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囓
拼音:niè,注音:ㄋㄧㄝˋ
〈動詞〉
同“齧(齧)” 。咬。《
後漢書· 孔融傳》:“至於輕弱薄劣,猶昆蟲之相囓,適足還害其身。”
詳細解釋
●囓
拼音:niè,注音:ㄋㄧㄝˋ
〈動詞〉
(1)(從口從齧,齧亦聲。本作“
齧”,後加義符口,另造
異體字“囓”,俗作“齧”。如今規範化,以簡體字“齧”為
正體。
本義:啃,咬。)
(2)同本義。
囓,噬也。與齧同。—— 《
篇海類編· 身體類· 口部》
至於輕弱薄劣,猶
昆蟲之相囓,適足還害其身。——《
後漢書· 孔融傳》
猛虎能囓人,畏者稱其雄。——清 ·
孫枝蔚《猛虎行》
祖母她們雖然常恨鼠子們齧破了
箱櫃,偷吃了東西,我卻以為這也算不得什麼大罪,也和我不相干。——魯迅《
朝花夕拾·〈
狗·貓·鼠〉》
(3)侵蝕,逐漸侵害使之毀壞。(註:“齧”同“囓”)
黃河西來忽東決,張秋舊堤先受齧。—— 明·
李東陽《送
平江伯陳公總督修河兼柬劉都憲時雍》
斷碑題字,古苔橫齧。—— 清·
納蘭性德《憶秦娥· 龍潭口》
薄雲韜日未成雨,野水齧沙爭赴溪。——宋·陸游《
秋日出遊戲作詩二首之二》
昔王季歷葬於
楚山之尾,灓(luán)水齧其墓。——《戰國策·魏策二》 按:
灓水,指滲漏入地下的水流。
〈名詞〉
(4)
缺口,物體上缺掉一塊而形成的空隙。(註:“齧”同“囓”)
夫牆之壞也於隙,劍之折必有
齧。——《
淮南子· 人間》
高誘註:“齧,缺也。”
康熙字典
【醜集上】【
口部】 囓 ·康熙筆畫:
24 ·部外筆畫:21
《字彙》同齧。噬也。《後漢·孔融傳》猶昆蟲之相齧。
漢語大詞典
〔niè ㄋ〡ㄝˋ 《篇海》延結切〕
同“
齧”。咬。
▶《
後漢書·孔融傳》:“至於輕弱薄劣,猶昆蟲之相囓,適足還害其身。”
▶宋·沈括《
夢溪筆談·雜誌一》:“主人則捧而橫囓,終不能咀嚼而罷。”
▶清·孫枝蔚《猛虎行》:“猛虎能囓人,畏者稱其雄。”
▶魯迅《朝花夕拾·〈狗·貓·鼠〉》:“祖母她們雖然常恨鼠子們齧破了箱櫃,偷吃了東西,我卻以為這也算不得什麼大罪,也和我不相干。”
相關詞組
●囓氈
拼音:niè zhān
喻陷身異國或謫居他鄉的困苦的節操。宋·汪元量《居延》詩:“憶昔蘇子卿,持節入異域。淹留十九年,風霜毒顏色。囓氈曾牧羝,跣足涉沙磧。”宋·
汪元量《浮丘道人招魂歌》之一:“囓氈雪窖身不容,寸心耿耿摩蒼空。”參見“
齧雪吞氈”。
● 囓血為盟
拼音:niè xuè wéi méng
謂咬臂出血,發誓定盟,以示
堅決。揆鄭《哀政聞社員》:“楊度初時,倡言排滿,與
黃興、劉揆一囓血為盟,圖為刺客,將赫然革命之健者。”
●囓鏃
拼音:niè zú
謂咬住對方射來之箭的箭頭。《酉陽雜俎續集 · 貶誤》引唐·
張鷟《
朝野僉載》:“學射三年,未教汝囓鏃法。”一本作“
齧鏃”。
●囓臂
拼音:niè bì
咬臂出血,以示堅決,
誠信。囓,也寫作“齧”。《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與其母訣,齧臂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 ”清·
趙翼《李郎曲》:“但申囓臂盟言切,並解纏頭旅食供。”
●囓食
拼音:niè shí
咬食。
許地山《綴網勞蛛·命命鳥》:“那班男女立刻變成很兇惡的容貌,互相齧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