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綜合醫院)設定標準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2021年11月2日,我委聯合國家中醫藥局組織制定了《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綜合醫院)設定標準》。

該《設定標準》需從基本要求、醫療服務能力、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醫院管理能力等幾個方面貫徹執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綜合醫院)設定標準
  • 發文字號:國衛辦醫函〔2021〕544號
  • 主題分類:衛生、體育\衛生
  • 成文日期:2021年11月02日
  • 發文機關: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中醫藥局辦公室
  • 來 源:衛生健康委網站
  • 公文種類:通知
  • 發布日期:2021年
一、基本要求,二、醫療服務能力,三、教學能力,四、科研能力,五、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六、醫院管理能力,
關於印發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綜合醫院)設定標準的通知
國衛辦醫函〔2021〕54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中醫藥管理局: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0號),以及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的《“十三五”國家醫學中心及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設定規劃》(國衛醫發〔2017〕3號)、《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設定實施方案》(國衛辦醫函〔2019〕45號)的有關要求,進一步推動中西醫結合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提升中西醫結合醫療服務保障能力,我委聯合國家中醫藥局組織制定了《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綜合醫院)設定標準》(可從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下載)。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中西醫結合醫院申請設定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的相關標準另行制定。
附屬檔案: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綜合醫院)設定標準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國家中醫藥局辦公室
2021年11月2日

一、基本要求

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綜合醫院)應當為中西醫結合診療水平全國領先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在全國有較強的醫療輻射能力和影響力。中西醫結合科室診療科目設定齊全,具有豐富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多種常見病、多發病、疑難危重疾病的能力和經驗,在中西醫結合防治體系建設中處於引領地位。人才梯隊結構合理,具備能夠滿足醫療、教學、科研所需的設施、設備和科研平台,能夠全方位帶動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發展和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堅持衛生健康事業的公益性,認真貫徹落實醫改相關工作,具備承擔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的能力和經驗。推動中西醫結合醫療聯合體建設,承擔對口支援任務,引領和推動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的發展。
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綜合醫院)應當滿足以下基本條件:
(一)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二)具備涵蓋多個專業的獨立設定中西醫結合或中醫科室。
(三)中西醫結合、中醫執業醫師占全院醫師比例≥10%。
(四)近 3 年,年均出院病例≥8 萬例,其中中西醫結合或中醫科室出院病例≥2 萬例;年均門診量≥200 萬例,其中中西醫結合或中醫科室年均門診量≥40 萬例。
(五)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10 個,其中中西醫結合或中醫項目≥2 個。

二、醫療服務能力

具備完善的中西醫結合學科體系,能夠探索中西醫結合門診、多學科會診和中西醫藥物並用等臨床服務模式,遴選適宜中西醫結合診療的病種,制定相應的診療指南和方案,建立中西醫結合醫療質量控制標準體系,帶動提升中西醫結合診療服務水平。
(一)診療科室設定。按照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標準,科室設定完善。獨立設定並實際開展中西醫結合工作的下列中西醫結合或中醫科室≥10 個:肺病科、心血管病科、風濕病科、脾胃病科、腫瘤科、內分泌病科、腎病科、老年病科、眼科、皮膚科、骨傷科、外科、腦病科、婦科、男科、兒科、針灸科、推拿科、肛腸科、耳鼻咽喉科、疼痛科、康復科、血液病科、治未病科、感染科等。獨立設定輔助科室包括:醫學檢驗科、輸血科、超聲診斷科、病理科、醫學影像科、核醫學科、藥劑科、消毒供應室、病案室、營養科、感染管理科等。
(二)診療能力。具有中西醫結合診療常見病、多發病、疑難危重疾病的能力,開展中西醫結合門診、多學科會診,具備制定國家級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或指南的能力。近 3 年,主持制定國家級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或指南 1 項以上。近 3 年,收治並開展中西醫結合規範化診療服務的病種覆蓋疑難危重疾病清單(附表)80%以上。
(三)質控體系。已建立院內相關病種中西醫結合醫療質量控制標準體系。
(四)院內製劑。開展院內製劑研製工作,院內中藥製劑≥15 種,化學製劑≥10 種。

