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

《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編輯,中山大學出版部出版的學術研究刊物。創刊號發行於1927年11月1日,周刊,每期篇幅在30頁左右,出版地位於廣州。代售處有上海新月書店、開明書店,北京景山書社、北京書局。館藏有1927年至1928年發行的第1-15期刊物,其中第11、12期為合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27年11月
  • 出版周期:周刊
刊登內容,文化傳統,

刊登內容

該刊是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主編的語言歷史學領域學術研究刊物,刊載內容以語言學和歷史學的學術論文為主,包括各地方言、風俗、古物的實地調查,兼有刊載近期學術界訊息和學術通訊。主要撰稿人為時任中山大學語言歷史所的教授們,不乏顧頡剛、余永梁、胡適、薛澄清、傅斯年、羅家倫、葉國慶等名家。誠如發刊詞所言,該刊為語言和歷史研究者們提供了學術爭鳴、相互切磋的平台。
創刊號中刊載有顧頡剛的《秦漢統一之由來和戰國人對於世界的想像》和胡適的《論左傳之可信及其性質》。在1928年1月31日出版的第二集第14期中,刊載有傅斯年《與顧頡剛論古史辨(續)》,第五期中刊載顧頡剛的《春秋時期的孔子和漢代的孔子》,第七期中即登載傅斯年的《評春秋時期的孔子和漢代的孔子》。由此可見,該刊記載了傅斯年與顧頡剛關於“古史辨”的爭論。學術界訊息欄目刊載《西北科學考察團發現新石器時代之遺物》,報導瑞典人斯文赫定來華,組織大規模科學考察團赴新疆和甘肅考察的擬定辦法。該刊還關注1926年諾貝爾獎金的贈予情況。值得注意的是,該刊1928年發行的第14期和第15期刊物中均附載語言歷史學研究所的招生簡章,附白中登載有研究所研究方向的分組情況以及師資教授。

文化傳統

《發刊詞》
各種學問到了現在,都有他應循得軌道。這種軌道並不是學術界上得無理得權威,強迫人家去服從的;而是這數十百年來許多學者苦心孤詣地推求出來,凡是有理性,理性用的人去研究這項學問時不得不遵從。我們生在此際,應該永遠想著:這個時代是一個怎么樣的時代?我們研究的學問有怎么大的範圍?我們向那裡尋材料?我們整理學問的材料應當用怎么樣的方法?能夠這樣,我們自然可以在前人的工作之外開出無數條的新道路,不至於拘守前法,不能進步。
語言學和歷史學在中國發端甚早,中國所由的學問比較成績最豐富的也應推這兩樣,但為歷史上種種勢力所縛,經過了二千餘年不曾打好一個堅實的基礎。我們生當現在既沒有功利的成見,知道一切學問,不都是致用的。又打破了崇拜偶像的陋習,不願把自己的理性屈伏(服)於前人的權威之下,所以我們正可承受現代研究學問的最適當的方法,來開闢這些方面的新世界。語言歷史學也正和其他的自然科學同目的同手段,所差只是一個分工。
現在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設立語言歷史所,給予我們以研究工作,我們對於這個機關保佑很大的希望。我們要打破以前學術界上的一切偶像,屏(摒)除以前學術界上的一切成見!我們要實地搜羅材料,到民眾中尋方言,到古文化的遺址去發掘,到各種的人間社會去尋風問俗,建設許多的新學問!我們要使中國的語言學者和歷史學者的造詣達到現代學術界的水平線上,和全世界的學者通力合作!這一種刊物是我們希望的先導,我們祝頌他的生命的逐漸發展!他們成就的逐漸增高!
校內外的同志們,請給我們以助力和匡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