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

國小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

《國小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是2021年3月30日教育部發布的《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幼稚園與國小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的附屬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小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
  • 發文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發文字號:教基〔2021〕4號
  • 發文時間:2021年3月30日
主要內容
國小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
從幼稚園進入國小是兒童早期成長過程中一次重要的轉折。兒童對初入學能否適應,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其今後對學校生活的態度和情感,並影響將來的學業成績和社會成就。幫助新生順利適應小學生活是國小一年級重要的教育任務,國小應尊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發展規律,主動加強與幼稚園教育的銜接,積極探索實施入學適應教育,幫助兒童逐步適應小學生活。
《國小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以下簡稱《國小指導要點》)以促進兒童身心全面適應為目標,圍繞兒童進入國小所需的關鍵素質,提出身心適應、生活適應、社會適應和學習適應四個方面的內容,每個內容由發展目標、具體表現和教育建議三部分組成。發展目標部分明確了與兒童入學適應關係最密切的關鍵方面;具體表現部分提出了對兒童實現入學適應的合理期望;教育建議部分明確了發展目標的價值,列舉了有效幫助兒童做好入學適應的一些教育途徑和方法。
實施《國小指導要點》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為兒童適應做好準備。國小應樹立銜接意識,轉變讓兒童被動適應學校的觀念做法,積極傾聽兒童的需要,主動了解幼稚園教育特點,調整一年級的課程教學及管理方式,創設包容和支持性的學校環境,最大程度消除兒童的陌生體驗和不適應,促進兒童以積極愉快的情緒投入小學生活。
2.關注個體差異。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新生在原有經驗、發展速度和發展水平上的差異,有針對性地為每個兒童提供個別化的指導和幫助,通過正面的肯定和鼓勵,支持兒童不斷獲得積極的入學體驗,促進他們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逐步適應小學生活,切忌提過高的統一要求或進行橫向比較,以免挫傷兒童入學的積極性。
3.設定入學適應期。國小一年級上學期作為幼小銜接適應期,要關注新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創設與幼稚園相銜接的班級環境,適度調整作息安排,提供一定數量的圖畫書、玩具和操作材料,幫助兒童逐步適應從遊戲活動為主向課堂教學為主的轉變。
4.堅持深化改革。積極參與幼稚園的入學準習葛背備活動,實施與幼稚園相銜接的入學適應教育,合理安排一年級課程內容,改革教育教學方式,強化以兒童為主體的探究性、體驗式學習,為每個兒童搭建成長適應的階梯。改革一年級的教學評價方式,重點聚焦教師是否熟知兒童身心發展狀況和特點,課程實施是否能有效幫助兒童適應小學生活。
一、身心適應
發展目標
具體表現
教育建議
1.喜歡上學
1.能記住校名和班級,知道自己是一名小碑想良巴學生。
2.願意了解校園環境,積極參與學校和班級的活動
喜歡上學,是兒童入學適應的起點,積極的入學體驗有助於兒童順利開啟小學生活。
1.創設與幼稚園銜接的學校環境。入學初期,創設與幼稚園相近的班級環境,如:允許兒童適當攜帶自己喜歡的圖書、玩具,增強心理安全感,緩解入學焦慮;根據需要靈活擺放課桌椅,支持教師以遊戲和活動的方式開展教育教學;在一年級的戶外活動區域提供適宜的體育器材和遊戲材料;張貼溫馨的圖文提示,幫助兒童熟悉校園環境。
2.幫助兒童逐步融入學校生活。了解和接納每個兒童的發展差異和入學準備程度的不同。入學初期,應確保每個班級都有教師全程關注兒童在生活和學習中的需求,幫助兒童逐步熟悉環境,認識老師和新同學,適應國小的學習和生活
2.快樂向上
1.能保持積極快樂的情緒。
2.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願意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積極向上抹懂的情緒有助於凶兵臘兒童適應小學生活,面對新環境不緊張、不焦慮。
1.注重觀察了解兒童。觀察每個兒童在校生活中的行為表現和情緒狀態,及時了解他們在入學適應方面的需求和問題,用正面、積極的方式引導兒童排解不良情緒。要特別關注有特殊需求兒童的情緒情感變化,給予充分的關愛和幫助。
2.營造關愛融洽的班級氛圍。教師要保持樂觀向上的狀態,以多種形式的活動調動兒童的積極情緒,讓兒童感受快樂向上的氛圍。
