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杯藥

四大杯藥

四大懷藥是指古懷慶府(今河南省焦作市境內)所產的山藥、牛膝、地黃、菊花等四大中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大懷藥
  • 產地:古懷慶府(今河南省焦作市境內)
  • 包括:山藥、牛膝、地黃、菊花
  • 性質:中藥
概述,特點,背景,地理環境,獨有的外觀和質地,懷藥文化,

概述

菊花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懷菊就屬於藥用菊。祖國醫學認為,菊性寒,歷經寒暑,得天地之清氣,有清熟、解毒、祛風、平肝、明目等功效。根據中醫的傳統經驗,白菊花長於平肝明目,黃菊花多用於散風清熟。
因此,明目多用懷菊,清熟多用杭菊。神農本草經:'菊服之輕身耐老'。說明菊花有一定的補益作用。從漢代起,重陽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而今,菊花不但有清香之氣,使人神怡,而且有明目、祛暑的作用,可緩解兩眼昏糊、頭暈、頭痛等。將菊花曬乾,裝入布袋中作枕芯,名'菊花枕',枕之使人聞到芳香,有清腦明目,降低血壓之功。《本草綱目》就有'菊花作枕明目'的記載。

特點

懷慶府(今河南省焦作市境內)歷史上以盛產“四大懷藥”聞名於世,特有的土壤與氣候條件,造就了“四大懷藥”獨特的藥性和極高的保健價值,歷史上不僅有貢品之榮,而且被歷代中藥典籍所稱道四大懷藥,是指地黃、山藥、牛膝、菊花。山藥古稱“薯芋”,具有甘寒入脾、潤血歸肺、養胃健脾、止瀉固精、滋陰壯陽、除寒熱邪氣、補心血不足等功能,是一種較好的滋補藥。地黃又名“地髓”,塊大、油性大,是治病營養的好藥。牛膝,因其基部有節似牛膝而名,具有利尿、強精、通精之功效。菊花,乾、葉、莖、根、花都可入藥,性微寒,味甘苦,具有殺菌消毒、清熱、解渴、平肝明目等功效,且含有豐富的菊花色素、維生素A、B和胺基酸以及大量的揮髮油,有味濃、煎煮不敗的特點。“四大懷藥”不僅在國內頗有名氣,而且也深受海外人士的盛讚。

背景

常言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生一方草藥。這句話好像是專為鐘靈毓秀的焦作量身定製的,韓愈、李商隱、司馬懿、朱載堉等在中華文明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無一不是燦若星辰,因焦作古稱懷慶府而得名的地域特產“四大懷藥”:懷山藥、懷地黃、懷菊花、懷牛膝,更以藥材地道、療效神奇成為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的瑰寶,獨領風騷數千年。

地理環境

焦作,夏時稱“覃懷”,後稱“懷州”,元稱“懷孟路”,明清為“懷慶府”。今原懷慶府屬地建為焦作市(《中華文明懷川尋根》)。北依巍巍太行山,南臨滔滔黃河形似牛犄角的一片平川,世稱“牛角川”,而“懷”貫地名之始終,或許取的就是太行與黃河的懷抱之意。“牛角川”的平原也因之被稱為“三百里懷川”,採擷了黃河上游各個地區不同地質條件的豐富營養,又吸納了太行山岩溶地貌滲透下來的大量微量元素,加上太行山的蔽護,集山之陽與水之陽於一體,土地疏鬆肥沃,排水快捷,雨量充沛,水質奇特,光照充足,氣候溫和。“春不過旱、夏不過熱、秋不過澇、冬不過冷”的氣候環境,最適宜山藥、地黃、牛膝等蓄根類藥材的生長;菊花雖以花瓣入藥,但其生長環境也與懷川的氣候與地理環境相吻合。相傳上古時代,炎帝神農氏身患重病,為醫治,他帶領文武百官,妻室家眷,跋山涉水,廣走民間。在一個秋高氣爽、晨氣沁脾的季節,神農氏一行來至懷川時,當看到綠葉如蓋、花團錦簇的美好景色和秀麗奇絕的靈山(今之神農山)風光時,大發感嘆:“真乃神仙福地,藥山矣!”遂在此辨五穀嘗百草,登壇祭天,終得四樣草根花蕊和水服之,不日痊癒。又令山、地、牛、菊四官護值,因人而得名“山藥、地黃、牛膝、菊花”。這也就是後人所傳“四大懷藥”的最早起源。傳說是美麗的,而焦作境內沁陽神農壇風景區的老君窪一帶,至今還保留有“山藥溝”、“地黃坡”、“牛膝川”、“菊花坡”等古地名。

