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時設立的最高指揮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
- 成立時間:1926年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時設立的最高指揮機構。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時設立的最高指揮機構。曾一度改稱陸海軍總司令部,1928年被取消,職權分屬於軍政部、參謀本部。...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公報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公報》是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總司令辦公廳文書科出版的報紙,創辦於1928年。出版地 南京 出版者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總司令辦公廳文書科[發行者]描述 原件有污跡
7月7日,國民政府公布《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組織大綱》,規定總司令兼任軍事委員會主席,國民政府下之陸、海、航空各軍均歸其統轄,軍委會所屬各機關均直屬於總司令部。軍事委員會的權力遂轉移到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1927年 1927年3月10日,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為維護黨對軍隊的領導,削弱蔣介石的軍權,通過《中央...
6月8日,閻錫山部進入北京,12日接收天津。12月29日,奉軍總司令張學良通電全國,宣布“東北易幟”,北伐宣布成功,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全國,原奉系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混戰時期 裁兵計畫 在1928年7月國民政府開始研究裁兵時,屬國民革命軍名下的軍隊,有84個軍約300個師,共220萬人。當中尚未包括...
南京國民政府採取委員制﹐由蔣介石﹑胡漢民﹑張靜江﹑吳稚暉等十二人為政府委員,胡漢民為政府主席,蔣介石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吳稚暉為總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政府各部門設有:秘書長(鈕永建 ),財政部長(古應芬﹐錢新之代),外交部長(伍朝樞),民政部長(薛篤弼),法務部長(王寵惠),大學院院長(蔡元培)。政府轄區包括...
28日,國民政府第四十二次會議決議,特任蔣兼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次日,下達任職命令。4月,蔣又將第一集團軍改編為第一、二、三、四4個軍團,分別由劉峙、陳調元、賀耀祖、方振武任總指揮;還轄有總預備隊和直轄部隊。它是國民黨軍隊四大派系中最強的一支,從1928至1930年,先後打敗了張作霖和馮、閻,桂及其它軍事...
1928年2月,南京國民政府將各軍重新編組為4個集團軍,舉行第二期北伐,蔣介石任第1集團軍總司令,下轄4個軍團及1個預備隊,各軍團軍團長依次為劉峙、陳調元、賀耀祖、方振武,預備隊總指揮朱培德。1929年1月編遣會議決定撤銷各集團軍總司令部,國民革命軍第1集團軍番號撤銷。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
民國13年(1924年)初,對孫中山確立三大革命政策表示擁護,12月任黃埔軍校第三期入伍生代理總隊長、軍官團團長,同時兼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師參謀長,廣州衛戍區司令部參謀長等職,被授銜上校。與中國共產黨人周恩來、惲代英密切合作,結成深厚友誼。民國15年(1926年)7月參加北伐戰爭,先後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副官長...
“剿匪”總司令部,簡稱“剿總”,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後,南京國民政府為加強對解放軍作戰,扭轉被動局面而在重要戰略地區設立的機構。“剿總”起先主要負責所在地區的軍事,後其權力和業務不斷擴大,直至掌握該地的黨、政、軍、財大權。“剿總”下設政務委員會等機構。南京政府先後設定了4個“剿總”:華北“...
1928年2月,南京國民政府將各軍重新編組,以桂系部隊為主編成第4集團軍,參加第二期北伐。李宗仁任總司令,直轄7個軍及2個獨立師,各軍軍長依次為夏威、葉琪、白崇禧、魏益三、李品仙、廖磊、周斕。番號撤銷 1929年1月編遣會議決定撤銷各集團軍總司令部,國民革命軍第4集團軍番號撤銷。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
1928年5月,蔣介石為親自掌握一部分軍隊,在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下又成立一個警備司令部。警備司令部長官和各部隊長人員的組成,蔣介石按照“黃、浙、陸、一”(即黃埔軍校畢業、浙江人、陸大畢業、第一軍出身)的標準,任命陳誠為警備司令。由於林蔚既是陸大畢業,又是浙江人,所以受到蔣介石、陳誠的青睞,於是被...
該軍前身是傅作義所屬的暫編第3軍。1940年,傅作義為加強華北地區的軍事力量,組建了暫編第3軍,隸屬華北“剿匪”總司令部。孫蘭峰任軍長,下轄:暫編第10師、暫編第27師、暫編第31師。1948年初,暫編第31師改稱第161師;暫編第10師改稱第196師;暫編第27師番號不變。1948年9月,暫編第3軍改稱第104軍...