3.引導兒童調節控制情緒。理解並接納兒童的情緒變化,引導兒童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學會控制情緒並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如:給予兒童緩解情緒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兒童主動向成人和同伴表達不開心的事情等
3.積極鍛鍊
1.喜歡參與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
2.養成堅持參加體育鍛鍊的習慣
良好的運動習慣可以促進兒童的神經系統多糊欠發育,有助於兒童精力充沛地應對國小學習與生活。
1.激發兒童的運動興趣。創造條件為新入學兒童提供相對獨蘭市鞏葛立的活動場地,提匪宙紋供與幼稚園相近的運動器材和設備,確保兒童充足的體育活動時間,讓兒童感受體育運動的樂趣。
2.培養兒童體育鍛鍊的習慣。建立體育鍛鍊制度,確保兒童每天堅持鍛鍊時間不少於1小時。因地制宜安排多種形式的體育遊戲和活動,如:拍球、跳繩、踢毽子、跳皮筋、抽陀螺、滾鐵環等,促進動作協調靈活,鍛鍊力量和耐力。家校配合,強化鍛鍊意識,養成堅持鍛鍊的習慣。
3.促進精細動作發展。手眼協調、手部精細動作的靈活發展,是兒童正確書寫的重要生理基礎。開展編織、剪紙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發展兒童精細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提高握筆和運筆的控制能力
4.動作靈活
1.精細動作發展協調靈活,能熟練使用常用工具
-
二、生活適應
發展目標
具體表現
教育建議
1.生活習慣
1.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能夠逐步適應從幼稚園到國小的作息轉變。
2.具有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能主動喝水,學習保護視力的基本方法
有規律的生活有助於兒童身心健康,保持充沛的精力,逐步適應小學生活。
1.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對初入學兒童可適當調整作息安排。家校配合,督促兒童早睡早起,上學不遲到,知道上學、放學及上課、下課時間安排,聽到上課鈴聲會自己進教室,下課會主動喝水、如廁。
2.培養兒童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強化兒童的護眼意識,每天按時做眼保健操。嚴格控制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和頻次,單次使用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
2.自理能力
1.不用成人的提醒和幫助,能做基本的自我服務,照料好自己。
2.學會及時收納、分類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做好課前準備
入學適應階段,兒童會遇到更多需要獨立應對的生活問題,自理能力的提升,有助於兒童解決問題,進一步增強獨立性和自信心。
1.培養兒童生活自理能力。注意觀察初入學兒童生活自理狀況和個體差異,鼓勵兒童獨立穿脫衣服、繫鞋帶、進餐、收拾餐具、整理床鋪等自我服務,根據天氣變化和活動需要增減衣物等,增強初入學兒童適應小學生活的能力。
2.指導兒童有序整理學習用品。家校合作,引導兒童根據課程和活動安排,學會獨立清點、帶齊每日學習和生活用品,分類擺放;課間準備好下節課所需的書本和學習用品;放學時收拾整理好個人物品
3.安全自護
1.認識安全標識,學會簡單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
2.能安排好課間活動,不做危險遊戲
國小環境中兒童活動的獨立性和空間更大,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有助於兒童適應國小新環境。
1.指導兒童認識理解安全標識。結合日常生活和相關課程的教學,引導兒童認識並理解交通指示燈、人行道、防火防電、逃生通道等標識及意義,如:在上學、放學路上能認識紅綠燈並遵守執行,活動時遠離有危險標識的場地和設施。
2.指導兒童安全開展課間活動。教師要參與初入學兒童的課間活動,指導兒童正確使用運動器械等校園設施,引導兒童注意課間活動安全,不追跑打鬧,有序上下樓梯,防止踩踏。
3.教會兒童自護和自救方法。引導兒童學會識別危險情境和行為,教會兒童簡單的自護和求救方法,了解在不同的環境中以什麼樣的方式向可靠的人求助。做好新入學兒童安全演練
4.熱愛勞動
1.積極主動參與班級勞動。
2.能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3.做事認真負責,有始有終
熱愛勞動,具有良好的勞動習慣,有助於兒童融入集體,增強責任感。
1.鼓勵兒童獨立承擔班級的自我服務。和兒童一起討論班級自我服務內容,列出勞動清單,做好任務分工,認真完成,如:分餐、打掃衛生、給植物澆水、照顧體弱的同學等。
2.指導家長安排孩子做適當的家務勞動。如:準備餐具、洗碗、擦桌子、垃圾分類等,知道每個人都需要為家庭出一份力
三、社會適應
發展目標
具體表現
教育建議
1.融入集體
1.知道自己是班級的一員,能逐步融入班集體。
2.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能感受集體生活的快樂
認同所在的班級,感受集體生活的快樂,有助於兒童開啟美好的小學生活。
1.幫助兒童逐步融入新班級。通過多種遊戲和活動幫助初入學兒童相互認識,組織兒童集體討論環境布置、班規制定、活動計畫等,感受自己是班級的一員。
