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府關於下達200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的通知

四川省政府關於下達200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的通知

《四川省政府關於下達200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的通知》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於2001-04-27發布的地方法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政府關於下達200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的通知
  • 發布單位:82102  
  • 發布文號:川府發[2001]16號  
  • 發布日期:2001-04-27
【生效日期】2001-04-27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檔案來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下達
200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的通知
(二00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川府發〔2001〕16號)
《四川省200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已經省九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批准。各地、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全省計畫會議部署,認真安排和實施好2001年的各項計畫。
2001年是執行“十五”計畫的第一年,也是實施國民經濟發展第三步戰略目標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2001年)的經濟計畫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2001年全省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努力實踐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適應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切實抓住機遇,積極應對挑戰,繼續擴大內需,以跨越式發展為主題,以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繼續保持經濟快速增長勢頭,不斷增強發展後勁,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民主法制建設,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經濟加快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紮實推進新的跨越。為此,2001年的經濟計畫工作要圍繞農民增收,調整最佳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大力調整工業結構,提高工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繼續加大投資力度,加強項目建設與管理;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大力發展服務業,加快推進服務業的產業化、市場化和社會化進程;深化各項改革,促進體制創新;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全面實施“科教興川”戰略,加快推進社會事業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加快城鎮建設,提高城市化水平;認真貫徹落實基本國策,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現將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2001年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巨觀調控目標
(一)國內生產總值4310億元,增長8%。其中,第一產業增長3.1%;第二產業增長9.5%;第三產業增長9.2%。
(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
(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
(四)出口總額增長15%。
(五)地方財政收入增長9%。
(六)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2。
(七)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
(八)人口自然增長率6.5‰以內。
今年(2001年)經濟成長率按8%安排,既考慮了加快發展的需要,也適當留有餘地,主要是為結構調整挪出一定空間,防止不顧市場需求和經濟效益,片面追究速度,盲目搞低水平重複建設。當前國際國內環境有利因素很多,經過努力,8%的預期目標是一定能夠完成和超額完成的。各地要從實際出發,制定符合本地經濟發展情況的計畫,不盲目攀比,把主要精力轉到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上來。
二、200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實現2001年國民經濟各項調控目標的任務十分艱巨,各地區、各部門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努力做好以下各項工作。
(一)圍繞農民增收,調整最佳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
當前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要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圍繞農民增收,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確保糧食總產量穩定在3500萬噸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70元以上。要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堅持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餘糧,繼續落實好優質優價政策。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最佳化農產品品質、品種結構,提高優質品種的比例;大力發展畜牧業,將畜牧業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提高到43%;加大農業產業化力度,積極推行“公司加農戶”、“訂單農業”等新形式;促進鄉鎮企業健康發展,把鄉鎮企業的發展方向和重點切實轉到農副產品的精、深加工上;繼續抓好勞務輸出,力爭實現勞務輸出470萬人次。搞好農業科技、農業信息和農業市場三個服務體系的建設,切實提高農產品質量,培育一批全國性和區域性市場,引導農民參與市場競爭。深化農村改革。在抓好雙流、安岳、萬源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大力推進鄉鎮機構改革;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探索土地經營權流轉制度改革。
