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代表作品《莊子》中的篇目,儒家代表作品《孟子》、《大學》、《荀子》中的一些篇目,在《國學大講堂(讀書明理)》中都有譯註與品讀,同時也附加了一些拓展知識。 《莊子》的作者為戰國時期的莊周,他繼承了道家創始人老子的學說,並提出自己獨道的哲學理論,主張“清靜無為”“天人合一”。《莊子》一書文采飛揚,氣勢恢宏,說理明澈,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深刻影響了我國知識分子。 《孟子》與《荀子》的作者分別為戰國時期的孟軻與荀卿,他們都是儒學的代表人物,但是意見有所不同,孟子重“義”,苟子重“禮”;孟子主張“性善論”,荀子主張“性惡論”。但是在根源上他們的思想仍然是相通的,那就是“仁”,這也是儒家的精髓。 《大學》的思想內容以“修身”為核心,以“格物、致和、誠意、正心”為方法,目的在於“齊家、治國、平天下”。 《國學大講堂(讀書明理)》由盧旭東、趙海英、李鄉狀主編。
基本介紹
- 書名:國學大講堂/關愛留守兒童系列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150頁
- 開本:16
- 品牌:吉林音像出版社
- 作者:盧旭東 趙海英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638195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盧旭東、趙海英、李鄉狀主編的這本《國學大講堂(讀書明理)》是關於國學的書籍,其中涵蓋了《莊子》、《孟子》、《大學》、《荀子》等國學經典著作。讓讀者可以走進國學的世界,領略古人的風采,學習其中哲理。
《國學大講堂(通讀歷史)》共設定了原文、釋義、文學品讀、連結小貼士四個方面內容,讓讀者深刻理解其中內容。特別是對青少年的學習更有幫助,希望讀者仔細閱讀,認真思考,掌握重要知識點,並把它們套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做一個智慧人。
《國學大講堂(通讀歷史)》共設定了原文、釋義、文學品讀、連結小貼士四個方面內容,讓讀者深刻理解其中內容。特別是對青少年的學習更有幫助,希望讀者仔細閱讀,認真思考,掌握重要知識點,並把它們套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做一個智慧人。
圖書目錄
第一單元 莊子
——天人合一逍遙自在
第一節 大智大慧目光遠大
第二節 不為名利人格升華
第三節 心胸豁達不拘小節
第四節 盡善盡美事與願違
第五節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第六節 保護自身力所能及
第七節 心平氣和自我滿足
第八節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第九節 庖丁解牛遊刃有餘
第十節 秉承自然受命於天
第十一節 大智若愚隨遇而安
第十二節 相依相存矛盾統一
第十三節 舉一反三無窮無盡
第十四節 物我交合無所依待
第十五節 善吾生善吾死
第十六節 相融自然暢飲天地
第十七節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第十八節 恆物如一善始善終
第十九節 徜徉天地境由心造
第二十節 事本無規游目馳懷
第二單元 孟子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第一節 以人為鑑自我審視
第二節 天時地利人和為貴
第三節 揠苗助長欲速不達
第四節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第五節 杯水車薪星火燎原
第六節 心如止水專心致志
第七節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第八節 君子坦蕩謹防小人
第九節 施行仁政治理天下
第十節 忍辱負重出人頭地
第十一節 造福百姓利國利民
第十二節 靈活多變說服力強
第三單元 大學
——三綱八目明德正心
第一節 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第二節 修身正心
第三節 致知格物
第四節 齊家修身
第五節 治國齊家
第六節 格物致知
第七節 誠意正心
第八節 格物修身
第九節 後世不忘前世之師
第十節 追本溯源
第十一節 治國平天下
第四單元 荀子
——集眾家之精華揚儒家之思想
第一節 合乎禮義中正之道
第二節 音樂之力冶情正心