2.引導兒童感受集體生活的快樂。通過組織開展小組遊戲、集體活動等方式比一比、賽一賽,感受集體生活的快樂,增強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
2.人際交往
1.願意主動接近老師,有問題能找老師尋求幫助。
2.能與同伴友好相處,有經常一起玩的小夥伴。
3.能與同學分工合作完成任務,互幫互助,發生衝突時會協商解決
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能幫助兒童熟悉老師、結交夥伴,逐步融入小學生活。
1.積極建立親密的師生關係。入學前,教師應通過查閱兒童成長檔案、與幼稚園教師交流、與新生家長溝通等多種途徑了解新生的基本情況。入學後,教師關注每個兒童的適應情況,尊重和接納兒童的個體差異。多與兒童親密接觸,通過微笑、愛撫和擁抱對兒童表示讚許和喜愛;耐心傾聽兒童,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愛護、尊重和平等對待。
2.幫助兒童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通過多種遊戲、活動幫助兒童在新集體中找到小夥伴,不讓兒童落單。為兒童創造交往機會,設計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活動或任務,引導兒童互幫互助,發生衝突時學習協商解決
3.遵規守紀
1.了解並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校規的基本要求,有明確的規則意識。
2.能積極參與班級及各類活動規則的制定,想辦法擴展遊戲或推進活動
兒童具有明確的規則意識、較強的執行規則的能力,有利於適應並遵守新的班規、校規,逐步融入集體生活。
1.幫助兒童理解並學習遵守國小規則。通過小組討論等多種方式,幫助兒童理解班規校規的作用,結合違規引發的同伴衝突等實際案例,分析不遵守規則帶來的後果,幫助兒童理解並學習遵守規則。要給兒童一定的時間理解和學習遵守規則,做不到時,不要簡單地批評和指責。
2.引導兒童自主制定班級和活動的規則。組織班級或小組活動時,鼓勵兒童出主意、想辦法,討論制定規則
4.品德養成
1.能初步分辨是非,做了錯事能承認和改正。
2.喜歡集體生活,愛護班級榮譽。
3.具有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具有初步的責任感,誠實守信、熱愛集體,有助於兒童積極適應新學校,參與社會生活,形成對家鄉和祖國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1.注重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培養兒童的良好品德。結合身邊發生的同伴互助、矛盾衝突等事情,引發兒童積極的道德情感和體驗。
2.增強集體責任感。引導兒童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理解每個人都應為集體承擔一定的責任。如:在組織開展活動時,教師有計畫有目的地給兒童安排一些小任務,並鼓勵指導兒童認真完成。
3.激發和培養兒童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通過升國旗、傳統文化教育、校園特色文化等多種活動,激發兒童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四、學習適應
發展目標
具體表現
教育建議
1.樂學好問
1.在觀察、閱讀、互動討論等情境中,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2.有好奇心,能夠對不懂的現象進行追問和探究
兒童天生好奇好問,好奇心、求知慾有助於兒童主動學習。
1.創設敢問想問的氛圍。面對學校和課堂的陌生環境,新入學兒童會產生一定的緊張心理。教師應鼓勵兒童主動提問、不懂就問,用開放、包容的態度回應兒童的各種問題。各學科教師都應給兒童充分提問的時間和空間,不急於給出答案。
2.激發兒童的求知慾。教師應注意發現兒童在課堂上和生活中有價值的問題,鼓勵和支持兒童不斷追問,持續深入探究
2.學習習慣
1.做事專注,能有意識地調整注意力。
2.做事有一定的計畫性,逐步學會合理安排生活和學習。
3.遇到困難經常積極尋找解決辦法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兒童自主學習的重要基礎。入學初期兒童面臨新的學習任務,鞏固和強化良好的學習習慣比獲取知識更重要。
1.引導兒童專注做事。通過趣味性、挑戰性、合作性的活動或任務,鍛鍊和培養兒童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2.指導兒童學習制訂計畫並堅持完成。鼓勵兒童用圖畫、符號、文字等自己喜歡的方式,制訂計畫表或任務清單,指導和督促兒童按時完成,體會有計畫做事的重要性。成人要注意觀察兒童完成任務的情況,兒童遇到困難時,不急於干預,鼓勵他們自己嘗試解決問題;不能獨立解決時,引導他們與同學討論,必要時給予指導
3.學習興趣
1.對新知識、新環境感興趣,積極參加各類活動。
2.喜歡到圖書館或班級圖書角看書,積極參加與閱讀有關的活動。
3.願意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學習興趣是兒童入學後主動學習、積極適應的內在動力。初入學兒童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教師應尊重和接納兒童不同的起點。
