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

國防

國防,就是指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恐怖分子等,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所進行的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科技、外交、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防
  • 外文名:defence
  • 基本解釋:維護社會國家的安全力量,
  • 拼音:guó fáng
詞語概念,基本信息,基本解釋,引證解釋,基本含義,概述,對象,意義,重要性,示範基地,四種類型,基本特徵,現代國防,古代,政策理論,兵制建設,工程建設,成就,啟示,讀書會,

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詞目】國防
【拼音】guó fáng
【英文】defense
相關詞組:
[span]國防工程defence construction
[span]國防大學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NDU;University of National Defense;UPNM
[span]國防政策defense policy;national defense policy;Defense

基本解釋

[national defence] 古人視禮義為維護社會國家的安全力量,必須嚴格遵行,防止逾越,稱為國防。今日指為保衛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防禦外來的武裝侵略和顛覆所採取的一切措施
臣愚以為宜隱郊祀之事,以崇國防。——《後漢書·孔融傳》
加強國防建設

引證解釋

為保衛國家領土主權所採取的軍事及其它方面的防禦措施。
賓退錄》卷二引 宋 張載 解《詩·卷耳》:“閨閫誠難與國防,默嗟徒御困高岡。” 梁啓超新民說》十四:“若無國防,則國難屢起,民將不得安其業。” 毛澤東 《論十大關係》三:“我們一定要加強國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強經濟建設。”

基本含義

概述

國防,是一門求生學問,也是國家的防務,是指為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防備外來侵略和顛覆,所進行的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和鬥爭。
彭德懷紀念館彭德懷紀念館
國防伴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服務於國家利益。邱吉爾有一句名言:“我們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此言語中的國防直接關係國家的安全、民族的尊嚴、社會的發展。
現代國防又叫社會國防、大國防、全民國防,包括武裝建設、國防體制軍事科技和工業、國防工程、軍事交通通信、人力動員、國防教育國防法規諸多方面,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從最高元首到每個公民,從軍事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和意識形態都與之密切相關。
現代國防以軍事力量為核心,還包括有關的非軍事力量;它重視國家的戰爭潛力,特別是戰時的動員效率;它還是以經濟和科技為主的綜合國力的競爭。現代軍隊是知識和科技密集的武裝集團,強調質量建軍勝過“人海戰術”。和平時期國防的作用是威懾,要求不戰而勝;戰時國防的責任是實戰,目標是勝利。

對象

國防的對象是指國防所要防備、抵抗和制止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的界定,國防的對象,一是“侵略”,二是“武裝顛覆”。國防要防備和抵抗的是“侵略”,國防要制止的是“武裝顛覆”。

意義

1、國防的主體:國家。
2、國防的目的:捍衛國家主權、統一、維護國家的安全、保衛國家的領土完整。
3、國防的手段: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的規定,我國的國防手段包括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

重要性

國無防不立,民無防不安。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重要的無非兩件大事。 一個是發展問題,一個是安全問題。國防是人類社會發展與安全需要的產物。它是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計。
它還是以經濟和科技為主的綜合實力的競爭。作用:
⑴國家安全保障。 ⑵國家獨立自主的前提。 ⑶國家繁榮發展的重要條件。

示範基地

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彭德懷紀念館
彭德懷紀念館坐落於彭德懷同志的故鄉—湖南省湘潭縣烏石鎮,是系統地介紹彭德懷同志生平業績的傳記性專館。彭德懷紀念館控制面積30公頃,占地面積160畝,於1996年9月16日奠基,1998年10月20日建成開館,累計投資6000餘萬元,現為副處級全民事業單位,歸口中共湘潭縣委管理。擔負著彭德懷故居、紀念館、彭德懷銅像、德懷墓、德懷亭等紀念設施的管理和宣傳、彭德懷革命文物資料收藏和保護的職責和任務,同時兼有彭德懷生平業績和思想研究的重任。
國防軍國防軍
彭德懷紀念館開館以來,始終堅持“遊客滿意就是我們最大的心愿”的服務宗旨,並以其精美的陳列、恢弘的氣勢、優雅的環境和優質的服務,先後榮獲98年度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點)、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中國紅色旅遊十大景區、首批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國家二級博物館等殊榮。相繼被上海同濟大學湖南大學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湖南步步高連鎖有限公司等160餘家企事業單位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德育教育基地。

