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效應

國債效應

國債效應是指國債運行對社會經濟生產產生的影響。這種影響是通過對國債功能的運用來實現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債效應
  • 外文名:Bond effect
  • 實質:國債運行對社會經濟生產
  • 特點:通過對國債功能的運用來實現
國債效應的分類,研究國債效應的兩種方法,

國債效應的分類

根據國債效應產生的不同方面,可以把國債效應歸納為國債的分配效應和國債的調節效應。
(一)國債的分配效應
國債的發行、流通和償還都會對國民財富的分配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就是國債的分配效應。國債的分配效應體現在國債發行、使用和償還等各個環節。
1.國債發行的分配效應
發行國債實質上是一個國民收入再分配過程,不論政府借債的目的是為彌補財政赤字,還是籌集建設資金,這種再分配的結果都可使國民收入從認購者手中轉向國家,在增加政府可支配財力的同時,減少了個人、企業作為認購者可支配的財力。這種國民收人分配結構的改變,在不同的經濟條件下可能產生不同的影響。
在政府正常收入不能隨國民收入增長而增長、財政財力匱乏的情況下,發行適量國債可以在不影響認購者正常支出的同時增加政府財政支出,起到最佳化國民收入分配的主體結構的作用;同時,政府支出的擴大,為政府職能的實現提供了財力前提,這也有利於經濟的穩定增長。反之,如果國民收入分配中政府集中度已經過高,居民個人和企業的財力在滿足了必要的消費和生產之後所餘下的不多,則國債的發行餘地已十分有限,此時若強制性攤銷國債,勢必給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帶來消極影響。
2.國債使用的分配效應在國家以發行國債的方式集中了社會閒置資金之後,還要將這部分資金按照實現政府職能的要求去安排和使用。國債對國民收入使用方向產生何種再分配效應,主要取決於購買國債的資金性質和國債的使用方向兩個因素。可能出現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1)國債的積累效應
如果國債由消費者個人購買,或由企業用消費基金購買,並用於生產建設方面,則國債在分配時將消費基金轉化為積累基金,產生對國民收入分配的積累效應。
(2)國債的消費效應
如果國債由企業積累基金購買,或由個人投資者購買,並用於購買消費性支出,則國債在分配時將積累基金轉化為消費基金,產生對國民收入的消費效應,或稱對積累的“擠出”效應。這種情況會縮小積累規模,緩減經濟成長速度。加之國債因用於非生產性消耗而難以產生自身的償還能力,因而,對經濟發展和國債的償還都將帶來不利的影響。
(3)國債的內轉效應
它是指由於發行國債而引起的國民收入在積累基金內部或消費基金內部相互轉化的效應。它主要表現為兩種情況:一是當國債由居民或企業以消費基金購買,政府又將國債用於消費性的開支時,國債實現的國民收入再分配只表現為消費基金內部結構的調整,是將居民或企業的消費轉化為政府的消費;二是當國債由居民或企業以投資基金購買,政府又將國債用於積累性支出時,則國債在國民收入再分配中引起的只是國民收入中積累基金內部比例重組,使由市場機制實現的積累轉由政府分配機制實現。這種積累內部的轉化效應往往對減少一般性建設規模,擴大重點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規模有重要意義。它是最佳化投資結構,協調產業比例的重要手段。
3.國債償還的分配效應國債的償還也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根據政府償債資金的不同來源,國債償還所產生的分配效應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1)國債投資收益在政府與國債投資者之間進行分配
如果政府將國債用於經濟建設投資,則國債在投資後產生的收益可作還本付息的資金來源。在這種情況下,國債償還不會形成債務人(政府)或納稅義務人的經濟負擔,債權人所得到的是國債投資收益的一部分,它產生的是一種良性的分配效應。
(2)償債期間提高稅負,還債負擔由納稅義務人承擔
在政府使用國債並未獲得應有的收益,或者國債在投資產生的效益低於籌資成本時,如果政府採取提高稅負的辦法來籌資償債,則償債所引起的是收入從納稅義務人手中通過政府轉移給債權人,從而形成納稅義務人的國債負擔。
(3)借新債還舊債,信用關係的延續或替代
在債務償還期,政府往往採用借新債的辦法來償還舊債,這種方法產生了一種新舊債權主體的替代效應,並延長了政府對國債的使用時間,在分配上,使國民收入通過政府實現在新舊債權主體之間的轉移。
(二)國債的調節效應國債的調節效應,是指國債作為國家巨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對社會經濟運行產生的影響。這種影響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1.國債對經濟發展速度的調節效應
在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經濟發展處於“疲軟”狀態時,發行國債可以動員社會閒置資金參與經濟建設,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在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經濟發展處於“過熱”狀態時,發行國債又可以回籠流通中的貨幣資金,起到收縮社會總需求、穩定經濟成長的作用。國債對社會總需求的雙向調節效應,是稅收等其他手段所難以替代的。
2.國債對社會經濟結構的調節效應
社會經濟結構協調是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由於發行國債是非政府財力向政府財力轉化,它在增加政府投資能力的同時,會減弱非政府渠道的投資能力。這種投資主體的轉化,意味著投資結構的轉變,即由政府負責的社會公益設施、基礎設施及重點建設設施的比重必然加大,而由企業及個人的一般性產業投資比重則相對降低,表現在國民經濟結構中,會引起生產性和非生產性產業、基礎產業與加工產業等的比例結構的相應變化。
3.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調節效應
一般認為,政府發行國債只是貨幣購買力從認購者向政府轉移,對流通中的貨幣量沒有影響。實際上,國債對貨幣流通量是否產生影響,還要取決於它的認購者、認購國債的資金來源及其中央銀行貨幣發行的關係。這可能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1)居民購買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影響
居民購買國債的資金主要是手持現金和儲蓄存款。從資金運動的角度看,居民購買國債表現為居民手持現金和銀行儲蓄存款減少,財政財力增加,中央銀行的財政性存款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央行將財政性存款安排了商業銀行貸款,則可能引起貨幣流通量的增加;如果央行將其專供財政使用,則不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甚至會因商業銀行儲蓄存款減少,相應的派生存款減少,流通中的貨幣量也相對減少:如果國家實行財政、貨幣“雙緊”政策,將國債扣留國庫不用,則會使流通中的貨幣量絕對減少。
(2)企業購買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影響
企業購買國債是企業資金向財政資金的轉化。如果企業用閒置不用的資金購買國債,這種轉化不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如果企業用生產或消費的資金購買國債,則可能增加其對銀行的貸款需求,商業銀行貸款增加,如果沒有引起央行的貨幣發行,則對流通中的貨幣量影響也不大,如果商業銀行自身難以滿足企業貸款需求,並且不得不因此而增加其對央行的借款,央行又不得不以貨幣發行來擴大資金來源,滿足商業銀行的借款需求時,則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
(3)商業銀行認購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影響
在國債由商業銀行認購的情況下,如果商業銀行正常的資金來源充裕,或能以壓縮其他貸款需求來滿足政府財政的需求,都不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如果商業銀行原來的資金來源和運用缺乏調節餘地,則只能通過向央行申請貸款來滿足購買國債所擴大的資金運用,這可能成為央行增加貨幣發行的誘因,也可能使流通中的貨幣量增加;如果央行並未因此而發行貨幣,則流通中的貨幣量也不會發生變化。