(二)大力調整工業結構,提高工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
繼續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大力推進工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保持工業的快速增長,確保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利潤增長12%以上。著力培育壯大支柱產業。突出重點,發揮優勢,把發展支柱產業的各項重大舉措進一步落實到產業、產品和企業上;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全年技改投資180億元,增長12%,支柱產業的增長幅度高於全省工業平均增幅2個百分點以上。加快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進程,關鍵要抓好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增長20%以上。重點抓好1000噸多晶矽、福地--紅光大螢幕彩色顯像管等重大項目的建設;加快現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實現“三網融合”;加強信息技術特別是網路技術的推廣和套用。大力發展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要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高效節能和環保技術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大力抓好鑭系光學玻璃、國家一類抗結核新藥第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建設;鼓勵企業採用高新技術加快傳統產業改造,重點做好25項“雙高一優”技術改造項目,80戶重點優勢企業都要建立和完善技術開發中心。加大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力度。圍繞壯大80戶優勢企業,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大企業、大集團;進一步放寬搞活中小企業,重點支持100戶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淘汰一批落後的生產能力,注意防止新的低水平重複建設。
(三)繼續加大投資力度,加強項目建設與管理。
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切實提高投資效益,努力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40億元,增長10%的任務。把握好投資方向,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繼續加快農林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礎設施和環保、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中央直屬儲備糧庫、經濟適用住房的建設,大力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高技術產業化,加強科技、教育、旅遊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一批重大骨幹項目的竣工、建設和開工。基本建成二灘送出工程、蘭成渝輸油管道工程,建成成都繞城高速公路、達萬鐵路等路段,完成雙流機場、瀘州機場改擴建工程和綿陽機場建設,基本完成17個城市的電網改造,全面完成180個縣(市、區)農村電網改造任務等;加快建設內昆鐵路電氣化、金筠、瀘納鐵路、成南和綿廣高速公路、樂山菲尼克斯三期等項目;開工建設紫坪鋪水庫及南充至廣安等高速公路;加快推進“西電東送”、武引二期、升鐘二期、亭子口水庫、成都城市軌道交通一期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切實抓好國債項目的建設和管理。到年底,國債項目累計要完成投資600億元以上,占總投資的比例要達到85%。進一步加大國債項目審計和重大項目稽察力度,嚴肅查處違法違紀行為,防止出現“豆腐渣”工程和“鬍子工程”。積極鼓勵社會投資。要從體制和機制上入手,加強產業導向,放寬投資領域,研究投資政策,拓寬融資渠道,改善服務環境,切實保護社會投資的合法權益,努力促進投資增長。
(四)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努力改善人民生活。
要繼續實施和完善各項鼓勵消費的政策,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完善鼓勵消費的各項政策,繼續清理和取消抑制消費的規定。積極推進消費體制改革。加快收入分配貨幣化進程,建立健全個人信用制度,大力發展消費信貸;加快建立廉租房保障供應體系,加大經濟適用房的建設力度;進一步推進住房改革,加快開放住房二級市場。努力改善消費環境。大力整頓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和價格欺詐行為,淨化市場環境;繼續加強城鄉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實現城鄉用電同網同價,為擴大消費創造必要條件。安排好人民生活。切實做到“兩個確保”,努力提高城鎮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力爭使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300元,增長7.5%。繼續執行各項促進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優惠政策,今年(2001年)力爭20萬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堅持開發式扶貧,加大以工代賑力度,力爭再脫貧60萬人。
(五)以旅遊業為重點,大力發展服務業。
大力發展服務業,加快推進服務業的產業化、市場化和社會化進程。保證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2%以上。大力發展旅遊業,圍繞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兩條主線,加快九寨溝、黃龍、海螺溝等國家級旅遊風景區的開發,開工建設臥龍中華熊貓園、廣漢三星堆的進出主通道。全年力爭實現旅遊總收入310億元,增長20%。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現代服務業的服務水平和科技含量,加快發展信息、金融、保險、會計、諮詢、法律服務等行業,大力培育中介機構和要素市場;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服務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服務業。推進服務領導的改革,儘快適應加入世貿組織的要求,打破服務行業中的壟斷經營,放寬市場準入限制,引入競爭機制,促進民間資金和外資投向服務業。
(六)深化各項改革,促進體制創新。
