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革命軍第24軍
- 成立日期:1920年11月
川軍劉文輝部第24軍,建制沿革,起義經過,歷任軍長,寧夏馬鴻賓部,
川軍劉文輝部第24軍
建制沿革
始於陸軍第15師補充團,1916年興於護國之役事定,編入川軍第2師第4旅27團,是為該軍建制之始。1917年為第1混成旅第1團,8月改稱第8師第15旅第29團。1920年9月軍次眉州,擴編為第8師獨立旅。1920年11月,改編為川軍第1混成旅,旅長劉文輝,1923年擴編為川軍第9師。1924年5月,以第9師第19旅全部,改編為川軍第6混成旅,1925年,劉文輝受任幫辦四川軍務善後事宜,逐由一師一旅擴為四師六混成旅、一憲兵大隊、一屯殖軍、一獨立營。1926年11月27日,廣州國民政府任命四川軍務幫辦劉文輝為第24軍軍長,下轄4路又10個混成旅,占據川南眉山、青神、仁壽、宜賓、南溪、屏山、資陽、威遠、容縣等20餘縣。1927年6月,收編第23軍大部,擴編為7路又13個混成旅,占西康雅安地區。12月,擊敗第22軍,占瀘州、合江永川、納溪、古藺等地。1928年,因在內戰中助劉湘,獲得資中、內江、隆昌、榮昌等縣。1929年,戰敗李家鈺、羅澤洲等部,占據遂寧、南充、順慶等縣。1932年10月,駐防西康,上、下川南,川東永川、江津,川北遂寧、南充,川西溫江、華陽等81縣,直轄第1、第2第3師,師長張志和、林雲根、夏首勛,川康邊防司部下轄第1、第2師,師長冷寅東、陳光藻;第1、第2、第3路,司令張熙民、傅淵希、劉冰,兵力達12萬之眾。1932年10月到1933年9月,該軍與第21軍劉湘部交戰,敗退西康,所剩兵力不過2萬人,縮編為兩個師。1934年,追堵進入西康的紅一方面軍。1935年10月,該軍整編下轄第136、第137、第138師和直屬旅(旅長為余松琳)。10月至12月,阻止紅四方面軍南下川康邊。1937年7月,第138師番號撤銷,保留第136第137師。1940年6月,第137師師長劉元塘率兩團成立新編第12軍。1946年5月整編為整編第24師。1948年9月恢復軍師番號。1949年12月9日,軍長劉元瑄率第137師在雅安起義,第136師在西昌起義。
起義經過
1948年冬,遼瀋戰役結束,人民解放軍大勝國民黨軍之後,劉文輝在康定、雅安分別召開會議,在其高級僚屬中作起義的醞釀和準備。決定由張為炯主持康定區,劉元瑄主持雅安區,伍培英主持西昌區。繼而,他對西康的軍政工作作了妥善安排交代之後,即於1949年10月返川住在成都,同蔣介石、張群、胡南等人進行周旋,並聯絡鄧錫侯、潘文華等川軍將領,共商起 義 大計。為順利實現起義,配合解放軍完成阻擊胡宗南部隊南逃的任務,二十四軍在起義前夕,劉元瑄代軍長、楊家楨參謀長等高級將領又對兵力作了具體部署,並擬就命令下達,內容概述如下:
1.一三七師駐成都外南之董坤營(後稱團)堅守武祠,確實保護中共地下工作人員及華西大學有關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的安全。
2.一三六師周桂山團長兼陳明揚團駐雙流部隊第 二營營長,如遇胡部壓力大時,一面抵抗,一面從崇慶方向撤回鄧睞,歸陳明揚副師長兼團長統一指揮。該營駐成華大學部隊,必須確實掩護校內策反人員和愛國人士,保護該校的安全。
3.一三六師副師長兼團長陳明揚指揮該團在雙流、新津峽等地,阻擊胡宗南殘部,務在峽南河右岸高地布防,阻敵前進,為軍之第一道防線。該團第三營(營長文守俊) 沿新津河布防,阻擊敵人,不支時沿公路向邛峽撤退。
4.一三七師副師長兼團長毛國懋,在峽、名山之間的黑竹關、百丈等地阻擊敵人,為軍之第二道防線。軍之第三 道 防線,在名山火燒橋高地構築陣地布防,由毛國懋負責。
5.一三六師師長伍培英指揮四〇六團(團長李凱聞) 及劉文虎團,在西昌監視賀國光的行動,進行策反工作,爭 取 其 起義,如不可能,以武力解決之。
