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

由晉系軍隊發展演變而成。1927年初,北伐節節勝利,閻錫山更帆換向,下令取消北京政府任命之督辦名義,改成晉綏軍總司令,並聲言回響北伐。1927年4月25日,武漢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將晉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任閻錫山為總司令。而閻錫山認為武漢政府“為共產黨所操縱”,拒絕武漢政府的任命。南京國民政府隨後任命閻錫山為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閻錫山欣然接受,並於6月6日在太原宣誓就職。1928年2月28日,國民政府第42次會議議決,將晉閻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閻錫山為總司令。1930年中原大戰失敗後,所部為張學良改編,第三集團軍瓦解。

基本介紹

北伐時期,抗日時期,解放戰爭時期,

北伐時期

由晉系軍隊發展演變而成。1927年初,北伐節節勝利,閻錫山更帆換向,下令取消北京政府任命之督辦名義,改成晉綏軍總司令,並聲言回響北伐。1927年4月25日,武漢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將晉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任閻錫山為總司令。而閻錫山認為武漢政府“為共產黨所操縱”,拒絕武漢政府的任命。南京國民政府隨後任命閻錫山為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閻錫山欣然接受,並於6月6日在太原宣誓就職。1928年2月28日,國民政府第42次會議議決,將晉閻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閻錫山為總司令。1930年中原大戰失敗後,所部為張學良改編,第三集團軍瓦解。

抗日時期

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抗日戰場是同盟國在亞洲地面作戰的主要戰場,中國抗日軍隊在八年對日作戰中,殲滅、消耗及牽制了日本法西斯的絕大部分陸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陸軍先後編成40個番號的集團軍參加對日作戰。
1937年8月中旬由駐紮在山東省的中國軍隊奉令編組而成,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韓復榘、副總司令為于學忠和沈鴻烈,下轄第十二軍、第五十五軍、第五十六軍和第五十一軍,屬第五戰區指揮管轄,其中孫桐萱為軍長的第十二軍、谷良民為軍長的第五十六軍和曹福林為軍長的第五十五軍是其基本部隊。1938年初,韓復榘因對日作戰不利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下令處決,于學忠繼任該集團軍總司令。該集團軍曾參加台兒莊會戰外圍作戰,第五十一軍第一一四師師長方叔洪、第一○二師第三○六旅旅長扈先梅均在作戰中陣亡殉國。1938年夏,第三集團軍調歸第九戰區指揮管轄,集團軍總司令為孫桐萱,但因第五十六軍番號撤銷(其第二十二師編入第十二軍,第七十四師編入第五十五軍),而第五十五軍加入第二集團軍,第五十一軍加入第三十一集團軍,僅轄第十二軍,後該集團軍在江西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初,第三集團軍調歸第一戰區指揮管轄,自此長期駐守河南。由於國民黨政府對韓復榘舊部採取極不信任和限制、分化的政策,至1943年夏,第三集團軍只轄有第十二軍的第二十師、第二十二師、第八十一師。不久,孫桐萱被國民黨政府藉故撤職扣壓,第十二軍被編入中央嫡系湯恩伯的第三十一集團軍,至此,原由韓復榘部隊為主組成的第三集團軍消失。隨後,第三集團軍的番號被轉給中央嫡系胡宗南所控制的第八戰區的部隊,集團軍總部設在甘肅武威,總司令為李鐵軍,下轄第九十一軍的暫五十八師、騎十師、新編第四師等部,李鐵軍調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集團軍總司令後,集團軍總司令名義上由第四集團軍第三十八軍軍長趙壽山將軍繼任,但實權控制在副總司令於達手中。趙原系楊虎城舊部,此次被蔣介石以升官名義調離原部隊,剝奪了兵權。

解放戰爭時期

抗戰後,國民黨軍實行整編,大部分集團軍取消,其餘的集團軍被改為整編軍,下轄若干整編師。原第三集團軍第22和81兩個師被縮編為整編81旅,併入劉汝明的第四綏靖區整編68師,後來又恢復為68軍81師。
解放戰爭期間,原第三集團軍曹福林的55軍(整編第55師)被解放軍打得一敗塗地,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時,55軍殘部棄陣而逃,退往台灣後番號被撤銷。在劉汝明撤往福建時,其68軍81師在師長葛開祥率領下起義,副軍長王振聲和參謀長杜允中也隨同起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