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箋解》是清代王夫之所著的注釋講解。
《四書箋解》是清代王夫之所著的注釋講解。
《四書箋解》是清代王夫之所著的注釋講解。四書箋解 清王夫之撰。初名《四書授義》。計十一卷。其中《大學》一卷,《中庸》一卷,《論語》兩卷,《孟了》七卷。此書原為家荃弟子講解四書時,隨意所作之箋釋,目的在使讀者涵泳原書,因文...
《四書逸箋》是1985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大中。四庫提要 清,程大中撰。大中字拳時,號是庵,應城人。乾隆丁丑進士。是編採輯諸書之文與《四書》相發明者,或《集注》所已引而語有舛誤,或《集注》所未發而義可參訂,皆為之箋其出處。其與《集注》小異者,則為《附錄》。其他書中所載四子書...
所以,朱熹做了一套完整的註解,稱之為《四書章句集注》。朱熹是一代大儒,是行家,這套註解簡單、明確又不失準確,即便讀來也能基本掃清文字障礙。同時,最難能可貴的是,他的註解在整體上富於啟發性,這和後來不少學者把《論語》、《孟子》當作研究訓詁學的素材而作注、作箋的旨趣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想嘗試...
《四書疑問》是明代姚舜牧創作的散文。古籍簡介 《四書疑問》·十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明姚舜牧撰。舜牧有《易經疑問》,已著錄。是編但各章總論其大旨,不復逐句箋釋,立說多與朱子異。如謂《大學》“親民”之“親”不當作“新”,“格物”之“物”“即物有本末”之“物”,“此謂知本”、“此謂知之...
詳細闡述了《女誡》當中自東漢傳承的處世之理與持家之道,並通過張居正的直解與王相的箋注對其進行了講解與擴充,最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形成適合現代女性閱讀參考的《新女誡》。《女四書品讀全集·卷1:女誡品讀全書》是了解和掌握《女誡》的助讀之作,是“女四書”的解讀之文,其字裡行間的...
四書考異 四書箋解 讀四書大全說 七、 四書訓義(上)八、 四書訓義(下)九、 說文廣義 十、 讀通鑑論 十一、 宋論 永曆實錄 籜史 蓮峰志 十二、 張子正蒙注 思總錄 俟解 黃書 噩夢 識小錄 搔首問 龍源夜話 十三、老子衍 莊子解 莊子通 相宗絡索 愚鼓詞 船山經義 十四、楚辭通釋 古詩評選 唐詩...
六 餘論:《四書箋解》與《四書訓義》讀《論語》第三章 船山《論語》詮釋中的理氣觀 一 理氣無分體,德才有合用 二 以理治氣,以理養氣 三 天命之理與氣數之命 第四章 船山氣質論與氣質人性論 一 質以函氣,氣以函理 二 形質之體與形後之氣 三 “性善”說與“性近”說 第五章 船山思想的理欲...
《四書稗疏》《考異》編校後記 《四書箋解》編校後記 《讀四書大全說》編校後記 《四書訓義》編校後記 《說文廣義》編校後記 《讀通鑑論》編校後記 《宋論》編校後記 《永曆實錄》編校後記 《籜史》編校後記 《蓮峰志》編校後記 《老子衍》編校後記 《莊子解》編校後記 《莊子通》編校後記 《相宗絡索》編校...
《四書箋解·大學》(選)《讀四書大全說·大學》(選)八 李頤《四書反身錄·大學》(選)九 毛奇齡《大學證文》(選)《大學知本圖說》(選)十 李光地論《大學》十一 宋翔鳳《大學古義說》(選)十二 劉沅《大學古本質言》(選)第四章 古本《大學》解讀 ……下編 《中庸》解讀 作者簡介 韓星,男,...
《四書稗疏》《四書箋解》《讀四書大全說》《四書訓義》上 《四書訓義》下 《說文廣義》《讀通鑑論》《宋論》《永嘉實錄》《蓮峰志》《張子正蒙注》《思問錄》《俟解》《黃書》《識小錄》《搔首問》《相宗絡索》《船山經義》《楚辭通釋》《古詩評選》《唐詩評選》《明詩評選》《姜齋文集》《姜齋五十自...