6.一三七師師長劉元瓊指揮四一〇團(團長朱食呼) 在洪雅擇要地布防,阻擊從蒲江、丹稜前來之敵。該師四〇九團(團長黃以仁)作為軍之預備隊,暫留雅安待命。
7.任命軍副參謀長肖天材兼游擊司令,指揮所部及四〇七團第二營駐雅安草壩、竹等關一帶,與洪雅、名山各地部 隊聯絡,嚴密監視總崗山、嶺鎮等地敵人行動,相機策應洪雅名山。
8.西康省保全司令部副司令王靖宇所屬三個保全團,除冕寧王鳳崗營(大隊)不能集中外,劉先團、劉團、德全團分別在天全、蘆山、雅安、中,維持方治安。必要時與王副司令協商,由劉元統一指揮,作為軍之預備隊。
9.康定行營主任唐英,指揮團長兼巴安區保全司 令 傅 德銓、警衛團長王玉崗,特別注意大炮山方向前來之,嚴 密 防守,不得疏忽。
10. 一三七師四〇九團和軍直屬工兵營、通信營、特 務 營等部,均作為軍之預備隊。工兵營長劉濟民指揮該營負責雅安城防治安。
11.派軍部參謀處中校參謀張文瀚率兵一連,到眉山思港鎮將公路石橋炸毀。
胡宗南得知二十四軍起義後,既驚恐萬狀,又氣極敗壞,憑藉其優勢兵力,對我軍進行了瘋狂的進攻。
1.胡宗南部隊進攻成華大學。由於在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和國民黨反動派強化法西斯專政,加緊迫害進步人士,派出特務四處抓人,成都白色恐怖十分嚴重。劉文輝系成華大學的校董,為了該校地下革命工作者和進步人士的安全,他命令駐雙流的周桂山營派兵一連進駐該校保護,使校內秩序井然。劉通電起義後,胡宗南探知上述情況,即調用一個加強團的兵力,於12月10日包圍了該大學住地光華村。11日挑曉,胡部攻入學校,但該校負責人張子倫、肖稚輝事先已協同駐校之周排長,將師生員工疏散,部隊也大部轉移,僅留一班人看守校產。因之,胡部攻入後,僅抓獲守兵12人,步槍10支。
2.我董旭坤團在武侯祠抗擊敵軍的圍攻。胡部攻占成華大學後,於12日挑曉,又派數倍於我之兵力,並使用戰車圍攻武侯祠董旭坤所部,董立即指揮部隊還擊,當時我守軍實際只有一個營。與此同時,董團長派士兵將中共地下工作人員和民主人士,迅速由皇陵(漢昭烈劉備墓)向外安全轉移。守軍與敵激戰,打退敵多次進攻,至翌日晨,敵軍用戰車掩護其步兵進攻,董部因眾寡懸殊,又無戰防炮火,致敵戰車橫衝直闖,武侯祠右側小門被攻破,敵兵沖入占領武侯祠。我守軍除傷亡及被衝散的以外,董團長及官兵數十人被俘。
武侯祠被攻占後,胡宗南又派部隊包圍了市內玉沙街劉文輝公館。守衛此處的左排長,見敵來勢甚猛,閉門抵抗。敵從大門久攻不下,乃從四面民房爬入,將樓房炸毀,挖走劉家埋藏在地下的財物。同時,對劉元在北沙帽街的公館也進行了搜劫。
3.王陵基部進犯洪雅。當時國民黨四川省主席王陵基,有八個保全團的兵力,武器裝備也較二十四軍精良。他死心踏地的追隨蔣介石,與胡宗南配合,分兵兩路,向二十四軍阻擊部隊猛撲。12月17日,王先以三個保全團,從彭山縣境經丹稜、蒲江向洪雅縣城進犯。此時,洪雅守軍僅有我一三七師四一〇團,團長朱食呼指揮這一團奮起應戰,搶先占領城北高地,幾次擊退來犯之敵。後敵以三個團兵力再向朱團猛攻,劉元琮師長見敵兵力強大,恐不能完成阻擊任務,急電雅安劉元瑄代軍長請求增援。
洪雅城處青衣江北岸,乃背水為陣,危險較大。劉代軍長即令軍預備隊四〇九團團長黃以仁率全團連夜由雅安出發,向洪雅增援。黃團前衛部隊進至總崗山,即與王陵基派出的名山張廣德匪部數百人遭遇。該匪部利用大路兩側高地,向黃團先頭部隊猛烈射擊,黃團前進受阻,即令後衛部隊派出兩個連,借森林掩護,從左右兩翼包抄山頂之敵,張廣德匪部及烏合之眾,被我突然襲擊,立即潰散。兩側高地為黃團占領,山口之匪徒處不利狀態乃逃走。於是,黃團按時到達洪雅,迅即投入戰鬥,穩住陣地。12月21日,解放軍二野第三十六師師長急率部隊趕到洪雅,不顧疲勞,立即接替我一三七師防線,並於次日挑曉,向當面之敵發起攻擊。敵人聽到解放軍喊話,聲威所及,不戰自潰,紛紛向蒲江、丹稜方向逃走。解放軍即以一部兵力追擊敵人,主力則從總崗山、黑竹關向邛崍前進。
