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摘要
1997-2003年,為滿足國家對金資源的巨大需求,同時積極探索解決地質勘查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後單位面臨的困境,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區域地質調查隊在對1:20萬區調資料二次開發和區域成礦規律研究的基礎上,選定了四川省木里縣梭羅溝地區作為金找礦靶區,在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的支持和指導下,區調隊容大礦業公司根據地質、地貌綜合研究,科學部署開展了地質填圖、水系沉積物測量、土壤測量等工作,成功發現長3.89 km、寬200—300 m的Au異常帶和18個Au礦(化)體。2004年後,合資成立“木里縣容大礦業有限公司”,斥巨資進行進一步勘探評價,最終勘探評價了梭羅溝大型金礦。梭羅溝金礦是甘孜-理塘結合帶發現的第一個新類型大型獨立岩金礦床,填補了甘孜-理塘結合帶大型金礦的找礦空白,是四川省除東北寨金礦外的最大的岩金礦床,也是四川省近十年來發現的最大的岩金礦床。 1.通過系統勘探和科研查明了礦床規模及成因。礦區圈定礦體7個,單礦體長度150~1 020 m,厚度一般2.19~31.21 m,最厚可達122.22 m。“中礦聯儲評字[2009]78號”評審認定金資源量為47.16噸(已在國土資源部備案(國土資儲備字[2009]336號)),平均品位3.33×10-6。為大型金礦。礦床具典型的Au-As-Sb-Hg中低溫元素組合。成因上,甘孜-理塘結合帶內“瓦能蛇綠混雜岩組”玄武質凝灰岩及熔岩為金礦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形成礦源層。近東西向斷裂構造(F1)既是導礦斷裂——為成礦熱液運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亦是容礦構造——在多期活動中應力擴展形成容礦空間,提供了礦液沉澱的場所。 2.對礦石選冶性能開展研究,獲得較高回收率。礦床礦石分氧化礦與原生礦兩種。通過選冶試驗確定了最佳選冶工藝、氧化礦石浸出率84.45~93.03%,原生礦浮選回收率86.12~96.43%,可獲得56.6~60.2×10-6的金精礦。 3.總結了“梭羅溝式金礦”的地質、化探、槽探、物探綜合找礦模型和利用Au/S比值判定氧化礦與原生礦的方法。科研類比指出在礦區外圍甘孜-理塘成礦帶上仍有良好找礦前景。 梭羅溝金礦的成功勘探和評價取得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氧化礦經幾年開發,為國家、社會創造利稅近億元,為木里藏族自治縣開發礦業經濟、礦業興縣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對扶持老、少、邊、窮地區脫貧致富,振興民族地區經濟、促進就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同時,梭羅溝金礦的勘探評價促進了礦床科研。以本項目為基礎,帶動了科研項目“甘孜-理塘構造帶梭羅溝式金礦成礦條件、成礦模式與遠景預測研究”的立項和實施。利用新建立的找礦模型,在礦區深部找礦、生產勘探中獲得重要進展。在梭羅溝外圍新發現俄堡催、挖金溝、巴地新窪等中小型金礦,其中俄堡催、巴地新窪已進入開發階段。以上成果使木里地區有望成為我國又一個金礦聚集區,形成一個新的金礦開發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