明陳士元撰。士元有《易象鉤解》,已著錄。是編皆考證《論語》名物典故,分十八門,又分子目四百九十有四。朱子以後解《四書》者,如真德秀、蔡節諸家,主於發明義理而已,金履祥始作《論語孟子集注考證》。後有杜瑛《論語孟子旁通》、薛引年《四書引證》、張存中《四書通證》、詹道傳《四書纂箋》,始考究...
元許謙《復性圖》(《讀四書叢說》卷一) 83 又《中庸?首章》(《讀四書叢說》卷二) 84 元王充耘《四書經疑貫通》卷五 84 又卷七 84 明張居正《四書直解》 85 清孫奇逢《四書近指》卷二 86 又卷十二 86 又卷十五 86 又卷十九 86 又卷二十 86 清王夫之《四書箋解卷十一?孟子七》...
朱熹:南宋著名注釋家,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十九歲中進士,歷仕四朝。官至煥章閣待制兼侍講。一生主要精力用於聚徒講學,研究學問,廣注經籍,著作主要有《周易本義》、《詩集傳》、《四書章句集注》、《楚辭集注》等。洪興祖:南宋丹陽(今江蘇丹陽縣)人,官至太常博士。博學好古,著有《老莊本旨》、...
2.《張居正奏疏集》於難解字詞、人名地名、典章制度等,作簡明注釋,是目前最便利的張居正讀本。作者簡介 張居正(1525-1582),字叔大,號太岳,諡號文忠,明代湖廣江陵(在今湖北荊州)人。作為我國古代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張居正學問淵洽,著述宏富。生前編纂有《帝鑒圖說》(與呂調陽合著)、《四書直解》、《...
隨案:“引《四書逸箋》、《閩中理學淵源考》、《續文獻通考》及《四庫總目提要》諸相關條目釋證”。述七、《二程遺書》卷十七條 隨案:(一)“《宋元學案》卷十三、十四《明道學案》補正”(二)“《宋元學案》卷十五、十六《伊川學案》補正”(三)“朱子與二程之學問淵源簡考”述八、《朱子注》卷十四條...
104 四書纂箋 105 日講四書解義 經解類 106 經典釋文 107 五經文字 五經蠡測 108 九經字樣 六經奧論 109 群經音辨 六經正誤 110 經說 十一經問對 國小類 111 爾雅註疏 釋名 112 爾雅翼 113 廣雅 玉篇 114 埤雅 漢隸字源 115 說文解字 116 御定康熙字典 117 御製增訂清文鑒 118 廣韻 欽定同文韻統 ...
童蒙受學,每讀四書五經,即為之淺淺解說,使其易知易曉,又須於暇日常講善書,善書中如丹桂籍,養蒙圖說,二十四孝以啟發其仁義孝悌之天良。將來做官自是好官,即為農工商賈得聞聖教,亦不失為良民。易曰:“蒙以養正,聖功也”。源清者流必潔,關係誠非淺也。立人達人貧儒亦逐處可行強怒而行便是近仁...
1882年5歲時進入他父親章藹士所開的蒙館讀書,由他父親授讀“四書”、“五經”約六七年,奠定了他堅實的漢學基礎。17歲時,自習鑽研算學,到21歲時便輯成《初步綜合算草》一冊。章鴻釗後來進而研究科學,自習算學實為始基。求學經歷 1899年考中秀才後,應邀當私塾教師數年。1902年以第一成績考入上海南洋公學...
六 餘論:《四書箋解》與《四書訓義》/93 讀《論語》第三章 船山《論語》詮釋中的理氣觀/105 一 理氣無分體,德才有合用/106 二 以理治氣,以理養氣/111 三 天命之理與氣數之命/114 第四章 船山氣質論與氣質人性論/119 一 質以函氣,氣以函理/119 二 形質之體與形後之氣/124 三 “性善...
著述主要有《顧氏小史》《金陵古今圖考說略》《客座贅語》《遁園漫稿》《中庸外傳》《四書私箋》《雪堂隨筆》等。《客座贅語》,共10卷,採用筆記體。多載南京方言、服飾、戶口、徭役、人物、士習等故實,而於嘉靖、萬曆年間社會經濟、民情風俗的變化,尤為注意。此外也輯錄一些與南京有關的故事傳說。後來的甘...