4.在邛峽、名山公路線抗擊敵軍。駐雙流的二十四軍陳明揚團第二營,受到胡宗南部攻擊後,奉令撤回邛崍,胡部得以暫時進占雙流。胡、王為求迅速打通成雅公路沿線,又以四個保全團繼續向我陳團攻進。陳團駐邛崍的僅有謝海凡一營之兵力,由於敵兵力強大,只好一面抵抗,一面撤過南河右岸,在塔子山高地防守。因大橋未毀,敵軍大部乘夜過橋。陳因為避免過大犧牲,乃向夾關方向撤走,以分散敵人兵力,使名山毛國懋團有較充分準備。但胡、王兩部不顧一切,繼續向黑竹關前進,並使用強大火力向毛團攻擊。毛團長為避其鋒,稍事抵抗,即向名山第三線撤退。與此同時,王陵基策動程志武匪部在蘆山、五甲口一帶騷擾,劉代軍長即派補充團張懷獻團長率部前往平息。
5.一三六師在西昌的戰鬥。胡宗南部自退到成都平原後,一面部署在成都頑抗,一面安排南逃,妄圖再以西昌為據點,作垂死掙扎。若成都失利,則一路可由成雅公路經雅安、漢源向西昌撤退,一路可由樂西公路退往西昌。為此,事前胡宗南曾派人到雅安二十四軍軍部洽談此事,我軍以雅安以西山路崎嶇,人煙稀少,不宜大兵團通過為理由,婉言拒絕。因此,胡對我軍早已抱懷疑態度。西昌駐有我軍伍培英的一三六師,胡恐賀國光的兵力難以與該師對抗,乃由成都空運有美式裝備的部隊到西昌,加強賀的兵力。伍師長對此也有察覺,有所準備。起義前,伍曾請賀到師部交換對局勢的看法,爭取賀一道起義。席間賀說:胡宗南部隊已退至成都,目前重慶危急,蔣介石亦必飛成都,但成都是平原,無險可守,將來必退西昌。當時,賀怕被伍扣留,還含糊其詞地表示同意參加起義。伍誤認為賀已有起義的念頭,故未加嚴防。我軍宣布起義後,賀估計他現有兵力足以對付伍培英師,遂於12月13日以優勢兵力向伍部突然襲擊。當時,守衛師部的僅有一連,乃極力抵抗和堅守。與此同時,賀派出較大兵力去圍攻伍師的屯墾團。伍見形勢惡化,令李凱聞團掩護,隨即撤出西昌城,退至小廟飛機場,而守衛機場的是賀國光的部隊,奉賀令堵擊伍師。伍知不突破小廟之敵,必被追兵包圍,乃下令部隊集中火力猛攻,敵不支,伍率部突圍去瀘沽。此役,伍師在激戰中損失頗大,高參薛奉元、團長劉文虎陣亡。12月17日,伍培英率部到達富林。此時,胡宗南所屬王伯華等殘部正取道樂西公路向富林窄犯。伍率李凱聞團與本師張永錫團會合後,即指揮所部在富林一帶阻擊胡部。經10多天激戰後,伍師放棄了富林,退守大相嶺。駐會理的我一三六師四〇六團第三營營長李廣惠,接到起義命令後,在開抵小高橋時,被當地土匪豪紳武裝阻止前進。又接到賀國光派人送來一封策反信,要李將所部開往西昌,許以提升為團長,否則以武力消滅該營。李營長不受其威脅利誘,服從本軍的指示,堅持起義的革命立場,當眾撕毀賀的策反信,即率該營沿安寧河向金沙江邊前進,擊潰敵軍的阻截,經四晝夜行軍戰鬥,於12月17日才脫離敵之包圍,在當地民眾幫助下,渡過大江,進入滇北地區。後同中共地下黨取得聯繫,該營參加了金沙江游擊隊第二支隊,並宣布起義。在川南滇北一帶打游擊,搜殘匪,配合解放軍解放會理。李營在戰鬥中先後傷亡50餘人。西昌解放後,1950年4月上旬,李營接西昌地委指示,歸還二十四軍建制。遂即從會理出發,至4月下旬到達西昌。稍事休整後,該營奉命押送川康大匪首羊仁安到雅安,隨即開抵大邑歸建。
歷任軍長
劉文輝(1926.11.27-)
劉元璋(-1949.12.9起義)
寧夏馬鴻賓部
1926年9月,國民軍聯軍進入甘肅,將駐寧夏的巡防軍、昭武軍、新軍及補充團與騎兵一旅、炮兵一營合編為第
22師,下轄步兵兩旅四團、騎兵一旅二團,馬鴻賓為師長。1927年9月,馬鴻賓部改編為第2集團軍第24軍。1928年11月,縮編為第2集團軍暫編第22師。
歷任軍長:
馬鴻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