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是在四川大學最古老的系科——歷史系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現下轄歷史系、考古系、古籍整理研究所、歷史研究所等4個系所和城市研究所、人類學研究所、東西方社會文化比較研究中心、長江文明研究中心、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具備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三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專門史、歷史文獻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四川省省級重點學科(中國古代史與考古學、世界史),教育部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教授:30餘名
  • 博士生導師:24人
  • 副教授:20餘名
  • 院長霍巍
  • 地區: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
  • 本科專業:歷史學、考古學、博物館學
學院介紹,辦學環境,研究所、中心,專業設定,考古學,中國古代史,世界史,文物與博物館,中國近現代史,專門史,歷史文獻學,會展經濟與管理,旅遊管理,研究領域,

學院介紹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專業設定全面,現有歷史學、考古學、博物館學3個本科專業;擁有中國古代史、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門史、中國近現代史、歷史文獻學、世界史等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以及歷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教育部藏學研究基地。
四川大學歷史學科具有悠久的學科傳統,可以追溯至清末的尊經書院和四川高等學堂。1902年四川高等學堂開設外國歷史公共科。1910年,四川大學的前身之一存古學堂即設有經學、史學、辭章等科,其中史學科發展成為歷史系,迄今已逾百年。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碩士生導師46人。在長達百年的辦學實踐過程中,形成了平實、穩健、謹嚴、求新的學術傳統,人才眾多,碩果纍纍,在國內學術界備受矚目。改革開放以來,學院為國家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1000餘人,本科生1682多人。近五年獲得國家和部省級科研項目100餘項,經費總計1176.68萬元,發表學術論文1555篇,出版專著227部、其中教材18部。獲得各種獎項100餘項,省部級以上重要科研獎項30餘項、教學獎5項。其中有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提名1篇,獲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1名,教育部全國優秀教師2名,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2名。
學院現有中外文藏書近10萬冊和多種刊物,現代化辦公教學設備齊全,為專業學習和研究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
四川大學旅遊學院前身為四川大學旅遊系。本專業在國內同行中起步較早,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歷史系基礎上設定了旅遊文化與管理專業,招收專科學生。1992年起,在歷史專業本科中正式開設了旅遊管理與文化方向。1996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正式增設旅遊管理本科專業。1997年,旅遊系建制。2000年7月12日四川大學旅遊系升格為四川大學旅遊學院。
學院現設有四個系及一個研究所:飯店管理系、旅行企業管理系、旅遊規劃及景區管理系、旅遊文化系,及旅遊規劃與開發研究所。目前每年平均招收本科生60餘人,碩士研究生40多人。學院具有多學科交叉滲透的綜合學術優勢,有堅實的學科理論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在旅遊資源尤其是人文旅遊資源的規劃與開發方面有相當的理論造詣和實踐經驗,曾先後主持參與了十餘項地方旅遊發展規劃和旅遊課題研究,目前學院已出版專著和教材20餘部,發表相關學術論文近80餘篇,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學院現有教師18名,其中高級職稱者7人,占總數的38.8%;博士3人,占16.7%,在職博士生5人,今後兩三年內博士比例將達到44.4%;中青年教師占教師總數的94%。全校教學與科研人員中,高級職稱者比例在48.28%左右,博士比例在26.8%左右。相比之下,該院在全校範圍內的“雙高”比例並不低。由於中青年教師占絕大多數,所以可以預期今後幾年內該院“雙高”人數將繼續攀升(這還未將引進人才計算在內)。此外,還有部分教師曾在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國留學或進修。概而言之,本學院師資隊伍特點體現為:職稱、學歷“雙高”比例較高、專業門類齊全、年齡結構合理。教師專業包括旅遊經濟、工商管理、旅遊規劃、專業外語、博物館學、建築學、宗教學、考古學、歷史學、生態學等等。這樣一支隊伍可謂教學科研力量雄厚,具有較強的發展後勁。近三年來,為國家培養碩士研究生37人,本科生144人。
旅遊管理碩士學位授予點是四川省最早設立的旅遊類學科碩士點,專業設定全面,有一定的學科優勢,在中國西部高校旅遊學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該院共有旅遊資源規劃與開發、旅遊企業管理、飯店管理、旅遊文化4個研究生研究方向。
旅遊學院起步較晚,但起點高、人才眾多,近年來取得了多項學術成果,受到同行的矚目。據不完全統計,本學院近年出版專著20餘部,發表論文85篇左右,提交相關部門審定通過的調研計畫30餘份。同時獲得各種獎項20餘項,其中“旅遊管理專業教學改革與區域旅遊經濟的成功結合”獲得四川省普通高校教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學院擁有較完備的教學科研設備,現有中外文藏書10餘萬冊和多種刊物,有微機室、閱覽室、資料室各1個,多媒體教室1間以及現代化設備的學生實驗用房,為專業學習和研究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辦學環境

