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軍事術語)

國防(軍事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國防,軍事術語之一,主要包括邊防、海防、空防、天防、網防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防
  • 適用領域:軍事
  • 類別:軍事術語
基本概念
包括邊防、海防、空防、天防、網防等。
按歷史時期,分為古代槳乃國防、雄蜜船境近代國防和現代國防;按性質,分為擴張型國防、自衛型國防;按國防聯繫程度,分為聯盟型國防、中立型國防、自主型國防;按國家所處的安全狀態,分為平時國防和戰故迎照時國防;按國家的地理環境,分為瀕海國家國防、內陸國家國防和島國國防等。
任何國家自誕生之日起,就要固國強邊,防備和抵禦各種外來侵略,以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國家利益、推進國家發展。國防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障,關係國家的安危、榮辱和興衰。國家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國家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安全穩定和統一。無論是確保國家的內政不被干涉、主權不被侵犯、領土不被分裂和占領,還是維護國家的統一、促進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樂業,都不能沒有強大的國防。國防的性質取決於國家的社會制度。國防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也將隨著國家的消亡而消亡。國防主要包括國防建設和國防鬥爭兩個方面的活動。國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物質、精神兩個方面的建設。具體內容有:國防體制建設,武裝力量建設;戰場建設,國防動員建設;邊防、海防、空防、天防和網防建設;國防科技工業建設;國防教育、國防法制建設;國防交通、通信方面的建設等。以軍事鬥爭為主,包括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等領域的非軍事鬥爭。國防鬥爭的主要手段是軍事手段,包括軍事威懾與軍事打擊。軍事威懾主要指示形造勢、軍事欺騙等非實戰行動囑戰厚,以顯示己方的國防實力、實戰能力和保衛國家安全的決心與能力。軍事打擊主要指以實戰行動抵禦、反擊敵方的侵略,粉碎其入侵企圖,其樣式和方法視對方所採取的侵略行動的規模、行動樣式和目的靈活確定。通常包括防禦行動與進攻行動。主要有兵力攻擊、火力反擊、心理攻擊、信息攻擊、網路攻擊、電子防禦等相應的攻防行動。軍事威懾與軍事打擊是互為作用、相輔相成的。軍事威懾必須以軍事打擊為希凝享舟後盾,同時軍事威懾又為軍事打擊創造條件。軍事打擊具有實戰和威懾雙重諒料再功效。它有利於迅速有效地粉碎敵人的侵略企圖,同時也是對敵方的一種強大心理威懾,還有利於控制戰局,為爾後的政治、外交鬥爭創造條件。國防鬥爭手段除軍事手段外,還包括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鬥爭手段。政治手段包括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等;經濟手段包括經濟制裁、經濟封鎖等;外交手段包括軍事往來、軍事同盟、軍事援助、軍事經濟合作、邊防管理及斷絕往來等方面的鬥爭策略和措施;科技手段包括科技情報信息交流與封鎖、科技合作與制裁等;文化手段包括文化滲透與反滲透、文化交流合作與制裁等;教育手段包括國防教育管控、國防教育交流合作等。
國防是隨著國家的形成而出現的歷史現象。“國防”一詞,較早見於中國南朝宋范曄(398~445)撰寫的《後漢書・孔融傳》:“臣愚以為宜隱郊祀之事,以崇國防。”這裡的“國防”還不是現代所指的含義,而是指應嚴明禮儀,謹防僭越,以維護國體。“國防”具有為保衛國家領土和主權而採取軍事及其他防禦措施的含義,始見於宋代趙與時撰寫的《賓退錄》:“閨閫誠難與國防,默嗟徒御困高岡。”國防的發展經歷了以矛、盾等冷兵器為代表的古代國防,以火藥、槍炮等熱兵器為代表的近代國防,以飛機、坦克、飛彈、核武器等機械化兵器為代表的現代國防的發展歷程。約在公元前3500~前3100年,古代埃及由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逐漸形成了統一的國家,建立了古代埃及最初的軍隊,產生了最初的國防。古代國防鬥爭的主要形式是:進攻以白刃格鬥的近戰為主,弓箭射擊為輔;防禦以城堡、築壘防衛為主。國防工程最古老的形式是防柵,後來石牆代替了防柵。古代希臘、羅馬的城堡和中國的萬里長城是古代國防工程的代表作。在中國古代,國防力量主要是由車兵、步兵、騎兵、舟師等兵種組成的軍隊。不同時期,軍隊以不同兵種為主體。西周時期,車兵逐漸成為軍隊的主體;春秋時期,逐漸以步兵為主體;戰國時期,步兵占主要地位,騎兵發展成為獨立兵種;元朝,重裝騎兵成為軍隊主體。中國歷代在瀕海地區還建有舟師(水軍)。明代鄭和出使西洋時,水軍達到相當規模充屑紙。古代曾實行過徵兵制、世兵制、募兵制等多種兵役制度。在國防理論方面,產生了與冷兵器時期生產力相適應的國防思想和軍事理論,不少軍事名著相繼問世。中國古代的《孫子》就是一部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國防理論名著。隨著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熱兵器的出現和不斷改進,國防有了很大發展。自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後,資本主義發展的需求促進了軍備擴張和國家實力的膨脹,使國防鬥爭的方法和手段有了很大發展。這一時期,中國發明的火藥早已傳入歐洲,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在工業發展的基礎上,武器裝備得到很大發展,火槍、火炮取代了過去的大刀、長矛,炮兵成了新的兵種。海軍艦船也開始裝備火炮。在軍隊的組織領導體制方面,出現了各級司令部和總參謀部,統一了武裝力量的領導和指揮。同時,國防思想和理論得到發展,產生了一批諸如普魯士軍事理論家C.von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瑞士A.-H.若米尼的《戰爭藝術概論》、美國A.T.馬漢的《海權論》等國防理論代表作。20世紀初,隨著工業和國防科技的發展,飛機、坦克等新型武器裝備的相繼問世,各國的國防有了新的發展。