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軍前身是國民革命軍第13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
- 軍長:陳嘉祐
該軍前身是國民革命軍第13軍。
國民革命軍番號之一,先後被五省聯軍舊部、西北軍舊部、直系吳佩孚舊部、湘軍、直魯聯軍舊部和中央軍使用。其中最為主要的是中央軍第14軍,組建於1931年,先後參加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解放戰爭淮海戰役期間,作為1...
該軍前身是北洋軍閥直系江西陸軍第4師。1926年8月,北伐軍總司令部將江西陸軍第4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1師,賴世璜任師長,熊式輝任黨代表。下轄吳建中兩個旅和易間、陳國屏、溫大川、劉士毅4個團。獨立第1師組建後,即在會昌...
第十四集團軍 1937年8月上旬奉令組建,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衛立煌,其基本部隊第十四軍為中央軍嫡系,下轄第十師、第八十三師、第八十五師,該集團軍是抗戰爆發後首支開進華北作戰的國民黨中央嫡系部隊,曾在平西地區對日作戰,屬第一...
集團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最大的軍事編制單位。第一支集團軍於盧溝橋事變後立即組建,之後於戰時不斷組建。抗戰期間比集團軍更大的軍事編制單位只有按地理區域劃分的戰區,及兵團。而僅有的四個兵團只存在於武漢會戰期間...
國民黨軍的主力兵團之一,編成於1948年9月,由黃維擔任兵團司令,所屬部隊包括第十八軍、第十軍、第十四軍、第八十五軍,共轄10個師十餘萬人。1948年12月,在淮海戰役中被人民解放軍殲滅。此後,胡璉重建了第十二兵團,最終敗退台灣。
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由 中國國民黨 在1925年創設領導。1927年 蔣介石 、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後,國民革命軍中的一部分加入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大部分追隨蔣介石、汪精衛反共清黨。這部分軍隊仍一直沿用這個名稱。抗...
同時,在組織上繼續作了若干調整:7月,以國民革命軍第19兵團起義的4個師改編為第51軍。8月,第12兵團部兼湖南省軍區。第14兵團部奉命改為中央軍委空軍的領導機關。裝甲兵師調東北成立裝甲兵學校。10月,以長沙起義的國民革命軍第1...
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曾先後多次組建。黔軍袁祖銘一部組成的第12軍,該軍前身是黔軍總司令部直屬部隊;建國豫軍任應歧部組成的第12軍,該軍前身是“建國豫軍”所屬的1個旅;唐生智第4集團軍的第12軍,該軍前身是第八軍一部;直魯...
國民革命軍東北挺進軍,於1937年8月下旬在晉北大同成立,兼辦東北四省招撫事宜。歷史沿革 1937年8月21日,在山西大同成立挺進軍司令部兼辦東北四省招撫事宜。馬占山為司令,指揮騎兵第6師、新編騎兵第3師、暫編騎兵第1旅。9月,該部...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第44軍。分別為湘軍葉開鑫部,1927年4月由新編第5軍改稱,1928年7月撤銷番號;一為直魯聯軍舊部改編而來,1928年6月改編,當年9月撤銷番號;一為川軍劉湘部,1935年10月成立,抗戰...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於1937年9月1日在淞滬戰場組建。抗日戰爭中,七十四軍戰績卓著,被贊為“抗日鐵軍”。1946年6月,七十四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七十四師。1937年9月,在抗戰危急時刻,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組建,國民革命軍...
9月,該軍由天津、唐山開赴北平。9月21日,由懷柔沿永寧、赤城西進,隸屬第十一戰區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四集團軍參加張垣(張家口)會戰(1946年9月20日至11月11日)。10月8日,第43師所屬第127團(欠1個營)在延慶馬刨泉被殲滅。...
到了北岸,曾元三看見迎接的人群,整了整衣裝,在莊嚴掛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軍司令部”的青磚大門前,被我軍李成芳、王啟明、朱佩宣等七八位首長迎了進去,攝影隊趕到,拍攝了電影。 當天晚李成芳軍長設宴,請國民黨103師團級以上...