考古技術實驗室擁有實驗用房5間(望江校區文科樓425、426、427、428、校史館一樓B110室),建築面積140平方米,分別用作測繪技術室、影像技術室、數據處理室、文物修復室和教學標本室。新添置的儀器設備包括全站儀(包括標準配件)、田野測繪軟體、GPS+GIS採集系統(包括軟體、配件)、GIS數據分析軟體、攜帶型雷射測距儀、海拔表、GPS手持機等,可基本滿足本科教學實踐和現代考古作業中野外測量、繪圖、信息採集、標本分析、數位化處理等需要。

研究所、中心

中國藏學研究所。成立於2000年。系教育部文科重點基地。詳細內容請參見本書“科學研究”部分的相關內容。
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於1983年。系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實體性研究所。主要從事全宋文的整理、出版和宋代文化研究。有全國不可多見的、藏書十分豐富的資料庫。該所在宋代文化研究領域有深入研究,出版了規模巨大的學術成果。
歷史研究所。成立於1980年。系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系所合一研究所,有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研究、世界史研究、考古學研究、史學史與史學理論研究、西南民族史研究、專門史研究、文獻學研究等8個方面。在先秦史、魏晉南北朝史、專門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西南民族史等研究領域有眾多全國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
城市研究所。成立於1990年。有中國城市史、區域城市比較研究和城市發展與規劃研究等方向。城市史研究和區域城市比較研究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已出版了多部填補空白的力作。
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於2000年。有蜀文化與巴文化研究和區域文化交流研究等方向。近年發表和出版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學術成果,在同類研究中處於一流水平。
人類學研究所。成立於2005年。由一批青年教師籌備而成,得到了學校和國內外眾多同行專家的支持。
三國文化研究中心。有三國文化研究、三國志校注與研究等方向。其研究成果受到了日本、韓國和北歐國家的關注,研究水平居全國前列。
旅遊規劃設計研究所。成立於2000年。先後承擔了省市科研項目21項,已經主持或參與完成地(市)級和縣級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及旅遊行銷策劃16項。學院教師已編寫出版專著20餘部,在全國核心期刊和重要報刊上發表論文80餘篇,提出了許多對地方旅遊發展有價值的觀點。其中省級教改課題“旅遊管理課程體系改革與區域旅遊發展的成功結合”階段成果獲2000年四川省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四川大學校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旅遊經濟管理培訓中心。成立於1998年。它積極為各旅遊企業和旅遊行政管理部門進行崗前培訓和職培訓,已先後為省、地(市)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和旅遊企業培訓中高層管理人員及員工5000餘人。