第三節 今人之性師法之化
第四節 學無止境堅持不懈
第五節 認識規律持之以恆
第六節 謙虛謹慎智者不辨
第七節 見善則存不善自省
第八節 謙恭端正率道而行
——天人合一逍遙自在
第一節 大智大慧目光遠大
第二節 不為名利人格升華
第三節 心胸豁達不拘小節
第四節 盡善盡美事與願違
第五節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第六節 保護自身力所能及
第七節 心平氣和自我滿足
第八節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第九節 庖丁解牛遊刃有餘
第十節 秉承自然受命於天
第十一節 大智若愚隨遇而安
第十二節 相依相存矛盾統一
第十三節 舉一反三無窮無盡
第十四節 物我交合無所依待
第十五節 善吾生善吾死
第十六節 相融自然暢飲天地
第十七節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第十八節 恆物如一善始善終
第十九節 徜徉天地境由心造
第二十節 事本無規游目馳懷
第二單元 孟子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第一節 以人為鑑自我審視
第二節 天時地利人和為貴
第三節 揠苗助長欲速不達
第四節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第五節 杯水車薪星火燎原
第六節 心如止水專心致志
第七節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第八節 君子坦蕩謹防小人
第九節 施行仁政治理天下
第十節 忍辱負重出人頭地
第十一節 造福百姓利國利民
第十二節 靈活多變說服力強
第三單元 大學
——三綱八目明德正心
第一節 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第二節 修身正心
第三節 致知格物
第四節 齊家修身
第五節 治國齊家
第六節 格物致知
第七節 誠意正心
第八節 格物修身
第九節 後世不忘前世之師
第十節 追本溯源
第十一節 治國平天下
第四單元 荀子
——集眾家之精華揚儒家之思想
第一節 合乎禮義中正之道
第二節 音樂之力冶情正心
第三節 今人之性師法之化
第四節 學無止境堅持不懈
第五節 認識規律持之以恆
第六節 謙虛謹慎智者不辨
第七節 見善則存不善自省
第八節 謙恭端正率道而行
文摘
第二節 不為名利人格升華
【原文】
堯①讓天下於許由②,曰:“日月出矣,而爝火③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屍④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日: “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⑤也;吾將為賓乎?鷦鷯⑥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⑦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⑧雖不治庖,尸祝⑨不越樽④俎而代之矣!”
——選自《莊子·逍遙遊》
【釋義】
①堯:我國歷史傳說中的聖明君主。
②許由:傳說中的高士,隱於箕山。
③爝火:炬火,用木材蘸油脂點燃起的火把。
④屍:廟中的神主,在這裡引申為空居其位,虛有其名。
⑤賓:不重要的、派生的東西。
⑥鷦鷯:善於築巢的一種鳥。
⑦偃鼠:指鼴鼠。
⑧庖人:指廚師。
⑨尸祝:主持祭祀的人。
⑩樽:指裝酒的器皿。俎:指盛肉的器皿。“樽俎”在這裡指代各種廚事。
堯打算把整個天下都讓給許由,他對許由說:“月亮和太陽都已經升起來了,可是微弱的炬火依然燃燒不熄。炬火的光亮和太陽、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難比得了嗎?季雨已經及時落下了,可農民們還不停地在澆水灌地。用這樣費時費力人工灌溉的方式來滋潤廣闊的土地,不是很徒勞的一件事情嗎?您如果能坐在國君的位置上,天下一定會被治理得非常好,可我還在這裡占據這個位置。我越來越覺得自己能力不夠了,請允許我把這天下交給你來治理。”許由回答說:“你來治理天下,這天下已經被你治理得很好了,而我卻還要取代你的位置,我還能做什麼呢?這豈不是只為圖個虛名嗎?‘名’是‘實’所派生出來的次要的東西,我追求這派生出來的次要的東西,又有什麼用處呢?鷦鷯在森林裡築巢,不過占用了一根樹枝;鼴鼠到河邊飲水,不過僅是喝滿肚子。你還是把這個念頭打消了吧,天下對於我來說已沒有什麼用處啊!廚師即使不下廚,主持祭祀的人也不會越俎代庖!”
