齧雪吞氈

齧雪吞氈

齧雪吞氈(拼音:niè xuě tūn zhā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漢·班固漢書·蘇武傳》。

齧雪吞氈指蘇武被匈奴單于因禁於大窖中,不供應飲食,蘇武就嚼雪混同氈毛而食。後形容堅守氣節而過艱苦的生活。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齧雪吞氈
  • 拼音:niè xuě tūn zhān
  • 近義詞齧雪餐氈
  • 反義詞錦衣玉食
  • 出處:《漢書·蘇武傳》
  • 注音字母:ㄋㄧㄝ ˋ ㄒㄩㄝˇ ㄊㄨㄣ ㄓㄢ
  • 語法結構:聯合式
  • 語法屬性:作謂語、定語
成語出處,成語故事,成語寓意,成語運用,

成語出處

漢·班固漢書·蘇武傳》:“(單于)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氈毛並咽之,數日不死。”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齧雪吞氈”。

成語故事

漢武帝初期,漢朝軍事力量比較弱,相比之下匈奴勢強,經常騷擾漢朝疆土。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派遣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到了匈奴後,事情就開始向壞的方向發展,勾奴首領對他們態度非常傲慢,更危險的是,他們卷人了匈奴內部的爭鬥中。當時匈奴內部有人想謀反,謀反之人中,有人與西漢使節團有來陵阿煉往,結果東窗事發後,西漢使節團就受到了牽連。奴首領立即翻臉,將西漢使節團關押起來,派了一個叫衛律的人來審問他們。
衛律,本來是來自於西漢之人,自幼在都城長安長大,與西漢一些權貴相識,後來為了避禍,出逃匈奴,成為匈奴首領的洪店虹一名謀臣。衛律對西漢內部情況顏為了解,對蘇武這樣的人也有所知曉,不知是出於一種敬佩還是出於其他目的,他有意降服此人。為此他採取了種種手段,威逼利誘他先當著蘇武的面,殺害了幾位使節團成員,但蘇武贈墓並不為之懼,反而有自殺取義之舉。他自認為此次有負國家所託,罪責深重,便以刀自刺,嚇得衛律立即找醫生來救治。救活之後,衛律不敢再用暴力威脅,便改以利誘。
然而無論衛律如何威逼利誘,蘇武均不為之所動,匈奴首領得知之後,降服之意更加強烈,他就不信了,還收服不了這個大漢使節。單于將蘇武囚禁在一個大窖中,不給他提供飲食,想讓他知飢餓之苦後,投降於匈奴。然而,蘇武並沒有被困難嚇到,天下大雪,蘇武就把雪和氈毛一起吃下去充章榆滲局飢,最終也沒有向匈奴屈服。匈奴見蘇武如此堅強不屈,齧雪吞氈而不死,都以為他是神,就把他送到北方沒有人煙的沼澤中,讓他放牧公羊。蘇武被孤身一人,發配到北海酷寒之地,在這個氣候惡劣,最低氣溫接近零下四十度的地方,就連匈奴人自己都很少出現,蘇武在那裡與羊群為伴。他的食物是羊毛、野菜、老鼠,渴了只有雪水,在北方惡劣的環境中,蘇武仍然矢志不移,守持漢朝使臣之節,堅貞不屈,終於在被匈奴扣留十多年後又回到了漢朝。

成語寓意

蘇武被扣留在蘭籃刪匈奴十九年,出發時,身強力壯,歸來時,已是須民愚棄發盡白。但蘇武齧雪吞氈不辱使命的精神感動和鼓舞了後人,成為人們敬仰的愛國楷模,受到世人稱讚。成語告訴人們,無論所處的環境多么的艱苦惡劣,人們都應該堅守底線,始終如一的維護國家的尊嚴和利益。

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齧雪吞氈”指蘇武被匈奴單于因禁於大窖中,不供應飲食,蘇武就嚼雪混同氈毛而食。後形容堅守氣節而過艱苦的生活。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 運用示例
明·高明《琵琶記》:“齧雪吞氈,蘇卿猶健。餐松食柏,到做得神仙侶。這糠呵,縱然吃些何慮?”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想道古人齧雪吞氈,尚且救了性命槳陵催鑽;這裡無雪無氈,只有爛泥在手中,便去抓一把來咽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