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稱四念處或四念住。小乘行人於五停心觀之後修四念處觀。依五停心以止行人之亂心,即是禪定,依四念處以發行人之觀慧,即是毗婆舍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念處觀
- 也稱:四念處或四念住
- 身念處:觀察身體為不淨物
- 受念處:觀察感受
也稱四念處或四念住。小乘行人於五停心觀之後修四念處觀。依五停心以止行人之亂心,即是禪定,依四念處以發行人之觀慧,即是毗婆舍那。
也稱四念處或四念住。小乘行人於五停心觀之後修四念處觀。依五停心以止行人之亂心,即是禪定,依四念處以發行人之觀慧,即是毗婆舍那。...
四念處是指四個安頓心念的處所,又稱為四念處觀。為什麼把它稱為四念處觀呢?因為它並不純粹在於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種法觀察四念處來破除四種顛倒,故稱為四...
別相念處,佛學術語,七方便之第二。佛學術語,七方便之第二。身為不淨,受為苦。心為無常,法為無我,各別觀身受心法之四者,而破淨樂我常之四顛倒見也。見四...
《五停心·四念處》是2011年華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聖嚴法師。...... 《五停心·四念處(聖嚴法師禪修精華6)(紀念珍藏版)》主要介紹了:五停心觀於四...
《五停心·四念處:聖嚴法師禪修精華6》是2011年2月1日華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聖嚴法師。...
佛教術語,新譯家謂之總相念住。小乘三賢之第三,一切之有漏法,於總相觀為苦空無常無我也。是非別別觀四念處後則不能也。(參見:四念處觀)1 ...
1.指小乘之暖、頂、忍、世第一法。聲聞乘行人修五停心觀及四念處觀之後,接著須修四諦觀。當無漏智火將生,心中光明啟發之時,名為暖位;進而智慧增長,達於...
阿姜念,畢生秉承師志,弘揚四念處內觀禪法,達四十年。阿姜念在34歲那年,有感於修行必得在"當下所緣",才能見到無常,於是遍訪老師,經過緬甸來到泰之維拉薩比丘...
一、信根:謂信於正道及助道法,則能出生一切無漏禪定解脫,是名信根。(正道者,即四念處觀也。助道者,即五停心之觀也。無漏者,因修禪定不落生死也。)...
放鬆與攝念專一 六塵 八識 禪那 奢摩他(止) 毗婆舍那(觀) 三摩地(三昧) 般若 第三章 禪觀四法門 一、四念處觀 (甲)觀身不淨 (乙)觀受是苦 (丙)觀...
這是佛菩薩大人用四念處的道理,勸導我們應該趣向於出世間--常、樂、我、淨的境界。“四念處”就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四念處就是...
;觀入出息,稱數息觀;觀身不淨,稱不淨觀;觀諸行無常,稱無常觀;觀諸法無我,稱無我觀;觀四非常,稱非常觀;觀五停心,稱五停心觀;觀四念處,稱四念處觀。...
四攝莊嚴念處莊嚴正勤莊嚴神足莊嚴五根莊嚴力莊嚴覺支莊嚴正道莊嚴止莊嚴、觀莊嚴方便莊嚴十力、無畏、十八不共十善業道經節要——附說十惡果報...
業障深重多懺悔,四念處觀常憶念。法師結合自身的修學體驗,用種種生動的例子深入淺出的闡明學教與參禪的關係,贏得了聽眾的好評。...
十二因緣觀比起四聖諦、四念處觀要來得深細,這不是阿羅漢之所能知。但是不論阿羅漢或辟支佛都已經永斷妄念妄想。因為四住地的煩惱已經斷盡的緣故;梵行已立,...
雷迪西亞多力主推動四念處直觀法門,尤其是以“受念處”為入手,他並自巴利...但他似乎是在這時候開始以緬甸的傳統方式練習內觀(Vipassana):專注於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