四種類型

擴張型。大國為了維護本國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奉行霸權主義,侵略、顛覆和滲透他國。
國防設備國防設備
自衛型。主要依靠本國力量,廣泛爭取國際支持,防止外敵入侵,維護本國安全。堅持和平自主的防衛原則,永不擴張,也不容別國侵犯我國一寸土地。
聯盟型。以結盟形式,聯合他國彌補自身力量的不足。又分為擴張和自衛型,還可分為一元和多元聯盟,前者有一個大國做盟主。
中立型。中小已開發國家嚴守和平中立的國防政策,制定總體防禦戰略和寓兵子民的防禦體系。如瑞士。
中國追求和平崛起屬於積極防禦自衛型的國防。
國際形勢日漸緩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橫行。居安思危,我國既要加速發展,也要確保全全。“國富”“兵強”是我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兩大支柱。

基本特徵

一、國家利益的整體性。國家的根本利益集中體現在安全和發展兩個方面。安全問題主要是解決生存和不被侵略的問題;發展問題主要解決和平時期建設與外部環境問題。而安全與發展權益的獲得和保障,最根本的是依靠國防的強大。只有安全穩定的國內、國際環境,國家才能發展;只有發展,國家安全防務才有建設與鞏固的基礎。而這是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國防服役章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國防服役章
二、國防力量的綜合性。
三、鬥爭形式的多樣性。戰爭是國防鬥爭最基本,也是最高的表現形式,但是國防鬥爭不僅是軍事實力的較量,同時還包括政治、經濟、外交等其他形式。
四、國防目標的多層性。由於各國的國家利益不同,其所制定的戰略也不同,再加上各國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差異,就使得現代國防呈現出多層次的目標體系。
五、國防建設系統的協調性。現代國防建設是一個以科技為龍頭、以經濟為骨幹,通過總體性的戰略運籌,謀求綜合國防效益的有機系統。

現代國防

現代國防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
國家的綜合國力包括:國家實力、國家潛力、把潛力轉化為實力的能力。國家充分利用各種條件和能力,儘快而有效地將各種條件和能力轉化為國防實力,這是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標誌。
國防設備國防設備
現代國防是多種鬥爭形式的角逐
現代國防,仍以軍事鬥爭為基本形式,與此同時,政治、經濟、科技、外交等非軍事鬥爭愈演愈烈,其作用日益重要。
現代國防既是國家行為,又是國際行為
國防的國家行為主要表現在:國家利用各種條件和能力建設國防;依靠強大的國防,政府就能集中精力制定政策,調動一切力量發展經濟,確保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
國防的國際行為主要表現在:國內與國外、國防與國際更密切地聯繫在一起;世界和平與戰爭、國際經濟繁榮與衰退都直接影響國家和國防建設;國際和周邊局勢動盪,國家必須在國防方面給予更多關注,一旦遭受外來威脅或外來侵犯,必須動員國防力量,迎接外來挑戰。
現代國防具有多層次目標
最低層次目標是自衛目標,國防範圍限定在國家領土、領海範圍內,著眼於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中級層次目標是區域目標,其範圍限定在國土之外有限的周邊區域內,著眼於增大國防縱深和彈性,為本國安全和發展創造更為寬鬆的周邊環境。
最高層次目標是全球目標,國防範圍遍及全球,著眼於保護本國在世界各地的利益。

古代

中國古代國防,是從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至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其間大約經歷了4000年的歷史。在漫長的國防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經歷了無數次血與火的洗禮,培養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強不息、衛國禦侮的尚武精神,最終形成了多民族、大疆域的國家。

政策理論

夏朝至前清,古代國防理論不斷發展和完善,形成較為完整的古代國防理論體系。比如 “以民為本”、“居安思危”的國防思想指導;“富國強民”、“寓兵於農”的國防建設思想;“愛國教戰”、“崇尚武德”的國防教育思想;“不戰而勝”、“安國全軍”的國防鬥爭策略。

兵制建設

所謂兵制,就是軍事制度,一般稱為軍制。它包括武裝力量體制,軍事領導體制和兵役制度等方面的內容。在武裝力量體制上,我國古代一般區分為中央軍、地方軍和邊防軍。在軍事領導體制上,各朝代在軍事領導體制方面的做法雖然不盡一致,但皇權至上,軍隊的調撥使用大權始終掌握在皇帝手中。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服役章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服役章
在兵役制度上,隨著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人口狀況和軍事需要而發展變化。奴隸社會時期,生產力低下,人口稀少,戰爭規模小,主要實行兵民合一的民軍制度。封建社會時期,民軍制逐漸演變為與當時歷史條件相適應的兵役制度,如秦漢時期的徵兵制、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世兵制、隋唐時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的衛所兵役制等。

