本與底本》。

圖書目錄

序:“把過去一掃平”/孫江
出版凡例
第一編譯本
1.1勞動歌(列悲,1920)
1.2勞動國際歌(張逃獄,1920)
1.3第三國際黨頌歌(耿濟之、鄭振鐸,1921)
1.4國際歌(瞿秋白,1923)
1.5國際(後覺,1923)
1.6國際歌(《革命軍》,1925)
1.7國際歌(《工人讀本》,1925)
1.8國際歌(《工人之路》,1925)
1.9國際歌(《中國青年》,1925)
1.10國際歌(國民革命軍第三軍政治部,1926)
1.11國際歌(《革命歌聲》,1926)
1.12國際歌(王光祈,1926)
1.13國際歌(慶祝蘇俄革命紀念大會,1926)
1.14國際歌(武漢中國農民運動講習所,1927)
1.15國際歌(《紅旗》,1929)
1.16國際歌(《革命歌集》,1931)
1.17國際歌(《唱歌》,1931)
1.18國際歌(《八路軍軍政雜誌》,1939)
1.19國際歌(《中國青年》,1940)
1.20國際歌(《國際新聞辭典》,1940)
1.21國際歌(《歌選》,1948)
1.22國際歌(《工人歌曲》,1949)
1.23國際歌(《新唐山日報》,1949)
1.24國際歌(《平原歌聲》,1949)
1.25國際歌(《解放歌集》,1949)
1.26國際歌(《冀中教育》,1949)
1.27國際歌(《工人之歌》,1949)
1.28國際歌(《高中活頁文選》,1949)
1.29國際歌(《蘇聯歌集》,1949)
1.30國際歌(《中國名歌選》,時間不詳)
1.31國際歌(《大剛報·武漢》,1951)
1.32國際歌(《袖珍新戲考》,1951)
1.33國際歌(《人民日報》,1962)
第二編底本
2.1(法語)L’INTERNATIONALE(鮑狄埃手稿)
2.2(法語)L’INTERNATIONALE(鮑狄埃定稿,1887)
2.3(俄語)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
(葉卡捷琳娜·布拉滕涅娃,1896)
2.4(俄語)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柯茨,1902)
2.5(俄語)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艾里克,1923)
2.6(俄語)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柯茨,1931/1937)
2.7(俄語)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
(瓦倫丁·德米特里耶夫,1958/1967)
2.8(俄語)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亞歷山大·加托夫,1971)
2.9(英語)THE INTERNATIONALE
(查爾斯·克爾,1901)
2.10(英語)THE INTERNATIONALE
(亞當、西達·保羅夫婦)
2.11(德語)DIE INTERNATIONALE
(埃米爾·勒克哈特,1910)
第三編傳播
《晨報》(1920—1927)
《申報》(1921—1949)
《先驅》(1922)
《少年》(1922)
《東方雜誌》(1922—1948)
《晨報副刊》(1923)
《前鋒》(1923)
《小說月報》(1923—1928)
《益世報》(北京,1924—1927)
《社會日報》(北平,1925—1926)
《京報副刊》(1925)
《嚮導》(1925—1927)
《政治生活》(1926)
《政治周報》(1926)
《新青年》(1926)
《中國青年》(1926—1927)
《新女性》(1927)
《無產青年》(1928)
《太陽月刊》(1928)
《泰東月刊》(1928)
《無軌列車》(1928)
《創造月刊》(1928)
《思想月刊》(1928)
《布爾塞維克》(1928—1929)
《海風周報》(1929)
《文學周報》(1929)
《北新》(1929—1930)
《現代小說》(1930)
《拓荒者》(1930)
《新文藝》(1930)
《藝術月刊》(1930)
《萌芽周刊》(1930)
《戰國策》(1930)
《巴爾底山》(1930)
《世界文化》(1930)
《現代文學》(1930)
《北斗》(1931)
《濤聲》(1931)
《紅旗周報》(1931—1933)
《文藝新聞》(1932)
《正聞報》(1932)
《電影與文藝》(1932)
《內外蒙古考察日記》(1932)
《新天津》(1932)
《西北文化日報》(1932—1938)
《北平晚報》(1933)
《明星》(1933)
《中央日報》(1933)
《現代》(上海,1933—1934)
《論語》(1933—1934)
《申報月刊》(1933—1945)
《鬥爭》(1934)
《教育益聞錄》(1934)
《青島時報》(1934)
《華北日報》(1934—1937)
《社會科學小辭典》(1935)
《前途》(1935)
《時代》(1935)
《電聲(上海)》(1935—1936)
《申報每周增刊》(1936)
《質文》(1936)
《譯文》(1936—1937)
《宇宙風》(1937)
《新亞細亞》(1937)
《逸經》(1937)
《世界文化》(上海,1937)
《工商日報》(西安,1937)
《解放》(1937—1940)
《烽火》(1938)
《抗戰文藝》(1938)
《文藝陣地》(1938)
《茶花女畫輯》(1938)
《南京新報》(1938)
《掃蕩報》(1939)
《宇宙風:乙刊》(1939)
《中國婦女》(1940)
《八路軍軍政雜誌》(1940)
《詩創作》(1941)
《野草》(1941—1942)
《筆陣》(1942)
《創作月刊》(1942)
《時代》(1943)
《南華報》(1944)
《滇西日報》(1944)
《中央日報》(貴陽,1944)
《北方文化》(1946)
《希望(上海1945)》(1946)
《戲報》(1946)
《螞蟻小集》(1948)
《電影論壇》(1949)
《華北文藝》(1949)
《高中活頁文選》(1949)
《新智識辭典》(年代不詳)
附錄
《國際歌》的文本傳布與象徵意義/宋逸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