獨有的外觀和質地

有史料表明,自公元前734年封建諸侯衛桓公以懷山藥為貢品進獻周王室起,據此可以推斷,古懷慶府的人民,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把四大懷藥培育成獨有的外觀和質地,再加以精式炮製一脈相傳,把四大懷藥的歷史演繹了將近3000年。公元前608年,魯宣公又以懷地黃向周王室進貢;後又將懷牛膝、懷菊花列入貢品。一直到清代“懷藥”都被列為皇封貢品,歲歲徵收。歷代統治者徵收懷藥貢品時,大都指地道名,即非要留駕莊和大道寺地黃、大郎寨山藥、皇甫村菊花和小廟後牛膝不可。清時乾隆五十四年,懷府河內縣令范照黎曾寫詩讚譽:“鄉民種藥是生涯,藥圃都將道地夸。薯蕷蘺高牛膝茂,隔岸地黃映菊花”,最為真實地描繪了古懷慶府人民種植四大懷藥的豐收畫面。
時空隧道的久遠世人無法穿越,遍搜浩如煙海的醫藥典籍史冊卻足以印證四大懷藥作為道地藥材的點點滴滴。由於中醫治病養生,歷來非常重視藥材的出產地和加工炮製。孫思邈《千金藥方》云:“用藥必依本土。”因而中醫藥界有“非地道藥材,就沒有中醫”之說,懷慶府所產的懷藥以其獨具的確切療效為歷代醫家所看重。《神農本草經》載有:“山藥以河南懷慶者良。”宋《圖經本草》載:“牛膝生河內山谷……今江淮、閩粵、關中亦有之,然不及懷州者真。”宋代醫學家蘇頌曰:“菊花處處有之,以覃地為佳。”《本草綱目》記載:“今人惟以懷慶地黃為上。”《本草從新》曰:“地黃以懷慶肥大而短、糯體細皮、菊花心者佳。”所謂物“離其本土,則千周同而效異”,這也正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緣由。日寇侵華期間,曾把懷藥主產區焦作武陟的土壤運回國內研究,化驗後重新配製土壤試種懷藥,結果以失敗告終。上世紀20年代,溫縣許召蘭等人先後從山西太谷引進高產山藥回本地種植,時間一久,太谷山藥反而失去了原來的品性,增加了藥性,成為懷山藥的當家品種。上世紀70年代,國家為緩解懷藥產銷矛盾,曾經向18個省區引種懷地黃、懷山藥,結果引種後品種退化,藥性大減,不得不反覆來焦作引種。懷藥一旦離開了懷川這片沃土,藥性便大打折扣。而即便是在焦作本土,所有的藥農也都知道,懷地黃種植一茬後,土地至少需要八年才能複種,而懷山藥也需最少五年不能重茬。

懷藥文化

四大懷藥經歷了三千年的歷史積澱,形成了輝煌的懷藥文化。歷史上的文化名人更是對四大懷藥情有獨鐘,東晉大書法家王儀之在書法作品中寫出不同的“山藥”二字以表喜愛;唐代詩人韋應物在其大作中留下了“山藥寒始華”的名句;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留下了“山藥煮可握”的詩作。宋代大詩人曾寫詩讚頌:“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山藥粥);大思想家朱熹賦詩誇讚懷藥:“欲賦玉延無好語,羞論蜂蜜與羊羹。”四大懷藥藥材地道、療效獨特而號稱“懷參”,在國際市場上十分走俏,受到廣泛讚譽。在焦作當地有這樣的說法,說“四大懷藥”“男人吃了女人受不了,女人吃了男人受不了……”話雖粗俗,這卻表明了懷藥的功效絕不平凡。四大懷藥皆有入腎益腎之功,特別是懷地黃、懷山藥,對提高人的腎動力大有裨益,懷山藥,位居四大懷藥之首,味甘性平,不寒不熱,不潤不燥,可健脾補虛、固腎益精、寧咳定喘、益心安神,對身體虛弱、消化不良及糖尿病患者有顯著療效,具有極高的保健價值。
現在焦作市在努力推廣“四大懷藥”品牌,已獲得了國家原產地標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