1.為兒童提供豐富、可操作的材料。新入學兒童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可借鑑幼稚園準備遊戲材料的經驗,根據學習需求為兒童提供可直接操作、親身體驗的材料,如:拼圖、七巧板、積木、摺紙等,吸引兒童主動參與各項活動。
2.創設輕鬆的聽說環境。在日常生活和課堂教學中,引導兒童討論感興趣的話題,交流有趣的見聞、故事、圖畫書等,營造兒童敢說想說的氛圍,鼓勵他們主動參與、積極表達。
3.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學校要為班級提供多種多樣的、適合初入學兒童閱讀的圖畫書,在走廊、班級設立圖書角供兒童自主取閱,支持兒童廣泛閱讀、輕鬆閱讀;教師堅持每日為兒童讀故事書,定期給兒童推薦好書,指導家長親子共讀,培養兒童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鼓勵和支持兒童在生活和閱讀中識字。
4.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指導兒童藉助田字格把握漢字的筆畫和間架結構,掌握正確的運筆方法,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通過給自己製作小書籤、給爸爸媽媽寫生日卡等方式,感受寫字的意義和樂趣。對控筆能力弱的兒童要給予特別關照,允許他們有一定的適應過程。
5.豐富兒童的數學經驗。提供豐富的數學遊戲材料,創設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景,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兒童積累數學經驗,如:去超市體驗購物、小組活動的統計記錄等,幫助兒童在實際操作中積累運用不同策略解決加減運算問題的經驗
4.學習能力
1.在日常生活和課堂教學中能領會同學和老師說話的主要內容,並能積極做出回應。
2.喜歡閱讀,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能隨著作品的展開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
3.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4.樂於在閱讀的語境中識字。學習認識漢字的筆畫和間架結構,初步掌握寫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
5.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三、社會適應
發展目標
具體表現
教育建議
1.融入集體
1.知道自己是班級的一員,能逐步融入班集體。
2.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能感受集體生活的快樂
認同所在的班級,感受集體生活的快樂,有助於兒童開啟美好的小學生活。
1.幫助兒童逐步融入新班級。通過多種遊戲和活動幫助初入學兒童相互認識,組織兒童集體討論環境布置、班規制定、活動計畫等,感受自己是班級的一員。
2.引導兒童感受集體生活的快樂。通過組織開展小組遊戲、集體活動等方式比一比、賽一賽,感受集體生活的快樂,增強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
2.人際交往
1.願意主動接近老師,有問題能找老師尋求幫助。
2.能與同伴友好相處,有經常一起玩的小夥伴。
3.能與同學分工合作完成任務,互幫互助,發生衝突時會協商解決
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能幫助兒童熟悉老師、結交夥伴,逐步融入小學生活。
1.積極建立親密的師生關係。入學前,教師應通過查閱兒童成長檔案、與幼稚園教師交流、與新生家長溝通等多種途徑了解新生的基本情況。入學後,教師關注每個兒童的適應情況,尊重和接納兒童的個體差異。多與兒童親密接觸,通過微笑、愛撫和擁抱對兒童表示讚許和喜愛;耐心傾聽兒童,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愛護、尊重和平等對待。
2.幫助兒童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通過多種遊戲、活動幫助兒童在新集體中找到小夥伴,不讓兒童落單。為兒童創造交往機會,設計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活動或任務,引導兒童互幫互助,發生衝突時學習協商解決
3.遵規守紀
1.了解並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校規的基本要求,有明確的規則意識。
2.能積極參與班級及各類活動規則的制定,想辦法擴展遊戲或推進活動
兒童具有明確的規則意識、較強的執行規則的能力,有利於適應並遵守新的班規、校規,逐步融入集體生活。
1.幫助兒童理解並學習遵守國小規則。通過小組討論等多種方式,幫助兒童理解班規校規的作用,結合違規引發的同伴衝突等實際案例,分析不遵守規則帶來的後果,幫助兒童理解並學習遵守規則。要給兒童一定的時間理解和學習遵守規則,做不到時,不要簡單地批評和指責。
2.引導兒童自主制定班級和活動的規則。組織班級或小組活動時,鼓勵兒童出主意、想辦法,討論制定規則
4.品德養成
1.能初步分辨是非,做了錯事能承認和改正。
2.喜歡集體生活,愛護班級榮譽。
3.具有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具有初步的責任感,誠實守信、熱愛集體,有助於兒童積極適應新學校,參與社會生活,形成對家鄉和祖國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1.注重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培養兒童的良好品德。結合身邊發生的同伴互助、矛盾衝突等事情,引發兒童積極的道德情感和體驗。