國防由平面型發展為立體型,國家的防禦由淺近的、單層次的防禦發展為深遠的、多層次的縱深防禦。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世紀末,國防邁向一個新的階段。世界一些已開發國家先後對國防領導體制進行改革和調整。美國於1947年成立國防部;蘇聯於1950年將軍事部與海軍部合併為國防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於1959年取消三軍部,建立了統一的國防部。隨著國防內涵和外延的擴大,以及國防實踐的發展,國防理論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中國國防理論在總結中國古代、近代國防理論和吸取世界其他國家國防理論精華的基礎上,不斷在實踐中創新並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和符合中國國情的國防理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國防建設和國防鬥爭的實踐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科學總結中國國防實踐的經驗,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國防理論體系,並使之成為進行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防鬥爭的科學指南。隨著現代國防實踐的發展,國防戰略、國防政策、國防建設、國防理論等也有了許多創新和發展。國防與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教育存在密切的關係,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國防與政治是和國家共存一體的社會歷史現象。國家必須同時具備對內鞏固政權、對外防範侵略的雙重職能。政治對國防有決定作用,而國防對政治直接或間接地產生巨大的反作用。國防由政治產生,政治是孕育國防的母體,國防是實現政治目的的重要手段。政治決定國防的性質、類型、體制、方針、原則,國防直接關係與影響到國家的政治生活、政治建設和政治手段。國防與經濟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經濟決定國防,國防依賴於經濟。經濟基礎決定國防的性質,國家經濟發展狀況決定國防建設的規模、水平和程度,經濟條件制約軍隊的數量、規模、質量。國防是發展經濟的重要保障,並推動經濟的發展。國防與外交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國家的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國家的國防政策;國防實力制約著國家的外交政策,國防的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國家的外交能力。國防與外交相互促進。國防可以為外交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保證外交工作的順利實施。外交對國防又有巨大的影響,通過外交鬥爭、外交活動,為國防發展或國防鬥爭爭取良好的外部條件,為國家爭取更多的盟友,分化敵方的外交聯盟,以加強本國的國防。國防以軍事活動為主,以其他相關的非軍事活動為輔。軍事實力是國防實力的核心,是實施軍事活動的物質基礎。軍事實力的強弱,直接決定和影響著國防實力的強弱。軍事實力與軍事活動不是孤立的,它與政治、外交、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的非軍事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繫。為維護國家安全利益而展開的外交、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的鬥爭,必須以強大的軍事實力和有效的軍事鬥爭為堅強後盾。國防教育是國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防科技的進步、國防經濟的繁榮起著基礎性作用。國防領域的物質建設、精神建設和制度建設都要依靠國防教育為其奠定思想基礎。國防領域的人才培養、武器裝備發展、人與武器的科學編組都與國防教育有關。國防教育是一種全面的綜合性教育,它具有使公民在德智體諸方面獲得全面發展以適應國防需要的功能,通過積極有效的國防教育,使全民增強國防意識,樹立牢固的國防觀念,提高綜合素質,有力地促進國防建設事業的創新發展。21世紀,國防已進入迅猛發展的歷史新時期。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的國家安全觀念不斷更新,國家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防建設與國防鬥爭面臨著許多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和趨勢:①國家安全將面臨多元化的威脅。領土爭端與資源爭奪明顯增多,民族矛盾和宗教紛爭不斷加劇,核擴散、國際恐怖活動、國際販毒與走私等跨國性問題日益嚴重。②國防的內涵與外延將大大拓展。國防將形成一個包括政治、經濟、外交、社會、科技、信息、金融、環境、資源等一系列安全保障系統在內的綜合安全大系統。維護國家安全的範圍既包括“硬範圍”安全,也包括“軟環境”安全。③國防鬥爭的領域和空間將呈現出多維的特徵。人類社會進入資訊時代後,戰場已從物理空間拓展到虛擬空間。這種虛擬空間將不是以傳統的地緣、領土、領空、領海來劃分,而是以政治影響和軍事威懾的信息輻射空間來劃分。世界各國都在紛紛拓展和保衛自己無形的信息空間。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太空將成為維護國家利益、保衛國家安全的制高點,如何提高太空自衛能力將成為捍衛國家利益的突出問題。④國防現代化建設將與世界軍事發展趨勢相適應。世界許多國家都在其根本利益的驅動下,充分利用相對和平時期的寶貴機遇,從國家戰略全局的高度,不斷加強國防建設,搶占新的軍事制高點。世界大國都在積極發展綜合國力的同時,不斷增強國防實力,以便在國際戰略格局中處於更加有利的態勢。中、小國家也把增強國防實力作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重要手段,以求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社會中爭得相應的地位。國防將隨著國家安全環境的變化、國家利益的拓展而不斷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