專業設定

考古學

四川大學於1960年設立考古學專業,著名考古學家徐中舒、馮漢驥、童恩正等曾長期執教於此,是我國大陸地區最早設定考古學學科的大學之一,也是中國西南地區唯一具有考古學與博物館學本科、碩士(包括學術碩士與專業碩士)、博士、博士後等全系列專門人才培養體制的綜合性重點大學。
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是教育部核准的考古學一級學科授權點(2011),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全國首批博士點(1981),國家歷史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1995),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2000),“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2002),四川省重點學科(1996),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藏學研究所(2000),教育部“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文化遺產與文化互動”平台、“南亞與中國藏區”平台(2004),“區域歷史與民族”(2010)平台、國家重點學科歷史文獻學、專門史的重要支撐學科。考古學系設有考古技術、博物館學、文物保護、微痕分析、動物考古、體質人類學等6個實驗室和專業圖書資料室、文物標本室各1個。實驗室及資料、標本室總面積1250平方米,其中實驗室面積900平方米,資料、標本室面積250平方米。擁有三維掃瞄器、全站儀、體視顯微鏡、GIS等儀器設備及套用軟體100餘台/套。
四川大學考古學系現有專(兼)任教職員2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4人、講師7人,教輔人員2人,其中獲得博士學位的教師16人。主要在中國考古學、西南民族考古、田野考古技術、科技考古與文物保護、宗教及藝術考古學、中外文化交流考古、博物館學理論、館藏文物管理與研究、文化遺產及民族文物保護、博物館展覽陳列等方面開設有不同學制的專業課程。
四川大學考古學長期以來形成的學科特色與傳統優勢,集中體現在歷史時期考古學領域,如漢唐時期考古學、歷史時期考古學理論與研究方法、考古文獻學、中國考古學史、中外文化交流研究等,均具有國內公認的重要影響力;西南考古方向中的西藏考古、巴蜀考古等在全國居於領先地位;道教考古、藏傳佛教考古亦具有國內首創地位或領先水平。在考古學一級學科下設有“中國史前考古學”、“中國歷史時期考古學”、“文化遺產與博物館學”、“專門考古學”等四個二級學科和“西南考古”、“商周考古”、“宗教考古”、“美術考古”等四個重點教研方向。

中國古代史

四川大學是全國最早開展中國古代史教學和研究的大學之一,迄今已愈百年。已知與四川大學有源流關係的近代新式學校如四川大學堂(即四川高等學堂,1902)、四川通省師範學堂(1905)、四川存古學堂(1910)、國立成都高等師範學校(1912)、國立成都大學(1925)、國立成都師範大學(1927)、公立四川大學(1927)等,都能秉承巴蜀學術重視史學的傳統,積極開展中國古代史的教學和研究。在著名歷史學家徐中舒、蒙文通、繆鉞、任乃強、蒙思明、胡鑒民、吳天墀等一大批卓越學者的開拓和一代又一代眾多學者的辛勤耕耘下,四川大學的中國古代史教學和研究成就斐然,早已形成歷史學專業本科、碩士、博士和博士後等專門人才的完整培養體系。
四川大學中國古代史教研室所在的學科是教育部核准的中國史一級學科授權點(2011),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全國首批博士點(1981),國家歷史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1995),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2000),“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200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藏學研究所(2000),教育部“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文化遺產與文化互動”平台、“南亞與中國藏區”平台(2004)、“區域歷史與民族”平台(2010)。中國古代史教研室涉及的學科領域寬廣,包括中國古代史、考古學、歷史文獻學、專門史、民族學與歷史人類學、歷史地理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等,其中專門史和歷史文獻學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分別始於2002、2007年),中國古代史和考古學是省級重點學科(1996)。
目前中國古代史教研室共有18位老師,其中教授8人(內博導5人)、副教授5人、講師5人,獲博士學位的15人(另有1人尚在攻讀博士學位)。本教研室承擔本科生和研究生兩個層次的培養任務,要求歷史專業的本科生具備優良的中國古代史基礎、相關學科素養及專題史知識,以及初步的治史能力和其它社會工作的能力;歷史專業的研究生具備紮實深厚的專業知識和理論素養,以及獨立從事史學研究、教學和其它社會工作的能力。為此,教研室開設有《中國古代史》、《古代漢語》、《史學寫作》、《中國史學史》、《基本史籍導讀》等基礎課,以及斷代史、專題史和相關學科的選修課,還承擔學校諸如《中國歷史概論》、《中華文化》(歷史篇)等文化素質課,致力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全面合格的高素質人才。

