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第33集團軍

1938年10月13日由原平津抗戰的第二十九軍所改編的第一集團軍的大部分部隊奉令編組而成,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張自忠,下轄其兼任軍長的第五十九軍、馮治安的第七十七軍和曹福林的第五十五軍,駐防鄂北地區,屬第五戰區指揮管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黨第33集團軍
  • 首任總司令:張自忠
  • 駐防:鄂北地區
  • 所屬:第五戰區
歷史沿革,基本信息,人物,

歷史沿革

第33集團軍作為第五戰區的主力兵團之一參加過著名的隨棗戰役棗宜戰役。1940年5月16日,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在率部參加棗宜會戰時被日軍包圍於湖北省宜城縣南瓜店,後在激戰中陣亡殉國。他是親臨前線參加對日作戰而陣亡的軍階最高的將軍,後被國民政府追贈上將軍銜。
張自忠陣亡後,馮治安繼任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後劉和鼎的第三十九軍曾加入過該集團軍的戰鬥序列。1941年第三十三集團軍參加過第二次長沙會戰策應作戰。1941年後,第三十三集團軍奉令調歸第六戰區指揮管轄,後參加過鄂西會戰常德會戰外圍作戰、豫西鄂北會戰等戰役。自1944年起,馮治安的第三十三集團軍在第六戰區的指揮下一直管轄劉振三的第五十九軍和何基灃的第七十七軍。
1939年1月14日奉令組建,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第十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兼任,副總司令為胡宗南。下轄李文的第九十軍、范漢傑的第二十七軍等部,駐防陝西,屬第十戰區指揮管轄。
1940年初,第三十四集團軍調歸第一戰區指揮管轄,胡宗南繼任該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陶峙岳任集團軍副總司令,下轄丁德隆的第一軍、董釗的第十六軍,李鐵軍的第七十六軍、趙錫光的第三十六軍和孔令恂的第八十軍,駐防豫陝交界地區。其中第一軍為該集團軍的基本部隊和胡宗南的起家部隊,並且源於黃埔軍較的“黨軍”,故被視為嫡系中的“嫡系”。日軍也將其視為第八戰區的“核心部隊”。
第一軍曾在1937年參加淞滬會戰,取得相當戰績,後在河南武勝關一線對日作戰不利,隨即退回陝西。1941年初,該集團軍第八十軍奉令渡過黃河,增援中條山區中國抗日部隊。1941年5月初,日軍發動中條山戰役,第八十軍新編第二十七師遭到慘重失敗,師長王竣、副師長梁希賢、參謀長陳文杞均陣亡殉國。1942年後,第三十四集團軍又調歸第八戰區指揮管轄。1944年初,李延年任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下轄張卓的第一軍、李正先的第十六軍和李文的第九十軍。
1944年春中原會戰爆發後,該集團軍第一軍、第十六軍及其他部隊曾自陝西開進豫西抵抗日軍。第八師副師長王劍岳在戰鬥中陣亡殉國。後該集團軍又調歸第一戰區指揮管轄,胡宗南代理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李文任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李明灝、周體仁為副總司令,下轄羅列的第一軍、李正先的第十六軍和嚴明的第九十軍。

基本信息

總司令
張自忠:1938年10月-1940年5月
馮治安:1940年5月-1945年10月
副總司令
馮治安:1938年12月-1940年5月
郭 懺:1939年1月-?
周 嵒:1939年12月-1940年7月
李文田:1940年7月-?
劉和鼎:1940年9月-1943年1月
劉雨卿:1940年12月-?
張義純:1943年1月- ?
張克俠:?-?
參謀長
李文田:1938年10月-1940年7月
張樾亭:1940年7月-?
張克俠:?-?
陳繼淹:?-?
1938年10月-1941年初
第55軍 軍長 曹福林
第59軍 軍長 張自忠、黃維綱
第77軍 軍長 馮治安
1941年初-1942年後期
第39軍 軍長 劉和鼎
第59軍 軍長 黃維綱
第77軍 軍長 馮治安
1942年後期-1943年初
第30軍 軍長 池峰誠
第39軍 軍長 劉和鼎
第59軍 軍長 黃維綱
第77軍 軍長 馮治安
1943年初-5月
第39軍 軍長 劉和鼎、劉尚志
第59軍 軍長 黃維綱
第77軍 軍長 馮治安
1943年5月-1945年10月
第59軍 軍長 黃維綱、劉振三
第77軍 軍長 馮治安、何基灃

