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的天空

國學的天空

不就是要歸結為“價值觀”的塑造與補強嗎?簡單來說,學習儒家與道家之後,如果在言行上沒有任何改變,那就不能算是學過了。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編輯推薦,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然後,最大的挑戰是建構系統。譬如,孔子期許我們行善避惡,在必要時還應該殺生成仁。這種人類歷史上不曾實現過的理想為什麼會成為他的志向呢?這一切構成了一個系統,而其動力來源則在於人的真誠。由真誠而絕無內在的力量,由此呈現人格的尊嚴。

作者簡介

傅佩榮,1950年生,祖籍上海,現任台大哲學系教授。傅佩榮在教學、研究、寫作、演講、翻譯各方面皆有卓越的成就。曾獲台灣地區“教學特優獎”“校園最熱門教授”、新浪、搜狐2007年度傑出文化人物。著述繁多,範圍涵蓋哲學、宗教、神話、教育、文化、心理勵志等。學術論著融貫古今與中西,結構嚴謹,迭出創見,是當代新士林學派的重要代表,當代華人世界公認的一流國學研究專家。
國學的天空
傅教授還是一位傑出的演講家,每年演講達兩百多場,態度真誠,條理清晰,理融辭暢,使聽者不倦,相悅以解。2006年首開大陸問道,先後在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科院開展了一系列國學演講,引起了熱烈反響。自2007年起,陸續在鳳凰衛視、山東衛視、上海衛視等多家電視台主講國學,獲得一致好評。

媒體推薦

傅佩榮先生於國學真有心得,而且善於簡捷清晰的表達。我很欣賞傅先生眼界和心胸的開闊,他在講課中做到了兩個打通:其一,打通各個領域,其二,打通中西哲學。
——周國平(著名哲學學者,散文家)
傅先生對於國學研究是很有功力的學者,他的學術成就非常高,尤其是把國學講得那么生動而又貼近人心,實屬難得。
——李存山(中國社科院中國哲學研究所主任/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 傅教授是我所聽過課的中國所有的國學專家中,講得最好的一位講師。尤其是他能站在中西文化的制高點上來詮釋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意義,視野絕對不一樣。
——鄒榮祥(上海市工商聯教育協會副會長)

編輯推薦

《國學的天空》屬於鳳凰叢書。
人人都能看懂的國學入門之作,用孔、孟、老、莊的智慧解答當代人的心靈困惑。
孔子主張“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價值必須由內而發,人道確立則萬物亦得以安頓。
孟子認為“思誠者,人之道”,只要真誠,就可以體驗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嚴與偉大。
老子的修養方法是虛與靜,以道為本源,由此孕生智慧,則人生的困境與虛無之感化解於無形。
莊子相信人的最高智慧在於明白“未始有物”,既然哪些,在現實生活中,人生何必執著?何不逍遙自得,與道同游。