世界史

四川大學是中國最早開始外國史教學和研究的大學之一。陳衡哲、何炳松、楊人鞭、盧建波、譚英華等外國史名家曾在四川大學執教。經過前輩學者的開拓和辛勤耕耘,四川大學的世界史教學和研究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目前已經形成了本科、碩士、博士和博士後四級完整的學科和人才培養體系。
四川大學世界史教研室是教育部批准的世界史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2011年),也是四川省重點學科。世界史教研室涉及的學科領域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西方社會文化史、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區域史和國別史等。
目前世界史教研室共有15名教師,其中教授7人(博導2人),副教授2人,講師6人。其中獲得博士學位的教師12人,大多數老師都曾在歐美著名大學攻讀學位或進修深造。本教研室承擔本科生和研究生兩個層次的培養任務,要求本專業的本科生接受嚴格的外國史基礎知識、外國語能力和相關的專業素養訓練,使他們初步具備獨立從事外國史研究和從事社會工作的能力。為此,世界史教研室開設了世界通史(古代、中古和近現代)、《專業英語》、《西方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等基礎課程;另外,還開設了區域史、專題史、國別史和相關學科的選修課。本教研室還承擔了《西方文化史》等校級文化素質課,努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努力,四川大學世界史教研室已形成鮮明的學科特色和研究專長。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文化史(特別是歐洲文藝復興研究)、西方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歐洲城市史、西方藝術史、中世紀和近代早期的歐洲史、中世紀和近代早期的中西交通比較交流、美國史、南亞區域史研究,其中一些領域的研究處於國內世界史學界的領先地位。
目前世界史教研室在世界古代史、世界中古史、世界近現代史、西方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專門史和國別史等學科方向均有權招收碩士生和博士生

文物與博物館

養系統掌握考古學與博物館學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有較高理論修養、較強的專業與實際工作能力,從事考古學和文博研究、高校文博學教學、考古發掘、文物收藏、鑑賞與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就業方向:到高等院校、博物館及文物保護等單位從事考古發掘與研究、文物鑑定保護、行政管理、文博及歷史類教學、編輯出版、公安內保及商檢等特種行業檢驗等工作。近年該專業畢業生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名列前茅,反映了學生綜合素質高的特色。

中國近現代史

含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方向。主幹課程:經典作家論中國近現代史、史學理論、中國近現代史專題研究、中國近代史史籍導讀、中國現代思想文化史專題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史籍導讀、中國現代史史料目錄學、辛亥革命史專題研究、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國國民黨史專題研究等。

專門史

含區域文化史、中國城市史、區域社會與經濟史方向。主幹課程:史學理論、中國近代史專題研究、區域文化史專題研究、中國城市史專題研究、中國文化史專題研究、中國文化史史料導讀、中國學術史專題、中國學術史史料導讀、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外學術交流史、西南民族史專題研究、區域社會與經濟專題研究、社會與經濟史史料學、中國城市史史料學。

歷史文獻學

含古文字學、宋遼金元歷史文獻研究、儒學文獻研究、計算機與歷史文獻著述處理研究方向。主幹課程:中國歷史文獻研究、中國目錄學、古籍整理學、文字音韻訓詁學基礎、檔案學理論與歷史研究、檔案館學理論與實踐、中國古代史科目錄學、檔案學方法與論文寫作、計算機語言及套用。

會展經濟與管理

會展經濟,是指由於會展業而帶動的相關產業,並形成商機無限的全新行業經濟。作為現代化服務業的門類之一,會展業能帶動交通運輸業物流業建築業商業廣告旅遊、金融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廣闊的發展前景和良好的發展機遇,為會展經濟與管理人才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已經成為各國經貿交流的重要渠道。隨著中國的入世,中國會展業需要立刻與國際接軌,迎接歷史的機遇和挑戰。而客觀上,中國會展業管理和運作模式相對滯後,會展行業的生存和發展歸根到底取決於獨特的設計理念和有效的管理,這就是人才的建設。我國會展業急需補充一批既具有現代設計理念,掌握會展設計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又具有現代管理知識的高等複合型人才。

旅遊管理

包括旅遊資源規劃與開發、旅遊文化、飯店管理、旅遊企業管理等4個研究方向,培養旅遊管理專業高層次的教學科研、規劃開發和旅遊管理人才。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外語、經濟學、管理學、旅遊資源規劃與開發、旅遊文化研究、旅遊管理研究、旅遊信息系統管理、旅遊行銷研究、旅遊政策與法規研究、中外飯店管理研究、國外旅遊研究、風景區管理、旅行社管理研究等,學制為3年,應修滿32學分。培養方式採取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更注重實踐培養。