【文學品讀】
珍惜我們眼前的一切,珍惜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才是幸福和快樂的根本。清貧的許由之所以灑脫,就是因為他知道不為名利所累的快樂。
比如同學們的壓歲錢,是得到壓歲錢越多的同學,他就會越感到幸福和快樂么?其實不然。我們要懂得花靠自己勞動賺的錢,再把錢用在有價值的地方,才是快樂和幸福的事情。
【連結小貼士】
《紅樓夢》里有一句詩:“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澹泊明志,寧靜致遠”出自漢·劉安儺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漠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思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可有所作為。 P4-6
【原文】
堯①讓天下於許由②,曰:“日月出矣,而爝火③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屍④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日: “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⑤也;吾將為賓乎?鷦鷯⑥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⑦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⑧雖不治庖,尸祝⑨不越樽④俎而代之矣!”
——選自《莊子·逍遙遊》
【釋義】
①堯:我國歷史傳說中的聖明君主。
②許由:傳說中的高士,隱於箕山。
③爝火:炬火,用木材蘸油脂點燃起的火把。
④屍:廟中的神主,在這裡引申為空居其位,虛有其名。
⑤賓:不重要的、派生的東西。
⑥鷦鷯:善於築巢的一種鳥。
⑦偃鼠:指鼴鼠。
⑧庖人:指廚師。
⑨尸祝:主持祭祀的人。
⑩樽:指裝酒的器皿。俎:指盛肉的器皿。“樽俎”在這裡指代各種廚事。
堯打算把整個天下都讓給許由,他對許由說:“月亮和太陽都已經升起來了,可是微弱的炬火依然燃燒不熄。炬火的光亮和太陽、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難比得了嗎?季雨已經及時落下了,可農民們還不停地在澆水灌地。用這樣費時費力人工灌溉的方式來滋潤廣闊的土地,不是很徒勞的一件事情嗎?您如果能坐在國君的位置上,天下一定會被治理得非常好,可我還在這裡占據這個位置。我越來越覺得自己能力不夠了,請允許我把這天下交給你來治理。”許由回答說:“你來治理天下,這天下已經被你治理得很好了,而我卻還要取代你的位置,我還能做什麼呢?這豈不是只為圖個虛名嗎?‘名’是‘實’所派生出來的次要的東西,我追求這派生出來的次要的東西,又有什麼用處呢?鷦鷯在森林裡築巢,不過占用了一根樹枝;鼴鼠到河邊飲水,不過僅是喝滿肚子。你還是把這個念頭打消了吧,天下對於我來說已沒有什麼用處啊!廚師即使不下廚,主持祭祀的人也不會越俎代庖!”
【文學品讀】
珍惜我們眼前的一切,珍惜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才是幸福和快樂的根本。清貧的許由之所以灑脫,就是因為他知道不為名利所累的快樂。
比如同學們的壓歲錢,是得到壓歲錢越多的同學,他就會越感到幸福和快樂么?其實不然。我們要懂得花靠自己勞動賺的錢,再把錢用在有價值的地方,才是快樂和幸福的事情。
【連結小貼士】
《紅樓夢》里有一句詩:“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澹泊明志,寧靜致遠”出自漢·劉安儺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漠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思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可有所作為。 P4-6
序言
當孩子長到一定年齡的時候,就必然要開始讀書。天下的書成千上萬,浩如煙海,任何人窮極一生都不能看完所有的書,所以我們必須要有所選擇。那么,在孩子成長的階段中,應當選擇哪些書來讀呢?
