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聲切韻表

四聲切韻表

四聲切韻表》·一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國朝江永撰。永有《周禮疑義舉要》,已著錄。是書前列《凡例》六十二條,備論分析考定之意,而列表於後。其論古法七音三十六母不可增減移易,凡更定者皆妄作,最為有見。其論入聲尤詳,大旨謂顧炎武《古音表》務反舊說之非。然永亦不遵古法,頗以臆見改變。夫字有數而音無窮,故無無音之字而有無字之音。永既知《冬韻》無上聲字,《臻韻》無上、去二聲字,《祭》、《泰》、《?》、《廢》四韻無平、上二聲字,而入聲乃必使之備。或一部之字使分入於數部,或數部之字使合入於一部。自謂窮極精微,其用心不為不至。然如“伐”之一字,《公羊》自有兩呼;“天”之一字,《釋名》亦復異讀;陸法言亦云“吳楚時患輕浮,燕趙多傷重濁”。顧炎武至謂孔子傳《易》,亦不免於方音,其說永亦深取之。而乃欲以一人一地之音改古來入聲之部分,豈沈、陸諸人惟能辨三聲,不能辨四聲乎?至其雜引偏旁諧聲以申互動之說,雖有理可通,而牽合亦甚。永作《古韻標準》,知不以今韻定古韻,獨於此書乃以古韻定今韻,亦可謂不充其類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