研究領域

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設立於1998年,主要依託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具備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三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專門史、歷史文獻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四川省省級重點學科(中國古代史與考古學、世界史),教育部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截至2011年6月,已有37人出站,23人在站研究。
本流動站涵蓋3個一級學科,19個二級學科,可在以下研究方向提供合作:
一級學科 考古學
1、先秦考古
研究方向:(1)商周青銅器研究(2)新石器時代至夏商周考古
本專業領域內主要專家:彭裕商 羅二虎
2、秦漢——元明考古
研究方向:漢唐考古
本專業領域內主要專家:霍巍 羅二虎 白彬
3、考古學理論與考古學史
研究方向:(1)中國考古學史
本專業領域內主要專家:霍巍 白彬
4、文化遺產與博物館學
研究方向:(1)文化遺產(2)博物館學
本專業領域內主要專家:霍巍 羅二虎
5、專門考古
研究方向:(1)西南考古 (2)西藏考古 (3)宗教考古(4)美術考古
本專業領域內主要專家:霍巍 羅二虎 白彬
一級學科 中國史
二級學科
1、專門史
研究方向:(1)中國文化史(2)經學史(3)藏族史 (4)中國近現代經濟與社會 (5)中國城市與區域發展(6)中國城市發展通史 (7)當代中國城市發展研究
本專業領域內主要專家:羅志田 楊天宏 陳廷湘 劉復生 舒大剛 石碩 何一民 楊世文 徐君 王川
2、歷史文獻學
研究方向:(1)古文字學(2)宋代文獻 (3)宋遼金元文獻(4)儒學文獻(5)先秦文獻研究
本專業領域內主要專家:彭裕商 舒大剛 郭齊 楊世文 姚樂野
3、中國古代史
研究方向:(1)中國先秦史(2)宋史 (3)巴蜀文化研究
本專業領域內主要專家:劉復生 蔡崇榜 彭邦本 粟品孝
4、中國近代史
研究方向:(1)中國近代經濟與社會(2)近代中國的政治與政治制度(3)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4)中國區域社會經濟史(5)中國近代史
(6)中國近代司法史
本專業領域內主要專家:楊天宏 何一民 陳廷湘 李德英 王東傑 左衛民
5、中國現代史
研究方向:(1)中國現代經濟與社會(2)中國現代思想與學術(3)中國現代史(4)中國現代司法史
本專業領域內主要專家:楊天宏 何一民 陳廷湘 李德英 王東傑 左衛民
一級學科 世界史
二級學科
1、世界上古、中世紀
本專業領域內主要專家:張箭
2、世界近現代史
研究方向:近現代國際關係
本專業領域內主要專家:何平
3、史學理論與史學史
研究方向:中西歷史比較
本專業領域內主要專家:何平
4、整體史與專門史
研究方向:(1)西方文化史(2)歐洲城市史 (3)歐洲思想文化史(4)中西交通與比較研究(5)基督教史 (6)佛教史(7)伊斯蘭教史(8)中外農史
本專業領域內主要專家:王挺之 何平 張箭
5、地區史與國別史
研究方向:(1)南亞外交安全史(2)南亞經濟發展史(3)南亞民族宗教史(4)南亞社會政治史(5)中國與南亞關係(6)國際視野中的西藏問題
本專業領域內主要專家:李濤 文富德 張力 陳繼東
自主設立的二級學科
1、文化遺產與旅遊開發
研究方向:(1)文化遺產開發與管理研究
本專業領域內主要專家::王挺之 楊振之
2、文物學與藝術史
研究方向:(1)中國古代美術研究 (2)中國現當代美術研究
本專業領域內主要專家:霍巍 黃宗賢
3、中國儒學
研究方向:(1)儒學史研究(2)儒學思想研究(3)儒學文獻研究(4)儒學文化研究
本專業領域內主要專家:舒大剛 郭齊 楊世文
4、藏族歷史、經濟與社會發展
研究方向:(1)藏區經濟與社會 (2)藏彝走廊研究康藏社會研究 (3)藏漢交流與中國邊疆學
本專業領域內主要專家:石碩 徐君 王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