研究國債效應的兩種方法

政府的收支必須滿足政府預算約束的要求,就是說在一定時期內,政府的所有支出(轉移性支出加購買性支出)必須等於政府從各種融資渠道(包括印刷貨幣)獲得的所有的收入。用一個簡單的公式表示,就是:
G=T+ΔD +ΔH
式中,G為政府支出;T為稅收收入;D為國債的餘額;H為基礎貨幣的供給量;Δ 為變化量。政府預算約束式表明:政府的支出所需要的資金既可以通過稅收,也可以通過發行國債,還可以通過增加貨幣發行量來籌集,當然也可以是上述三種方法的某種組合。同時政府預算約束也意味著單獨研究舉借國債的經濟效應是不可能的,因為在其他政府預算變數(G、T和Δ H)保持不變的條件下,國債餘額的變化量(ΔD )也不可能單獨變化。政府預算約束要求國債餘額的變化量必然與政府支出、稅收和基礎貨幣變化量三者之和相等(Δ D=G-T-Δ H)。由此可見,國債的經濟效應不是一個一維的概念:國債的經濟效應只能是國債餘額的變化量和相應的其他政府預算變數的變化量的淨效應。因此,分析國債的經濟效應時必須明確何種預算變數被假定為保持不變,何種預算變數發生了補償性的變化。由此產生了研究國債的經濟效應的兩種基本方法:一種是絕對的方法,一種是差別的方法。應當指出,在分析國債經濟效應時產生的許多混亂,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明確區分這兩種研究方法。
前者研究的情況是,增加財政支出,同時保持稅收和貨幣發行量不變,由此形成的財政赤字通過發行國債彌補,即國債的發行量與政府支出的增加量相等-按照絕對的方法研究國債的經濟效應就是分析比較以下兩種情況中經濟運行結果的差異:一種情況是政府增加支出並通過發行國債為增加的政府支出融資;另外一種情況則是政府支出不變,也不發行新國債。後者研究的情況則是保持原來的財政支出水平不變,減少稅收形成的財政赤字通過發行國債彌補,這種方法本質上是研究在保持財政支出水平不變的前提下,國債和稅收發生等額但方向相反的變化對經濟運行產生的影響。簡而言之,絕對的方法就是研究為政府支出增加而發行的國債的經濟效應,差別的方法則研究在政府支出不變的前提下為彌補由於減稅而減少的財政收人而發行的國債的經濟效應。
如果一個國家財政支出具有剛性,同時政府由於種種原因很難通過增加稅收或由於通脹壓力很大政府不願通過增加貨幣發行量為不斷增長的支出融資,那么,就應該採用絕對的方法研究這種國債的經濟效應。另外,如果經濟沒有達到充分就業,政府為擴大總需求而增加政府支出並通過發行國債為財政赤字融資,採用絕對的方法分析這種國債的經濟效應就比較合適。而如果政府通過減稅擴大總需求,那么就應該採用差別的方法分析國債的經濟效應;如果政府支出比較穩定,同時政府又能有效地控制國債的發行量和稅收收人,那么由於減稅而發行的國債的經濟效應就應該採用差別的方法來研究。另外,在充分就業的情況下,政府也不會增加支出,為某些特定的支出是通過舉債融資還是通過徵稅融資會產生更好的經濟效應是政府最關心的問題,研究這類問題最好是採用差別的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