三、教學能力

具備系統的教學和人才培養體系,能夠承擔院校醫學教育、畢業後醫學教育和繼續醫學教育工作。具備培養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的能力。構建高水平學術平台,推動全國中西醫結合學術思想凝練、學術專著出版及學術成果推廣,利用多媒體平台,積極開展中西醫結合知識的公共普及。
(一)教學條件。
1.床位數量及收治的病種與數量符合院校教育和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標準要求。根據教學需要,設定教學床位和教學門診,具備獨立的教學區域、圖書館、臨床技能培訓與考核中心。開展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對經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的本科學歷臨床醫師,在人員招聘、職稱晉升、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與臨床醫學、中醫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同等對待。
2.醫院配有專項醫學教育經費支持,保障住院醫師培訓期間合理待遇,保障在職在崗醫務人員接受繼續教育和執業再培訓。
(二)組織管理。
1.醫院組織管理體系、培訓體系和質量保障體系健全,有教學信息管理系統,建立完善的畢業後醫學教育管理制度和繼續醫學教育學分管理制度,設有教學相關委員會,明確承擔教學職能的部門,人員配備充足,職責明確,各專業明確教學工作負責人和專職教學秘書。
2.對面向社會招收的住院醫師,醫院依法與其簽訂勞動契約,明確培訓期間雙方權利義務。
(三)師資構成。
1.醫院各專業具有教授、副教授≥150 名,其中中西醫結合、中醫專業教授、副教授≥60 名。碩士研究生導師≥300 名,其中中西醫結合、中醫專業導師≥50 名。博士研究生導師≥80 名,其中中西醫結合、中醫專業導師≥20 名。
2.建立師資遴選、培訓、考核、激勵與約束機制。醫院和科室均建立有效的教學激勵機制,將教學質量和數量作為師資績效考核、職稱晉升和崗位聘用的重要內容。
(四)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能力。
1.近 3 年,各專業均完成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下達的培訓招收任務。
2.應承擔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和考核任務,近 3 年培訓人員≥700 人次/年(包括培訓基地本單位住院醫師、非培訓基地醫療衛生機構委派住院醫師、面向社會招收的住院醫師和高校按照住培方式進行臨床實踐能力培養的在讀研究生)。近 3 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結業考核平均通過率≥90%。
3.近 5 年,醫院和專業基地負責人接受省級及以上管理幹部及教學工作負責人培訓。
(五)繼續醫學教育水平。
1.近 3 年,衛生技術人員繼續醫學教育達標率達 100%。
2.近 3 年,承辦國家級或國際性專業學術會議≥3 次,承辦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和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中西醫結合相關項目≥10 個。
3.為省級及以上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基地。近 3 年,接收進修人員≥400 人次/年,其中中西醫結合、中醫專業≥50 人次/年,進修結業考核合格率≥95%。4.主編國家級規劃教材≥5 部,其中中西醫結合、中醫專業國家級規劃教材≥2 部。