國民革命軍第24軍,前身為川軍第8師獨立旅。1920年11月,該部改為川軍第1混成旅(旅長劉文輝)。後該旅擴編為川軍第9師(師長劉文輝)。川軍劉文輝部第24軍 建制沿革 始於陸軍第15師補充團,1916年興於護國之役事定,編入川軍...
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是存在於1927年6月~1929年1月期間的國民革命軍隊。歷史沿革 成立及編制 1927年6月15日,武漢國民政府將國民革命軍第1集團軍第4方面軍擴編為第4集團軍,總司令唐生智,政治部主任彭澤湘。其編制為:第1方面軍總...
葉挺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軍葉挺指揮部舊址坐落在南昌市百花洲東湖旁的第二中學(原名心遠中學)內。葉挺在這裡指揮了在中國近代史上起重要的南昌起義。位置 葉挺率領的指揮部舊址坐落在南昌市百花洲東湖旁的第二中學(原名心遠中學)...
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前身為奉系軍閥張作霖所統率的軍隊,稱為奉軍。1928年底張學良東北易幟之後,奉軍翌年被南京國民政府改編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簡稱“東北軍”,由張學良統轄。東北軍前身為奉系軍閥張作霖所統率的軍隊,稱為“...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陸軍先後編成40個番號的集團軍參加對日作戰。簡介 第三十四集團軍 1939年1月14日奉令組建,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第十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兼任,副總司令為胡宗南。下轄李文的第九十軍、范漢傑的國民革命軍第27軍等部...
該軍前身是傅作義所屬的暫編第3軍。1940年,傅作義為加強華北地區的軍事力量,組建了暫編第3軍。1948年9月,暫編第3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一百零四軍。平津戰役後接受解放軍和平改編。歷史沿革 該軍前身是傅作義所屬的暫編第3軍。
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七十四師,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1946年5月由原第七十四軍整編而成。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戰役中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擊敗,全軍覆沒。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七十四師,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由原第七十四軍整編而成。
第二次長沙會戰時期,第七十四軍的五十七師步兵指揮官李漢卿在激戰中陣亡殉國。1943年常德會戰中,該軍第五十七師13萬人在師長余程萬率領下浴血奮戰,以傷亡12萬的代價,堅守常德 20餘天,頂住日軍3個師團的進攻,殲敵萬餘人。1944年長...
國民革命軍第十集團軍,由1937年8月下旬奉令組建,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劉建緒,屬抗日戰爭第三戰區指揮管轄,該集團軍曾參加淞滬會戰右翼戰線作戰,後駐守浙江一線。1945年起,該集團軍指揮管轄第六十六軍和侯鏡如的國民革命軍第92軍,...
日軍第三師團是當時日本帝國陸軍中最精銳部隊,在淞滬會戰中受到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重創。他們稱第八十八師為“閘北可恨之敵”。儘管如此,其指揮系統尚屬完整,同時擁有空軍及海軍炮火支援。該師團裝備有九四式輕裝甲車及八九式擲彈筒,...
北伐軍,正式名稱為國民革命軍。1925年8月18日,國民革命軍正式組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將所轄幾種主要地方軍名目取消,統一組建為“國民革命軍”,並在軍、師設立了黨代表和政治部,實現了軍政一體化。國民革命軍成立後,共產黨人...
姚子青(1909年—1937年9月),字若振,號中琪,廣東平遠縣人。抗日名將、民族英雄。1926年10月,考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入伍生總隊,1927年7月升入第二總隊步三隊軍官生。1929年2月第六期步科畢業,分配至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二...
大西北軍中,又分正宗西北軍和雜牌西北軍,國民一軍可稱為正宗西北軍,國民二、三軍和後來加入的部隊只能算雜牌西北軍。大西北軍曾經輝煌一時,改稱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下轄九個方面軍,參加北伐。後與蔣爭鬥失利被改編為29軍和26...
“國軍五大主力”是指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革命軍內作戰力最為堅強,裝備最為精良的五支部隊,分別為:國民革命軍新編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第十八軍。五大主力的稱呼最早是在1946年的“軍事整編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