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匯率制理論

固定匯率制理論是關於固定匯率制度下匯率決定的一種理論。該理論認為,固定匯率制是一種穩定的或者變動範圍較小的貨幣平價制度。在這種匯率制度下,匯率是由黃金的輸出與輸入調節,或者在中央銀行的干預下在一定的幅度內波動,具有相對穩定性。固定匯率制有金本位貨幣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和紙幣流通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

金本位貨幣制度是以黃金作為本位貨幣的一種貨幣制度,它包括金幣本位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金塊本位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和金匯兌本位制下的固定匯率制。在國際金本位制度下,各國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是通過貨幣的含金量來表現,各國發行的貨幣均規定一定的含金量。通過含金量之比計算出來的匯率就叫鑄幣平價,或金平價。在金本位制度下,鑄幣平價僅僅是匯率決定的基礎,而不完全是外匯市場上的實際匯率。外匯市場上的市場匯率受外匯供求關係的影響,圍繞鑄幣平價上、下浮動,匯率總是在較小範圍內偏離鑄幣平價,即只在黃金輸出點與黃金輸入點之間的範圍內浮動,故金本位制度下的匯率具有相對穩定性。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由於各國相繼放棄金本位制,利用紙幣的大量發行來彌補巨額的軍費支出和財政赤字,致使匯率脫離黃金平價,處於劇烈的波動狀態。
第二次世界大戰把各國的貨幣戰推向了新高潮,各國的通貨膨脹政策、貨幣傾銷政策、貿易限制和關稅使正常的貨幣匯率的積極作用幾乎不能得到發揮。因此,建立穩定的世界貨幣體制的任務迫在眉睫。1944年7月,美國憑藉在戰爭期間膨脹起來的政治、軍事、經濟實力,迫使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在布雷頓森林會議上一致通過了 《國際貨幣基金會組織協定》。按協定規定,各國貨幣同美元建立固定平價,並可以在±1%的範圍內浮動,而美國則承擔以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義務,由此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紙幣流通下的固定匯率制度。
固定匯率制的優點在於: ①固定匯率制消除了國際貨幣金融秩序混亂和匯率急劇波動的現象。②固定匯率制使得匯率相對穩定,便於國際債權、債務的清償和進出口成本的核算,減少了進出口貿易及資本輸出入面臨的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促進了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③在固定匯率制下,由於各國貨幣幣值及匯率基本穩定,因此各國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和黃金價格的穩定,促進了國際投資和信貸的發展。④在固定匯率制下,各國中央銀行對匯率的干預使匯率不超過允許的波動幅度,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匯市場的過度投機活動。然而固定匯率的最主要缺陷在於容易遭受國際遊資的衝擊。當一國國際收支惡化,該國貨幣匯率下降,大量資本外流,該國貨幣當局為了維持匯率的基本穩定,必須拋售大量的黃金、外匯儲備,購回本幣,造成黃金的流失和外匯儲備的縮減。而當大量拋售黃金、外匯儲備仍不能阻止本國貨幣幣值下降時,就只能公開宣布貨幣貶值。一國的貨幣貶值必然引起其他國家的報復措施,從而造成整個貨幣金融秩序的混亂與動盪,不利於經濟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