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化石日
- 節日時間:每年10月11日
為了加強人們對化石的了解和認識,保護珍貴的化石資源,2017年,國際古生物協會(IPA)向全球古生物科研科普機構發起號召,將每年10月11日定為“國際化石日”,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開展古生物化石科普宣傳,提升公眾...
中國南京(國際)礦物寶石化石博覽會是由中國觀賞石協會、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共同舉辦的博覽會。2024年5月29日—6月2日,第二屆中國南京(國際)礦物寶石化石博覽會在南京國展中心舉行。歷屆活動 第一屆 2023年4月12日,2023中國(南京)國際礦物寶石化石博覽會新聞發布會在南京...
國際地質年代表是描繪地球歷史時間線的圖表,其將因梅加拉亞期的確立而更新,該時期以一場毀滅全球文明的大旱災為起始標誌。地質學家將過去的4200年劃分為地球歷史上一個獨特的時期,將其稱為梅加拉亞期,這個時期開始的標誌是一場大旱災,這場旱災摧毀了全球範圍內的許多文明。國際地質年代表——描繪地球歷史時間線的...
古生物化石,指人類史前地質歷史時期形成並賦存於地層中的生物遺體和活動遺蹟,包括植物、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等化石及其遺蹟化石。古生物化石是地球歷史的見證,是研究生物起源和進化等的科學依據。古生物化石不同於文物,它是重要的地質遺蹟,是我國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綜合價值 (1)它為國內乃至國際研究動...
由郴州市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為支持單位,郴州市文化旅遊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承辦,郴州國際會展中心有限公司具體執行,郴州市礦晶協會、郴州市觀賞石寶玉石協會、賀州市礦業集團、桂林市礦物晶體協會、桂林市觀賞石協會、郴州市觀賞石寶玉石協會雅石專委會、東海縣水晶業商會、大冶市觀賞...
化石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是huà shí。主要有三種意思:一指地殼中保存的屬於古地質年代的動物或植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二指變化為石;三指煉丹。基本解釋 地殼中保存的屬於古地質年代的動物或植物的遺體、遺物或生物留下的痕跡叫化石。動物化石包括“肉質化石”和“骨質化石”。由於冰河運動、地殼變遷等原因,地球...
國常州國際恐龍節是江蘇省常州市舉辦的科普旅遊節慶活動。【常州國際恐龍節】,首屆於2011年4月10日舉行。恐龍節以“關注恐龍保護地球”為核心理念,全面深化精煉恐龍文化,以環保為主題,通過恐龍滅亡之一事實引起世人對恐龍滅絕緣由的關注,對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視。恐龍節期間,來自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的恐龍博物...
2019年7月25日至31日,第20屆國際第四紀研究聯合大會在愛爾蘭都柏林會議中心舉行。有來自75個國家與地區的2000多名代表參加了大會。國際第四紀研究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for Quaternary Research,簡稱INQUA)成立於1928年,每四年舉行一次學術會議。本次會議設定了“海岸與海洋過程”、“人類與生物圈”、“古氣候...
“國際熊貓日”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辦公室發起設立的節日,倡議國內外社會各界像關愛大熊貓一樣,關注和支持其他物種及自然保護工作。2017年10月27日,在“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期間,WWF中國辦公室發起將10月27日這一天作為“國際熊貓日”。設立背景 自1980年受中國政府邀請進入中國以來,WWF引進國際先進的...
2011年《國際第四紀》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趙凌霞和張立召的研究論文New fossil evidence and diet analysis of Gigantopithecus blacki and its distribution and extinction in South China(doi:10.1016/j.quaint.2011.12.016)。文章報導了貴州新發現的巨猿化石,並結合巨猿牙齒特性、食性...
Whalen等人最後發現,這一新發現的有10隻手臂的章魚化石,其年代距今約3.3-3.23億年。該化石被認為是已知最古老的幽靈蛸(吸血鬼烏賊)和章魚的祖先,並被命名為Syllipsimopodi bideni。該研究於2022年3月9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命名 命名靈感來源為約瑟夫·拜登總統,以...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臨夏盆地的“保德四棱齒象”實際上也應該歸入柱鏟齒象,研究者為其建立了一個新種——粗壯柱鏟齒象(Konobelodon robustus),這一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雜誌《地學多樣性》。該研究表明,甘肅省臨夏盆地的粗壯柱鏟齒象的時代比歐洲和美洲的種都要早,具有很多原始特徵...
元謀人早於“藍田人”、“北京人”等猿人,從而把中國發現的最早人類化石的年代推前了一百多萬年。元謀人遺址的發現,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科研價值,中國及一些國家已將此發現寫進了教科書。國際影響 1972年2月22日,在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的特殊日子裡,新華社向全世界發布了發現“元謀人”這一重大新聞,《人民日報...
1960年召開的第22屆國際地質會議正式命名該化石群為“埃迪卡拉動物群”。埃迪卡拉動物群的發現,初步解開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既寒武紀初期突然大量出現各門無脊椎動物化石的所謂“進化大爆炸”之謎。埃迪卡拉動物群證明在寒武紀之前已有不少多細胞的無脊椎動物存在,不是到寒武紀才突然大量出現的。但是埃迪卡拉生物化石...
1929年12月2日,中國考古學者裴文中在周口店龍骨山山洞裡,發掘出第一個完整的頭蓋骨化石,他興奮地斷定,這是遠古人類的遺骨。1936年,賈蘭坡接替裴文中先生主持周口店的發掘工作並於1936年11月連續發現三具“北京人”頭蓋骨,震驚了國際學術界。此後,考古工作者在周口店又先後發現五個比較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
1974年,科學家在衣索比亞發現了露西這具成年女性骨架化石,她是同類化石中保存最完整的。露西身高一米多,體重約28公斤,大腦大概只有我們的1/3。發現經過 法國地質學家莫里斯·塔伊布於1972年在衣索比亞阿法爾三角洲發現了哈達爾地層。稍後他組建了國際阿法爾科學考察隊,邀請了來自三個國家的三名科學家共同指導...