2.增強集體責任感。引導兒童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理解每個人都應為集體承擔一定的責任。如:在組織開展活動時,教師有計畫有目的地給兒童安排一些小任務,並鼓勵指導兒童認真完成。
3.激發和培養兒童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通過升國旗、傳統文化教育、校園特色文化等多種活動,激發兒童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四、學習適應
發展目標
具體表現
教育建議
1.樂學好問
1.在觀察、閱讀、互動討論等情境中,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2.有好奇心,能夠對不懂的現象進行追問和探究
兒童天生好奇好問,好奇心、求知慾有助於兒童主動學習。
1.創設敢問想問的氛圍。面對學校和課堂的陌生環境,新入學兒童會產生一定的緊張心理。教師應鼓勵兒童主動提問、不懂就問,用開放、包容的態度回應兒童的各種問題。各學科教師都應給兒童充分提問的時間和空間,不急於給出答案。
2.激發兒童的求知慾。教師應注意發現兒童在課堂上和生活中有價值的問題,鼓勵和支持兒童不斷追問,持續深入探究
2.學習習慣
1.做事專注,能有意識地調整注意力。
2.做事有一定的計畫性,逐步學會合理安排生活和學習。
3.遇到困難經常積極尋找解決辦法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兒童自主學習的重要基礎。入學初期兒童面臨新的學習任務,鞏固和強化良好的學習習慣比獲取知識更重要。
1.引導兒童專注做事。通過趣味性、挑戰性、合作性的活動或任務,鍛鍊和培養兒童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2.指導兒童學習制訂計畫並堅持完成。鼓勵兒童用圖畫、符號、文字等自己喜歡的方式,制訂計畫表或任務清單,指導和督促兒童按時完成,體會有計畫做事的重要性。成人要注意觀察兒童完成任務的情況,兒童遇到困難時,不急於干預,鼓勵他們自己嘗試解決問題;不能獨立解決時,引導他們與同學討論,必要時給予指導
3.學習興趣
1.對新知識、新環境感興趣,積極參加各類活動。
2.喜歡到圖書館或班級圖書角看書,積極參加與閱讀有關的活動。
3.願意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學習興趣是兒童入學後主動學習、積極適應的內在動力。初入學兒童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教師應尊重和接納兒童不同的起點。
1.為兒童提供豐富、可操作的材料。新入學兒童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可借鑑幼稚園準備遊戲材料的經驗,根據學習需求為兒童提供可直接操作、親身體驗的材料,如:拼圖、七巧板、積木、摺紙等,吸引兒童主動參與各項活動。
2.創設輕鬆的聽說環境。在日常生活和課堂教學中,引導兒童討論感興趣的話題,交流有趣的見聞、故事、圖畫書等,營造兒童敢說想說的氛圍,鼓勵他們主動參與、積極表達。
3.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學校要為班級提供多種多樣的、適合初入學兒童閱讀的圖畫書,在走廊、班級設立圖書角供兒童自主取閱,支持兒童廣泛閱讀、輕鬆閱讀;教師堅持每日為兒童讀故事書,定期給兒童推薦好書,指導家長親子共讀,培養兒童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鼓勵和支持兒童在生活和閱讀中識字。
4.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指導兒童藉助田字格把握漢字的筆畫和間架結構,掌握正確的運筆方法,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通過給自己製作小書籤、給爸爸媽媽寫生日卡等方式,感受寫字的意義和樂趣。對控筆能力弱的兒童要給予特別關照,允許他們有一定的適應過程。
5.豐富兒童的數學經驗。提供豐富的數學遊戲材料,創設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景,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兒童積累數學經驗,如:去超市體驗購物、小組活動的統計記錄等,幫助兒童在實際操作中積累運用不同策略解決加減運算問題的經驗
4.學習能力
1.在日常生活和課堂教學中能領會同學和老師說話的主要內容,並能積極做出回應。
2.喜歡閱讀,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能隨著作品的展開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
3.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4.樂於在閱讀的語境中識字。學習認識漢字的筆畫和間架結構,初步掌握寫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
5.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