工程建設

中國古代為抵禦外敵的侵犯,鞏固邊海防,修築了數量眾多、規模龐大的國防工程,如城池、長城、京杭運河以及海防要塞等。
城池是中國古代國防建設中時間最早、數量最多的工程。城池建築始於商代,之後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日益完善,一直延續到近代。由此,城池的攻守作戰成為我國古代戰爭中主要的樣式之一。
長城是城池建設的延續和發展,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秦滅六國完成統一後,為了防禦北方匈奴的南侵,於公元前214年,將秦、趙、燕三國北部的長城予以修繕,連貫為一。

成就

1、建立和完善了有中國特色的武裝力量領導體制
中國的武裝力量領導體制,是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新中國成立後,根據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19日的命令,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作為全國
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機關。國家的中央軍委設立後,中共中央軍委同時存在,為避免機構重疊,中共中央決定,國家軍委與黨的軍委是“一個機構,兩個牌子”,其組成人員完全相同,而且全體軍委委員都由共產黨員擔任。黨的中央軍委與國家中央軍委並存,同時向中央和全國人大及人大常委會負責。這種領導體制,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作為惟一的執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領導地位和作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正規化和革命化建設有了突破性的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在毛澤東關於建設現代化革命武裝力量的戰略思想和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的指引下,不斷向現代化、正規化和革命化邁進。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防實力得到進一步加強,國防現代化建設,尤其是軍隊的建設,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國防設備國防設備
走進21世紀的人民解放軍將按照江澤民主席提出的“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繼續最佳化體制編制,更新教育訓練內容和手段,改善武器裝備,加強軍隊的質量建設,提高諸軍兵種的合成化水平,向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發展。可以預見,人民解放軍將以新的面貌勇敢地面對任何挑戰而不辱使命。
2、形成了門類齊全綜合配套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
國防科技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國防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關懷和領導下,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中國的國防科技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落後到先進,建立起了包括電子、船舶、兵器、航空、航天和核能等門類齊全、綜合配套的科研實驗生產體系,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為現代化建設和切實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3、國防後備力量的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
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國防後備力量建設。中國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和優良作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尤其是從1985年,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明確提出“精幹的常備軍和強大的後備力量相結合,是建設現代化國防的必由之路”這一基本指導方針之後,作為一支偉大戰略力量的我國國防後備力量,越來越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並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一個各級地方黨政領導關心後備力量建設,各級軍事機關狠抓後備力量建設,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民眾積極支持後備力量建設的可喜局面。中國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經過一系列的調整改革,各項工作均取得了明顯的成績。
4、建立了一支正規化的、諸兵種合成的人民軍隊

啟示

1、強大的國防,是國家、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條件;
2、正確處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係是建設強大國防的重要前提;
3、科學技術是建設強大國防的根本動力;
4、人民民眾是建設強大國防的力量源泉;
5、堅持的領導和建立一支忠於黨、忠於人民的現代化革命軍隊是建設強大國防的根本保證。
6、經濟發展是國防強大的基礎。
7、政治昌明是國防鞏固的根本。
8、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是國防強大的關鍵。

讀書會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習近平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明確指出,今天我們回顧歷史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這高度概括了在當前複雜的歷史時期,通過回顧歷史、思索歷史、借鑑歷史,為黨和人民指明前進方向的重要意義。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和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六中全會勝利召開之際,由長安街讀書會、中共黨史出版社聯合主辦,共青團中央“青年之聲”學習者服務聯盟、中國青年網、北京西城閱讀推廣+聯盟和西華書房共同協辦的第十三次長安街讀書會暨“不忘歷史 繼續長征——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讀書會在西華書房舉行。
本次活動由著名軍旅作家、《世界是這樣知道長征的》作者丁曉平同志主持,圍繞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和《穿越歷史時空看長征》兩本書,特邀兩書作者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黃一兵和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原副巡視員、研究員王新生,從書本到現實,從理論到實踐,向廣大會員引介黨史知識,共同探討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道路選擇和發展建設經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