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志(中)》是固原市地方志編審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固原市志(中)
- 作者:固原市地方志編審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方誌出版社
- 編纂人員:馬平恩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同原市志》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實事求是,力求思想性、科學性、資料性的統一。 二、《同原市志》是在吸收以前各類志書、地情書的基本內容和有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重新編修。上溯事物發端,下迄2006年,部分內容延伸到2008年。編下設無題小序,以揭示本志梗概。
作品目錄
封面
第八編 交通 郵電
第四章 電信
第四節 農村電話
第五節 移動及數據網通訊
第六節 經營管理
第九編 財稅金融
第一章 財政
第一節 體制
第二節 收入
第三節 支出
第四節 管理
第二章 稅務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稅制變革
第三節 稅種
第四節 稅收收入
第五節 稅務管理
第三章 金融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貨幣
第三節 儲蓄
第四節 貸款
第五節 債券
第六節 保險
第十編 經濟綜合管理
第一章 計畫管理
第一節 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計畫
第二節 固定資產投資
第三節 計畫指標
第二章 統計
第一節 分類統計
第二節 普查調查
第三節 統計資料及統計分析
第三章 土地及農村經濟管理
第一節 土地管理
第二節 農村經濟管理
第三節 農村經濟收益分配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工商企業登記
第三節 契約商標廣告
第四節 市場管理
第五章 計量物價審計
第一節 計量
第二節 物價
第三節 審計
第十一編 革命史跡
第一章 紅軍在固原的活動
第一節 軍事活動
第二節 紅軍的民族政策
第三節 《清平樂·六盤山》
第四節 抗日戰爭時期的固原
第二章 紅色政權的建立
第一節 縣鄉蘇維埃機構
第二節 工委的建立
第三節 隆德、化平、西吉地下黨革命活動
第三章 海固回民暴動與回民騎兵團
第一節 海固回民三次暴動
第二節 回民騎兵團
第四章 解放固原
第一節 重要戰鬥
第二節 解放各縣城
第十二編 黨派群團
第一章 國民黨及三青團
第一節 國民黨
第二節 三青團
第三節 黨務
第二章 民主黨派
第一節 民主同盟固原委員會
第二節 民進同原委員會
第三節 九三學社固原委員會
第三章 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
第一節 固原地方組織機構
第二節 黨員代表大會
第三節 市委全體委員會議
第四節 中心工作
第四章 機關工作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思想教育
第三節 統戰工作
第四節 政策研究
第五節 紀檢監察
第六節 精神文明建設
第七節 政法 綜治
第八節 市直機關及老幹部管理
第五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同原市總工會
第二節 共青團同原市委員會
第三節 固原市婦女聯合會
第四節 工商業聯合會
第五節 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第十三編 政權 政協
第一章 歷代政權
第一節 西周至漢時期
第二節 兩晉至唐時期
第三節 宋金元時期
第四節 明清時期
第五節 民國政府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代表選舉
第二節 歷屆會議
第三節 人大聯絡處及常務委員會
第四節 人大常務委員會工作
第三章 人民政府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工作機構
第三節 政務
第四節 市政府會議
第五節 信訪
第六節 對外聯絡
第四章 民政
第一節 擁軍優屬
第二節 社會救助
第三節 民政事務管理
第五章 人事勞動管理
第一節 幹部管理
第二節 就業
第三節 社會保險
第四節 職工隊伍
第五節 勞動管理
第六節 工資
第七節 機構編制
第六章 政治協商
第一節 固原回族自治州政協
第二節 政協同原地區聯絡處及工委
第三節 政協同原市委員會會議
第四節 主要工作
第十四編 政法
第一章 公安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治安管理
第三節 刑事經濟案件偵查
第四節 內衛及防暴
第五節 公安隊伍建設
第二章 檢察
第一節 隊伍
第二節 犯罪檢查
第三節 法律監督
第三章 審判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審判
第三節 執行複查
第四節 審判改革
第五節 法官隊伍建設
第四章 司法
第一節 律師、公正
第二節 基層司法
第三節 法制宣傳教育
第四節 法律援助
第十五編 軍事
第一章 武裝組織
第一節 中華民同及以前軍事機構
第二節 當代軍事機構
第三節 林建三師
第二章 軍事活動
第一節 先秦時期
第二節 秦漢時期
第三節 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
第四節 隋唐五代時期
第五節 宋夏金時期
第六節 元明時期
第七節 清朝時期
第三章 軍事工程
第一節 古城
第二節 長城
第三節 關隘
第四章 擁政愛民
第一節 擁政
第二節 軍民共建
第三節 將軍書屋
第五章 國防動員
第一節 動員機制建立
第二節 國防教育
第三節 人民防空
第六章 兵役
第一節 徵集
第二節 預備役
第七章 民兵
第一節 民兵組織
第二節 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節 軍事訓練
第四節 民兵活動
第十六編 教育
第一章 舊式教育
第一節 私塾教育
第二節 儒學
第三節 學堂
第二章 普通教育
第一節 幼兒教育
第二節 國小教育
第三節 中學教育
第四節 民族教育
第五節 民辦教育
第六節 普及初等義務教育
第三章 職業教育
第一節 師範教育
第二節 中等專業教育
第三節 職業高中教育
第四節 成人教育
第四章 教育教學
第一節 德育
第二節 體育衛生藝術教育
第三節 教學研究
第五章 教師
第一節 教師隊伍
第二節 工資待遇
第六章 經費、校舍
第一節 教育經費
第二節 支教及捐資助學
第三節 校舍及設施
第十七編 文化
第一章 六盤山文化圈
第一節 古人類文化
第二節 龍地文化
第三節 農地文化
第四節 多民族文化
第五節 中原文化的涵蓋
第二章 機構
第一節 文學藝術團體
第二節 文化館(站)
第三節 文藝演出團體
第四節 博物館(所)
第五節 圖書館
第三章 文學藝術
第一節 文學
第二節 “兩海同文學”
第三節 表演藝術
第四節 美術
第四章 廣播 影視
第一節 廣播
第二節 電視
第三節 電影
第五章 圖書及地方文獻
第一節 圖書
第二節 地方史志
第三節 年鑑
第四節 舊志整理
第五節 其他地方文史資料
第六節 檔案
第六章 報刊雜誌
第一節 縣級報紙
第二節 地市級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