經過三年的詳細研究,科學家們在一枚恐龍蛋化石中,發現了全世界迄今為止被科學記錄的最完整的恐龍胚胎。這項研究成果於2021年12月22日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iScience》雜誌上。由中國、英國、加拿大三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對一個完好保存在蛋化石里的恐龍胚胎進行了三年的詳細研究。該恐龍化石是在中國南部江西贛州的...
2012年5月23日,根據印尼政府第7/1999 號條例,在印度尼西亞北蘇拉威西萬鴉老的薩姆拉圖蘭吉國際機場查獲了五隻鱟。雖然被描述為巨鱟,但照片表明被查獲的動物是中國鱟(BKIPM,2012年)。記載 鱟魚在千多年前已有記載。中國唐代劉恂在其《嶺表錄異》中寫道:“鱟魚,其殼瑩淨滑如青瓷碗,鏊(注音:ㄠˊorㄠˋ...
由法國古生物學家米歇爾·貝魯內率領的一個國際小組宣布,他們在查德朱拉卜沙漠發現了一個700萬年前的頭蓋骨化石,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化石。這塊被命名為“圖邁”的化石震驚了考古界。哈佛大學教授利伯曼認為,“圖邁”對人類進化研究的影響無異於“一顆小型核子彈”。但是持不同意見的也大有人在,可以說,從“...
2012年8月份,一支國際研究小組在俄羅斯東部雅庫特偏遠地區的永久凍土猛獁墓地中發現奇特的物質,俄羅斯東北聯邦大學猛獁博物館主管謝苗·戈里格伊夫稱,發現的物質包括:猛獁軟體脂肪組織、毛髮和骨髓。更為重要的是,這項最新研究還首次發現猛獁“活細胞”,科學家對這些細胞非常感興趣,相比之下冷凍細胞中的DNA已被破壞,...
每個小眼都長有晶狀體,就像一個迪斯科球。2024年6月27日,法國、英國、摩洛哥、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頂級科學期刊《科學》上發表了關於這些化石的研究成果。該研究首次報導了保存有三維精細解剖結構的三葉蟲化石,這讓人類對三葉蟲這類古生代海洋中常見的節肢動物的認識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1878年,在比利時的伯爾尼薩特煤礦發現了大批禽龍化石骨架,同時也找到了一系列腳印,經專家印證,確認這些腳印就是禽龍留下的。後來英國、挪威及我國等國家又陸續發現了禽龍的腳印。1960年,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考察隊來到了挪威的斯匹次卑爾根島,這裡距北極點大約有一千一百多公里。在一個懸崖上,他們發現了...
由於在隱生宇即前寒武繫上部不斷發現軟軀體動物化石,使其部分地層的劃分具備了古生物的依據,而且所謂“隱生”,已逐漸不符合實際情況。1977年,國際地層委員會前寒武紀地層分會在開普敦第四次會議上,將前寒武紀分為太古宙和元古宙,其界線放在25億年前,而隱生宙及顯生宙這兩個年代地質單位和年代地層單位,已...
2013年1月,由中國科學家帶領的國際團隊成功提取到田園洞人的核DNA和線粒體DNA。分析表明,田園洞人只攜帶著少量古老型人類——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DNA,更多表現的是早期現代人的基因特徵,且與當今亞洲人和美洲土著人(蒙古人種)有著密切的血緣關係,而與現代歐洲人(歐羅巴人種)的祖先在遺傳上已經分開,...
化石定義 古生物化石是指人類史前地質歷史時期形成並賦存於地層遺蹟,包括植中的生物遺體和活動物、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等化石及其遺蹟化石。它是地球歷史的見證,是研究生物起源和進化等的科學依據。古生物化石不同於文物,它是重要的地質遺蹟,是中國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綜合價值 化石為國內乃至國際研究動...
“阿爾迪”比此前發現的最古老原始人“露西”的生活年代早100多萬年。“露西”屬於南方古猿阿法種,同樣出土於衣索比亞。 2009年10月,一個國際科研團隊首次對“阿爾迪”進行了綜合描述,科學界同行對描述給予了評價。“阿爾迪”的相關研究 專家們通過分析“阿爾迪”的顱骨、牙齒、盆骨、腳手和其他骨頭化石確認,“...
中國速成的工業化,急需補上地學科普這一課,礦物化石恰逢其時擔當起科教、科普與文化交流的重任,並在以礦物為源頭的行業蘊育新型產業升級,成為踐行科學發展觀,探索可持續發展之道的重要載體。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說,“ 中國需要一台高品質的國際礦物展,這台展會放在湖南最為合適。”湖南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即是...
根據牙齒化石的出土層位、伴生動物化石的研究以及古地磁方法,測得元謀人的生活時代是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約170萬年,是迄今為止在中國、乃至亞洲大陸上已發現的最古老人類化石。元謀人化石僅發現一左一右兩顆上中門齒,可能屬於男性青年個體。牙齒很粗壯,唇面比較平坦,舌面模式複雜。國際影響 1972年2月22日 在美國...
國際上也在研究,這被叫做‘奧帕茨’,翻譯過來叫做‘與地層時代不相符合的出土物’。”當事人 鞋印化石一說源自媒體誤傳 “我們自己也沒有結論,也就是猜想”。海濤講述了當時自己對這個發現的三個猜想:第一個,是不是地球過去有過的遠古人類?第二個,是不是外星人來地球留下了痕跡?第三個,什麼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