目錄

前言
第—部 孔子的真誠
一、立志於學
1、孔子之學
2、珍惜時間
3、用心專注
4、把握時機
5、不厭不倦
6、老師幫不上忙
7、學生不爭氣
8、學生啟發老師
二、立志行仁
1、立志行仁
2、行仁與為善
3、六位仁者
4、立志求道
5、一以貫之
三、自我修養
1、化解我執
2、欣賞曾點之志
3、困惑來自何處?
4、“克己復禮”新解
5、心存敬畏
6、少說少妙
四、孝敬父母
1、孝出於天性
2、敬愛父母
3、委婉溝通
4、孝與健康
5、法理與人情
6、孝與守禮
7、三年之喪
五、結交良友
1、真誠相待
2、志趣相投
3、信義兼顧
4、益者三友
6、孔子交友
六、社會責任
1、淑世精神
2、社會責任
3、孔子想移民
4、名正言順
5、上行下效
6、一言興邦
七、理解孔子
1、誰了解孔子?
2、誰歧視女性?
3、誰在收肉干?
4、為何挑剔食物?
5、誰的耳朵順了?
6、誰說孔子不幽默?
7、孔子知不知“死”?
8、孔子有無信仰?
第二部 孟子的向善
1、人性向善
2、善是什麼?
3、心之四端
4、人禽之辯
5、三種快樂
二、人格之美
1、修養六境
2、浩然之氣
3、三種勇敢
4、四種聖人
三、人我之間
1、勇於自省
2、做人處事
3、五種不孝
5、以德論交
6、守經達權
四、仁政理想
1、一暴十寒
2、緣木求魚
3、與民共享
4、見牛未見羊
5、不可忽視環境
6、事半功倍
五、自我超越
1、豪傑之士
2、效法堯舜
3、與古人為友
4、有為者亦若是
5、天降大任
6、孟子之樂
第三部 老子的智慧
一、老子的道
1.儒道之別
2、老子第一章
3、道是什麼
4、道與自然
5、道生萬物
6、悟道之法
7、自足於道
二、聖人之道
1、自我反省
2、被褐懷玉
3、不為物役
4、內在覺悟
5、處下居後
6、為而不爭
三、治國之道
1、四種統治
2、若烹小鮮
3、小國寡民
4、反戰思想
5、民不畏死
四、立身之道
1、化解執著
2、自己作主
3、消除煩惱
4、以德報怨
5、和光同塵
6、老子三寶
五、閱世之道
1、相對價值
2、禍福相生
3、慎始慎終
4、功成身退
5、上善若水
6、天地不仁
第四部 莊子的逍遙
一、轉化生命
1、未始有物
2、大鵬展翅
3、太倉梯米
4、螳螂捕蟬
5、鼓盆而歌
二、修煉方法
1、渾沌之死
2、心如死灰
3、忘適之適
5、不死不生
三、審美情操
1、黏禪老人
2、庖丁解牛
3、桓公讀書
4、誰是美女
5、自以為美
四、處世態度
1、孝的六種境界
2、算命不如修養
3、材與不材之間
4、從容的風度
5、虛己以游世
五、與道相通
1、魚快樂嗎?
2、彼此相忘
3、朝三暮四
4、每下愈況
5、莊周夢蝶
……