切實加快改革步伐,積極推進體制創新。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積極推動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儘快完成86戶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公司制改造。完善和整合經濟調控槓桿,加大對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快財政改革步伐,進一步調整和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集中預算內外資金辦大事;堅持依法納稅,加強稅收征管;改進金融服務,規範金融秩序,堅持農村信用社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的方向,解決好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理順價格關係,加快價格法制建設。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健全投資風險約束機制,嚴格執行項目資本金制度和項目法人責任制,逐步形成“企業自主決策,銀行獨立審貸,政府巨觀調控,發展資本市場,強化監督管理,健全中介體系”的新型投融資制度。加快所有制結構調整,大力扶持發展非國有經濟。積極推進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做到進而有為,退而有序;大力發展非國有經濟,實行國民待遇,保護合法權益。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認真組織好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試點工作,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障資金,加快建立獨立於企事業單位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擴大城鎮社會保險覆蓋範圍,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基本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加大政府機構改革力度。積極穩妥地推進全省各級地方政府的機構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努力實現政企政事分開,大力減少對經濟事務的行政審批,建立政務公開、運轉協調、行為規範、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
(七)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抓住當前國際國內經濟環境明顯改善和我國即將加入世貿組織的有利時機,研究和熟悉世貿組織規則,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繼續貫徹落實鼓勵出口的各項政策措施。爭取有自營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達到1000家以上,進一步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大力支持高新技術產品、機電成套設備、醫藥等高附加值商品出口。擴大利用外資規模,提高利用外資質量。進一步放寬投資領域,積極引導外資投向我省的農業、生態環保、基礎設施、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提高外資項目的技術含量。實際利用外資計畫11億美元,增長15%。堅持對內開放和“走出去”相結合。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加大“東引西聯”力度,引進內資要達到140億元以上。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特別是開發中國家投資辦廠,合作開發資源,擴大勞務輸出。努力創造對外開放的良好環境。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轉變作風,提高效率,信守契約,努力塑造並提升對外開放的整體形象。
(八)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全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經濟成長與社會進步協調發展的方針,大力促進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環保等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以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綿陽科技城建設為重點,推廣重大科技成果40項,力爭高新技術產業實現銷售收入550億元;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構建以企業為主體、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依託、社會科技服務機構為中介、政府積極推動的科技創新體系。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面推進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最佳化資源配置,著力推進素質教育,擴大高等院校辦學規模和招生人數,改善高等院校辦學條件,今年(2001年),全省地方屬普通高校計畫招生9.2萬人,增長26.2%;繼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發展各類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實施《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畫》。加強各項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四川出版大廈和省圖書館新館建設。力爭開工建設四川博物館、四川廣電中心、四川青少年體育活動中心、巴金文學藝術院等文化設施。加快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經濟發展。今年(2001年)要基本建成小關子和冷竹關水電站,基本完成牧區“人草畜”三配套和民族地區基層政權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九寨黃龍支線機場、鷓鴣山隧道等項目;開工建設大橋水庫灌區、福堂水電站等項目。加快建設長江上游的生態屏障。繼續抓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以及生態綜合整治三大工程,今年(2001年)力爭完成退耕還林還草5.5萬公頃、植樹造林33.3萬公頃,對100個水土流失重點縣的綜合治理要有明顯進展。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進一步強化環境保護,控制和治理工業污染,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66%、工業煙塵排放量減少到48萬噸。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節水型的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切實保護好耕地,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嚴格控制人口增長,努力提高人口素質,全省總人口控制在8660萬以內。
(九)加快城鎮建設,提高城市化水平。
加快城鎮建設,最佳化城鄉經濟結構。今年(2001年)城市化水平力爭提高到20%。按照我省城市化的發展方針,認真做好城鎮布局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繼續完善成都特大城市的功能,積極發展綿陽、攀枝花等大城市,加快發展一批中小城市。大力發展小城鎮。按照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科學規劃,規模適度,注重實效的原則,加快發展小城鎮。今年(2001年)在繼續抓好601個城鎮試點的同時,新啟動300個小城鎮試點。加強對城鎮化發展的政策支持。堅持生產力適當集中布局,廣辟投融資渠道,完善用地政策,改革戶籍管理制度,積極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有序轉移,努力推進城鎮化進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