第五三冊:溫晉城《孟子會箋》第五四冊:繆天綬選注《孟子》國學編輯社、杜天糜修訂《廣注孟子讀本》第五五冊:胡毓寰《孟學大旨》林亨理《四書解義適今一孟子》趙正平《孟子新解》第五六冊:向紹軒《大學與中國民族文化》李喆元《聖證大學句釋》葉 深《大學新詮》邵鳴九《大學六講》史本直《大學讀本》天...
第五三冊:溫晉城《孟子會箋》第五四冊:繆天綬選注《孟子》國學編輯社、杜天糜修訂《廣注孟子讀本》第五五冊:胡毓寰《孟學大旨》林亨理《四書解義適今一孟子》趙正平《孟子新解》第五六冊:向紹軒《大學與中國民族文化》李喆元《聖證大學句釋》葉 深《大學新詮》邵鳴九《大學六講》史本直《大學讀本》天...
少年時期,他刻苦用功,績學勵行,除重點攻讀“四書”“五經”外,於天文、歷算,地理、兵法等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同時學友中甚為傑出,深得學界耆宿的讚賞,預言此子日後必成大器。不久,樹聲即以博學冠群,錄取為縣學廩膳生員(簡稱為廩生),就是可以獲得朝廷錢糧資助的優秀生員。正常途徑一般都是經過科舉考試...
《皇清經解續編》 (清)王先謙輯 光緒十四年(1888) 江陰 南菁書院 刊本 九經誤字 一卷 (清)顧炎武撰 FB.734:54.1(1) 周易稗疏 四卷 (清)王夫之撰 FB.734:54.1(2) 詩經稗疏 四卷 (清)王夫之撰 FB.734:54.1(3) 春秋稗疏 二卷 (清)王夫之撰 FB.734:54.1(4) 四書稗疏 三卷 (清)王夫之撰 FB.73...
鄭道明(1701-1774)字希濂,號松岡,安徽懷寧人。乾隆丙辰副榜貢生。【續箋山房集略】是編皆其讀書劄記之文。卷一曰理氣解略,卷二至卷四曰四書解略,卷五曰四書徵略,卷六至卷八曰四書疏略,卷九曰洪範解略,卷十曰春秋解略,卷十一至十四曰經史解略,卷十五曰明史論略,卷十六十七曰明史綱目述略,卷...
14(經) | 四書待問 | (元)蕭鎰撰 | 14(經) | 讀論語叢說 | (元)許謙撰 | 14(經) | 讀中庸叢說 | (元)許謙撰 | 15(經) | 樂書要錄 | (唐)武則天撰 | 15(經) | 四書箋義 | (宋)趙德撰 | 16(經) | 爾雅新義 | (宋)陸佃撰 | 17-18(經) | 隸韻 | (宋)劉球撰 | 19(經)...
雨蘇經解殘本四種六十卷 東坡先生易傅九卷 東坡先生書傅二十卷 穎濱先生詩集傅十九卷 穎濱先生春秋集解十二卷 重刻內府原版張閣老經筵四書直解指南二十七卷 新鍥皇明百大家總意四書正新錄六卷 四書湖南講九卷 論語商二卷 四書經學考十卷補遺一卷 四書考二十八卷四書考異一卷 樂律全書殘本八種二十九種 律呂精義...
第75冊四書纂箋二十八卷(元)詹道傳撰 第76冊四書辨疑十五卷(元)陳天祥撰 第76冊日講四書解義二十六卷(清)庫勒納等撰 第77冊經典釋文三十卷(唐)陸德明撰 第78冊五經文字三卷(唐)張參撰 第78冊九經字樣一卷(唐)唐玄度撰 第78冊羣經音辨七卷(宋)賈昌朝撰 第78冊六經奧論六卷(宋)鄭樵撰 第78冊六經...
日講四書解義二十六卷康熙十六年十二月八日 皇帝御製序曰朕惟天生聖賢作君作師萬世道綂之傳即萬世治綂之所系也自堯舜禹湯文武之後而有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自易書詩禮春秋而外而有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之書如日月之光昭於天岳瀆之流峙於地猗歟盛哉葢有四子而後二帝三王之道傳有四子之書而後五經之道備四子之書得五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