四、科研能力

積極利用現代科學理論、技術和方法,推動中西醫結合相關科學研究,具備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的能力。組建臨床研究管理團隊,制定規章制度,開展佇列研究,並有專職人員從事科研成果轉化工作。推動中醫經方驗方提煉與最佳化,開展新藥研究與開發,豐富中西醫結合治療手段,促進符合中西醫結合特點的新業態發展。
(一)科技平台及領軍人才。
科技平台應滿足下列條件至少 1 項:
1.國家、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或國家級研究機構。
2.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領軍人才應滿足下列 1-4 項至少 3 項,5-10 項至少 3 項:1.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1 名。2.國醫大師≥1 名。
3.全國名中醫≥1 名。
4.岐黃學者≥1 名。
5.中華醫學會、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等二級及以上學會主任委員(含曾任、現任或候任)≥6 名。
6.教育部長江學者≥1 名。
7.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1 名。
8.國家萬人計畫科技領軍人才≥2 名。
9.國家百千萬人才≥2 名。
10.國家衛生健康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 名。
(二)科研項目。近 3 年,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80 項,其中中西醫結合、中醫專業≥30 項。開展中西醫結合、中醫專業多中心疾病佇列研究≥5 項。
(三)科研成果。近 3 年,作為第一或通訊作者單位發表論文≥800 篇,其中中西醫結合、中醫專業≥200 篇。近 5 年,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中西醫結合、中醫專業國家級科技成果獎≥2 項,完成科研成果轉化≥2 項。
(四)科研平台。為依法備案的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具備開展 I-IV 期臨床試驗項目的資質。建立醫學實驗研究平台、動物實驗中心及數據挖掘與項目管理部門,為中西醫結合、中醫科研攻關提供支撐。

五、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發揮中西醫結合診療服務在“治未病”和“慢病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將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用於慢病診療和健康管理。具備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的能力。
(一)中西醫結合防治網路建設。在全國開展至少 2 種中西醫結合治療疑難危重疾病防治網路建設,覆蓋醫院≥200 家。與醫院、高校開展疾病防治研究合作,合作單位≥500 家。
(二)開設“治未病”和“慢病管理”門診。已開設“治未病”和“慢病管理”門診,充分利用中西醫結合手段預防和治療各種慢性疾病。
(三)承擔國家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援救治任務。具備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的能力和經驗,參加國家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援救治,其中,中西醫結合或中醫醫師參與≥4 次。有協調、指導各級醫院救治大規模創傷或傳染病患者的能力和經驗。
(四)承擔政府任務和社會公益項目情況。積極組織開展義診、健康扶貧、疑難重症患者會診等活動,根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求開展對口支援工作。

六、醫院管理能力

建立多種形式的中西醫結合醫療聯合體,開展遠程醫療工作,輻射帶動各級醫療機構開展中西醫結合診療服務。積極開展國際交流,推進中西醫結合事業全球化發展。
(一)建立覆蓋全國的中西醫結合專科聯盟。已成立至少 3箇中西醫結合相關專業的專科聯盟,並且每個專科聯盟成員單位≥100 家,覆蓋≥30 個省(市)。近 3 年,專科聯盟開展疑難危重疾病會診不少於 1000 人次/年。
(二)開展遠程醫療及網際網路醫院相關工作。具有高水平遠程醫療服務能力。定期開展遠程諮詢、會診、預約掛號、遠程診斷、教育培訓等遠程醫療服務。近 3 年,提供中西醫結合、中醫遠程醫療服務≥600 例/年。推廣中西醫結合、中醫治療手段覆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200 家。
(三)開展中醫藥國際交流。已與多個國家聯合開展中醫藥相關研究,承擔國家級國際合作課題≥1 項。
(四)加強信息化建設。信息化建設符合《全國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範》要求,信息化功能符合《醫院信息平台套用功能指引》要求,信息技術符合《醫院信息化建設套用技術指引》要求,數據上報要符合國家和行業數據管理相關要求;積極推進醫院電子病歷和信息平台建設,實現醫院內部信息系統整合,加強與區域內醫療機構信息平台對接,實現區域醫療資源安全共享;醫院電子病歷水平達到四級及以上要求;信息平台建設達到!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四級甲等;醫院核心業務系統達到!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三級要求,使用國產密碼對核心數據進行加密保護。
(五)開展臨床路徑管理。醫院開展臨床路徑管理,納入病種數量≥120 種,其中中西醫結合、中醫病種數量≥20 種。具備牽頭制定相關專業臨床路徑的能力。
附表:疑難危重疾病清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