序言

“國學”是個寬泛的名詞,但是不論你如何分類,都會把儒家與道家列為重點。儒家的代表是孔子與孟子,道家呢?自然是老子與莊子了。
其次,為了設定判準,對於真偽、善惡、美醜、是非,都必須反覆檢驗,再提出一套合理的說詞,讓讀者在學習之後,可以明白人生應該何去何從。國學對現代人的意義,不就是要歸結為“價值觀”的塑造與補強嗎?簡單說來,學習儒家與道家之後,如果在言行上沒有任何改變,那就不能算是學過了。
然後,最大的挑戰是建構系統。譬如,孔子期許我們行善避惡,在必要時還應該殺身成仁。試問理由是什麼?他的志向定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種人類歷史上不曾實現過的理想為什麼會成為他的志向呢?他說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又說“獲罪於天,無所禱也”,那么“天”對孔子到底有何意義?把上述幾個問題合併思考,就知道孔子的“一貫之道”的大概內容了。
第一部 孔子的真誠 一、立志於學
綜觀孔子這一生,其實並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但卻以身教和言教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儒家學派,成為兩千年來最偉大的“至聖先師”。孔子的智慧是什麼呢?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時為春秋時代末期,周史衰亡,禮樂崩壞,文化傳統瀕於斷絕。
  • 1.孔子之學(1)
  • 1.孔子之學(2)
  • 2.珍惜時間(1)
  • 2.珍惜時間(2)
  • 3.用心專注(1)
  • 3.用心專注(2)
  • 4.把握時機(1)
  • 4.把握時機(2)
  • 5.不厭不倦(1)
  • 5.不厭不倦(2)
  • 6.老師幫不上忙(1)
  • 6.老師幫不上忙(2)
  • 7.學生不爭氣(1)
  • 7.學生不爭氣(2)
  • 8.學生啟發老師(1)
  • 8.學生啟發老師(2)
第一部 孔子的真誠 二、立志行仁
如果只重外在的表現而忽略內心真實的情感,難免流於形式主義,裝模作樣,正好喪失了禮樂的真正目的?讓人有適當的途徑去自我實現。自古以來,聖賢教人一定要先“立志”。志向不立好,等於沒有方向。“志”是“士心為志”,士是念書人,念書人心之所向就是“志
  • 1.立志行仁(1)
  • 1.立志行仁(2)
  • 2.行仁與為善(1)
  • 2.行仁與為善(2)
  • 3.六位仁者(1)
  • 3.六位仁者(2)
  • 4.立志求道(1)
  • 4.立志求道(2)
  • 5.一以貫之(1)
  • 5.一以貫之(2)
第一部 孔子的真誠 三、自我修養
宋朝一些學者認為孔子是天生的聖人,好像孔子生下來就這么完美,這么偉大。事實並非如此,如果孔子生下來就這么偉大,那我們也不用跟他學了,因為“生而知之”,學也學不到。他的學生推崇他是可以理解的,譬如子貢就說過:“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
  • 1.化解我執(1)
  • 1.化解我執(2)
  • 2.欣賞曾點之志(1)
  • 2.欣賞曾點之志(2)
  • 3.困惑來自何處(1)
  • 3.困惑來自何處(2)
  • 4.“克己復禮”新解(1)
  • 4.“克己復禮”新解(2)
  • 5.心存敬畏(1)
  • 5.心存敬畏(2)
  • 6.少說為妙(1)
  • 6.少說為妙(2)
第一部 孔子的真誠 四、孝敬父母
談到孝順,很多人認為,那是儒家的專利吧。其實不然,道家也強調“孝”。莊子說:“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於心。”(《莊子·人間世》)子女愛慕父母,這是命中注定的,是你內心不能解除的;你再怎么說我有超脫的智慧,我有不同的人生觀,你還是會愛自己父母。
  • 1.孝出於天性(1)
  • 1.孝出於天性(2)
  • 2.敬愛父母(1)
  • 2.敬愛父母(2)
  • 3.委婉溝通(1)
  • 3.委婉溝通(2)
  • 4.孝與健康(1)
  • 4.孝與健康(2)
  • 5.法理與人情(1)
  • 5.法理與人情(2)
  • 6.孝與守禮(1)
  • 6.孝與守禮(2)
  • 7.三年之喪(1)
  • 7.三年之喪(2)
  • 7.三年之喪(3)
第一部 孔子的真誠 五、結交良友
西諺有云:“沒有一個人是一座孤島。”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溝通是不可或缺的,各式各樣的朋友會在一個人生命的各個階段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國古代以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為“五倫”,朋友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倫。
  • 1.真誠相待(1)
  • 1.真誠相待(2)
  • 2.志趣相投(1)
  • 2.志趣相投(2)
  • 3.信義兼顧(1)
  • 3.信義兼顧(2)
  • 4.益者三友(1)
  • 4.益者三友(2)
  • 5.損者三友(1)
  • 5.損者三友(2)
  • 6.孔子交友(1)
  • 6.孔子交友(2)
  • 6.孔子交友(3)
第一部 孔子的真誠 六、社會責任
梁漱溟先生晚年,接受一位美國學者的訪談,內容集結成書,書名是《這個世界會好嗎?》可以說,這個書名是兩千多年來中國讀書人的共同願望,即希望以個人的努力來改善世界,這叫做“淑世精神”,而孔子就是這種精神的代表。
  • 1.淑世精神(1)
  • 1.淑世精神(2)
  • 2.社會責任(1)
  • 2.社會責任(2)
  • 3.孔子想移民(1)
  • 3.孔子想移民(2)
  • 4.名正言順(1)
  • 4.名正言順(2)
  • 5.上行下效(1)
  • 5.上行下效(2)
  • 6.一言興邦(1)
  • 6.一言興邦(2)
第一部 孔子的真誠 七、理解孔子
誰了解孔子?孔子在《論語》里公開說,沒有人了解他。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論語·憲問》)孔子說:“沒有人了解我啊。”
  • 1.誰了解孔子(1)
  • 1.誰了解孔子(2)
  • 2.誰歧視女性?(1)
  • 2.誰歧視女性?(2)
  • 3.誰在收肉干?(1)
  • 3.誰在收肉干?(2)
  • 4.為何挑剔食物?(1)
  • 4.為何挑剔食物?(2)
  • 5.誰的耳朵順了?(1)
  • 5.誰的耳朵順了?(2)
  • 6.誰說孔子不幽默?(1)
  • 6.誰說孔子不幽默?(2)
  • 7.孔子知不知“死”?(1)
  • 7.孔子知不知“死”?(2)
  • 8.孔子有無信仰?(1)
  • 8.孔子有無信仰?(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