人物

張自忠(1890――1940),字藎忱。山東臨清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學校求學時秘密加入同盟會。1914年投筆從戎。1917年入馮玉祥部,歷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
1930年中原大戰後,馮玉祥軍事集團被瓦解,張自忠所部被蔣介石收編。1931年後,張自忠曾任第二十九軍第三十八師師長、第五十九軍軍長、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等職。 1937年,上海、南京相繼淪陷後,日本侵略者又把兵鋒直指徐州,志在奪取這一戰略要地。1938年3月,日軍投入七八萬兵力,分兩路向徐州東北的台兒莊進發。待至臨沂、滕縣時,同中國軍隊發生了激烈的戰鬥。當時守衛臨沂的是龐炳勛的第三軍團。由於實力過於懸殊,傷亡慘重,龐部急待援軍。張自忠奉調率第五十九軍以一晝夜180里的速度及時趕來增援。張自忠與龐炳勛原是宿仇,但他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擯棄個人恩怨,率部與龐部協力作戰。敵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配合坦克、裝甲車向茶葉山陣地發起進攻。張自忠以“拚死殺敵”“報祖國於萬一”的決心,與敵激戰,反覆肉搏。茶葉山下崖頭,劉家湖陣地失而復得達三四次,戰況極其慘烈。經過數天鏖戰,敵軍受到重創,節節敗退。中國軍隊相繼收復蒙陰、苔縣,共殲敵4000餘人。不久,日軍再派坂本旅團向臨沂、三官廟發起攻勢,妄圖有所突破。張自忠和龐炳勛部兩軍奮力拚殺,經徹夜激戰,日軍受到沉重打擊,其向台兒莊前線增援的戰略企圖被完全粉碎,保證了台兒莊大戰的勝利。
1940年5月,日軍為控制長江水上交通線,調集15萬精銳部隊發起了攻占棗陽、襄陽、宜昌等地的棗宜會戰。張自忠將軍本來率部防守襄河以西,當日軍攻破第五戰區第一道防線,直撲襄陽、棗陽時,身為集團軍總司令的張自忠將軍,毅然率領預備七十四師和軍部特務營東渡襄河,抗擊來犯之敵。他寫信給河東的第五十九軍,“只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枯,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渡河後,張自忠將軍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頑強抗擊日軍,重創日軍,並截斷了日軍後方補給線。在日軍以重兵對張自忠將軍進行合圍後,為牽制日軍主力造成外線我軍對日軍實施反包圍,張將軍力戰不退,與敵搏殺,最後身中7彈。彌留之際,張自忠將軍留下最後一句話:“我力戰而死 ,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旋即拔佩劍自戕,一代名將張自忠壯烈殉國。張將軍率部截敵後路並阻敵西進,徹底粉碎了日軍進攻襄樊、威脅老河口的企圖,使整個戰局轉危為安。
張自忠將軍壯烈殉國後,重慶成千上萬的人們哭拜英靈,為其送葬。他的部下悲憤地唱著復仇之歌:“海可枯,石可爛,死也忘不了南瓜店!”表示要堅決為張自忠將軍報仇。翌年5月,其部在當陽地區將圍攻張自忠將軍的日軍酋首橫山武彥擊斃。
1940年8月15日,延安各界一千餘人隆重舉行張自忠將軍追悼大會。毛澤東同志親筆為張自忠題寫“盡忠報國”的輓聯。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追認張自忠將軍為革命烈士,將張自忠烈士墓擴建為張自忠烈士陵園,並於1986年10月,由民政部批准為第一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北京、天津、武漢等大城市相繼恢復了“張自忠路”的名稱,以示對這位抗日烈士的永遠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