1928年2月,所轄3個師改番號為第53、第54、第55師,師長為余仲麒、鄧振、李德銘。4月,隸屬第2軍團參加北伐,由海州到臨沂。7月,駐寶坻。7月,第54師縮編為第2師第6旅,第53、第55師與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師合編為第11師一部。該師後由陳誠擔任師長,成為中央軍“土木系”的基礎。歷任軍長:曹萬順 ...
1926年9月7日,國民革命軍占領漢口,蔣介石委任劉佐龍為武陽夏公安總司令兼獨立第三師師長。10月10日,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昌城,11日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命令撤銷武陽夏公安總司令部,成立武漢衛戍司令部。產生背景 武漢衛戍司令部 1926年9月7日,國民革命軍占領漢口,蔣介石委任劉佐龍為武陽夏公安總司令兼獨立第三師師長...
鄧振銓繼任師長。12月駐海州、贛榆等地。1928年2月,所轄3個師改番號為第53、第54、第55師,師長為余仲麒、鄧振銓、李德銘。4月,隸屬第2軍團參加北伐,由海州到臨沂。7月,駐河北寶坻。7月,第54師縮編為第2師第6旅,第53、第55師與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師合編為第11師一部。歷任軍長:曹萬順 ...
,由八路軍司令部、政治部和供給部組成。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葉劍英任參謀長,任弼時、王稼祥先後任政治部主任,楊立三任供給部長。1938年1月,編入第二戰區。1943年10月,中央將第一二九師與八路軍總部合併(保留一二九師番號)。1947年2月,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部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
隨著北伐戰爭的順利發展,當黃金榮得知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中正就是他的徒弟蔣志清時,頗為得意。3月中旬,蔣介石特派代表王柏齡(第一軍副軍長)、楊虎(總司令部的特務處長)和陳群(東路軍前敵總指揮部政治部主任)先後到上海,帶著秘密使命化裝潛人了黃公館,先與黃金榮會晤,然後由黃召集張嘯林和杜月笙來密商合作反共...
二次東征告捷,顧祝同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三師少將副師長。1926年6月,蔣介石出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7月,誓師北伐,顧祝同留師潮梅,警戒北伐後方,並參加鬆口、永定城防戰役。顧祝同率師與周蔭人軍巧於周旋,變被動為主動,避開周軍主力,出敵不意,直搗守備虛弱的司令部,開革命軍戰史上實施敵後遷回作戰獲勝...
12月隸屬“追剿”軍第2兵團第3路軍在湖南北“追剿”紅一方面軍。1935年2月,改隸重慶行營第2路軍第2縱隊,在黔西北南地區追堵中央紅軍。3月駐貴仁懷魯班場。4月,到雲南霑益。5月,入川。10月,由川北到隴南武都文縣一帶,隸屬西北“剿匪”總司令部第1預備軍預備隊。11月,由川北南下經漢源堵截紅四方面軍。戰...
1961年3月4日,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8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又稱第十八集團軍,簡稱“八路軍”),即赴山西抗日前線。總司令部先後駐紮在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五台縣南茹村、潞城北村等地。
北伐戰爭開始,又設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軍事委員會內各機關(除秘書廳外)皆改隸總司令部。1928年,國民黨政府撤銷軍事委員會,以政府主席兼任陸海空軍總司令,並在行政院內設軍政部掌軍事行政(後該部海軍署分出,為海軍部;航空署分出,為航空委員會),而政府主席之下又設參謀本部和訓練總監部。1932年,重設軍事委員...
蔣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原名瑞元,後改名志清、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是近代中國著名政治及軍事人物,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
北伐軍首先集中兵力在兩湖戰場打擊吳佩孚所部。北伐正式開始後,國民革命軍連克長沙、平江、岳陽等地,8月底取得兩湖戰場上的關鍵一戰——汀泗橋、賀勝橋戰役勝利。10月,北伐軍進抵武漢,先後占領武昌、漢陽、漢口,全殲吳佩孚部主力。與此同時,在蘇聯和中共的幫助下,同年9月17日,以馮玉祥為總司令的國民軍在綏遠...
早期國民革命軍內部的將領和軍官由國民黨在廣州創設的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加以培養訓練,軍隊同時效忠國民黨和中華民國。曾參加北伐戰爭、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原大戰、抗日戰爭等戰爭。1947年中華民國行憲後改組為中華民國國軍。中華民國國軍 中華民國陸軍本部前身為「同盟國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成立於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