我們首先要了解讀書的目的。英國著名的經驗主義哲學家曾經說過:“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就是說,讀書可以使人通曉事理,可以塑造人的性格,使人增長知識、增長才幹,可以讓人從野蠻、無知變成“文明人”。寂寞時,書為益友,可拓寬眼界,可開闊胸襟。交談時,語言的魅力可以讓人言如泉涌。總而言之,讀書是成長的關鍵。
知曉我們讀書的目的,才能有針對性地從書海中找出對我們的成長適用的書籍,從中汲取養分。
中華民族的文化燦爛而厚重,而傳統的文化流派要數儒家和道家最具代表性,流傳最為廣泛。如果我們能將幾千年積澱的這種儒與道的文化有所了解和掌握,那么知識的增長將是不可估量的——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能從中汲取到足夠的營養。而儒學和道家學說在兩千年前就已經發展到了日臻完備的水平。於此,經典文化正是經歷數代選擇後稀世於世的精粹,我們所追求的正是對那些精粹有一個正確、積極的了解。
道家的代表作品《莊子》中的篇目,儒家代表作品《孟子》、《大學》、《荀子》中的一些篇目,在本書中都有譯註與品讀,同時也附加了一些拓展知識。
《莊子》的作者為戰國時期的莊周,他繼承了道家創始人老子的學說,並提出自己獨道的哲學理論,主張“清靜無為”“天人合一”。《莊子》一書文采飛揚,氣勢恢宏,說理明澈,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深刻影響了我國知識分子。
《孟子》與《荀子》的作者分別為戰國時期的孟軻與荀卿,他們都是儒學的代表人物,但是意見有所不同,孟子重“義”,苟子重“禮”;孟子主張“性善論”,荀子主張“性惡論”。但是在根源上他們的思想仍然是相通的,那就是“仁”,這也是儒家的精髓。
《大學》的思想內容以“修身”為核心,以“格物、致和、誠意、正心”為方法,目的在於“齊家、治國、平天下”。
誠然,學習的過程是繁雜的,對於國學經典的學習亦是如此。在品讀、朗誦、學習的基礎之上,更要學會領悟其中所要表達的真實以圖,幫助我們積累自己的文化底蘊,為將來的道路打好基礎。
我們首先要了解讀書的目的。英國著名的經驗主義哲學家曾經說過:“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就是說,讀書可以使人通曉事理,可以塑造人的性格,使人增長知識、增長才幹,可以讓人從野蠻、無知變成“文明人”。寂寞時,書為益友,可拓寬眼界,可開闊胸襟。交談時,語言的魅力可以讓人言如泉涌。總而言之,讀書是成長的關鍵。
知曉我們讀書的目的,才能有針對性地從書海中找出對我們的成長適用的書籍,從中汲取養分。
中華民族的文化燦爛而厚重,而傳統的文化流派要數儒家和道家最具代表性,流傳最為廣泛。如果我們能將幾千年積澱的這種儒與道的文化有所了解和掌握,那么知識的增長將是不可估量的——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能從中汲取到足夠的營養。而儒學和道家學說在兩千年前就已經發展到了日臻完備的水平。於此,經典文化正是經歷數代選擇後稀世於世的精粹,我們所追求的正是對那些精粹有一個正確、積極的了解。
道家的代表作品《莊子》中的篇目,儒家代表作品《孟子》、《大學》、《荀子》中的一些篇目,在本書中都有譯註與品讀,同時也附加了一些拓展知識。
《莊子》的作者為戰國時期的莊周,他繼承了道家創始人老子的學說,並提出自己獨道的哲學理論,主張“清靜無為”“天人合一”。《莊子》一書文采飛揚,氣勢恢宏,說理明澈,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深刻影響了我國知識分子。
《孟子》與《荀子》的作者分別為戰國時期的孟軻與荀卿,他們都是儒學的代表人物,但是意見有所不同,孟子重“義”,苟子重“禮”;孟子主張“性善論”,荀子主張“性惡論”。但是在根源上他們的思想仍然是相通的,那就是“仁”,這也是儒家的精髓。
《大學》的思想內容以“修身”為核心,以“格物、致和、誠意、正心”為方法,目的在於“齊家、治國、平天下”。
誠然,學習的過程是繁雜的,對於國學經典的學習亦是如此。在品讀、朗誦、學習的基礎之上,更要學會領悟其中所要表達的真實以圖,幫助我們積累自己的文化底蘊,為將來的道路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