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囊孔菌囊孔菌
中文別名: 囊孔、絹皮菌、絹皮雲芝、紫雲芝
門: 真菌門(Eumycota),有資料歸為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
綱: 層菌綱(Hymenomycetes),有資料歸為擔子菌綱(Basidiomycetes)
目: 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又稱多孔菌目(Polyporales)
亞種: 本屬五種:囊孔菌、長毛囊孔菌、褐紫囊孔菌、黃囊孔菌、冷杉囊孔菌
分布: 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四川、安徽、江蘇、浙江、貴州、雲南、廣東、海南、廣西、福建、寧夏、台灣、西藏等地。
形態特徵
囊孔菌菌肉白色,薄,厚0.5-1mm。
菌管短,0.5-2mm,管口堇紫色、紫褐色至褐色,每毫米2-3個,初期橢圓形至多角形,後期往往裂成齒狀。
菌蓋薄,半圓形,扇形或貝殼狀,革質,柔韌,乾時硬,邊緣薄而銳,捲曲,波浪狀或裂為片狀,1-7cm×0.8-5.8cm,厚1-4mm,表面白色至灰白色,有時稍淡褐色,密被細長毛或絨毛,有同心環帶和環紋。
囊體多,且不明顯,頂端有結晶,無色透明,突出
子實層8-10μm,粗4-5μm。
孢子長橢圓形至近臘腸形,無色,平滑,5.5-6.5μm×2-2.5μm。菌肉白色,薄,厚0.5-1mm。菌管短,0.5-2mm,管口堇紫色、紫褐色至褐色,子實體較小,無柄,往往基部狹縮似柄,覆瓦狀生長。
囊孔菌每毫米2-3個,初期橢圓形至多角形,後期往往裂成齒狀。生殖菌絲薄壁,厚的很少,若為二體型,則包括骨架菌絲。除子實層里的薄囊體外,囊狀體稀少。
擔子棒狀,2~4個孢子,稀6~8個。
菌肉肉質,常脆,或近膠質、脆骨質以及乾后角質,白色、淡白色或其他顏色。孢子有帶色彩的內含物,壁平滑,一小部分具微小的刺到粗糙的刺,非擬澱粉質。囊體多,且不明顯,頂端有結晶,無色透明,突出子實層8-10μm,粗4-5μm。
孢子長橢圓形至近臘腸形,無色,平滑,5.5-6.5μm×2-2.5μm。真菌子實體直立,向下生長的很少,稀彎曲向下或匍匐,單生或分枝,通常有柄。簡單子實體圓柱形、圓錐形或棒狀,有時具截錐形不孕頂端。
子實層周生,表面平滑或具縱皺,或擴展到子實體的頂端或不孕。
囊孔菌分布地區:黑龍江、吉林、廣東、海南、廣西、福建、寧夏、台灣、
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四川、
安徽、江蘇、浙江、貴州、雲南、西藏等。
生長特性
囊孔菌的纖維絲還和
樹根緊密地交錯共生在一起。這種交錯生長的根被稱為菌根。利用菌根,囊孔菌可以從樹木那裡獲得營養,同時也為樹木提供它們從落葉層中吸收上來的礦物鹽。在加工轉化著大部分已經死亡的有機物。
菌絲體是囊孔菌的營養體,是一種疏鬆狀態的綿白色的物質,存在在土表或枯枝爛葉下面。囊孔菌年幼時往往長成半球形,隨著它們慢慢長大,菌蓋逐漸展開,成為一把把光滑細嫩的
傘。傘的內側排列著許多放射狀的薄片,稱為菌褶,
菌褶兩面能夠產生單細胞的棒狀擔子,擔子產生孢子。
傘柄上常常會有環狀的膜,也就是
菌環。囊孔菌的繁殖是靠擔孢子進行的。擔孢子成熟以後,會散落下來,如果散落的位置條件合適,就會萌發,成為菌絲體。
囊孔菌為腐生菌的一種,是
林木的分解者。除了加工枯木的工作以外,這種菌還和
針葉林木的根共生出
菌根(即菌絲體和高等植物的根組成的共生體)。這種菌還常常落戶於樹木的新莖上,使其窒息。
囊孔菌所擁有的這種“化學武器”效力非凡,它甚至可以單獨完成對一段枯木最初期的加工轉化工作,使原本已經死亡的
有機物質重新回到森林生態系統的循環中去,使之再一次成為對動物和
植物的生長都有用的物質。
營養需求
囊孔菌屬低溫型的菌類,
菌絲生長溫度為5℃至32℃。最適應溫度22℃至25℃,5℃以下生長緩慢,在35℃至37℃時菌絲停止生長。其菌絲體後熟則需要30至45天達到生理性成熟,一般控制在零下3℃至15℃之間,最適宜溫度為7℃至12℃子實體方能分化,出菇生長溫度在3℃至22℃,最適宜
溫度在13℃至18℃。從制出菇菌棒到採收為110至130天左右。從菇蕾到採收為8至15天左右,出菇時間在11月下旬至次年3月。
囊孔菌是一種好氣型菌類,
菌絲體和子實體的生長發育均需新鮮空氣,常通風換氣是非常必要的,二氧化碳濃度達到0.4%以上,囊孔菌
原基很難出現,發育受阻,易產生畸形菇。從栽培經驗看,囊孔菌
子實體生長階段對氧氣的需求量超過一般菌類。栽培環境通風不良使子實體菇柄增長,影響品質。但無論哪個生產階段其通風換氣必須是溫和的,主要是溫度和風速和諧一致。
囊孔菌自然生長環境
土壤為微鹼性,pH值為7.8,囊孔菌菌絲可以在pH值5至11的基物上生長,最適宜的pH值為5.5至6.5。原種栽培中考慮由於高壓滅菌時pH值往往下降到0.5分值,則配料時pH值應在7左右。栽培菌棒的配料最適合在6.5至7.5之間,各種培養料的pH值可用普通的pH試紙測定。
囊孔菌在發菌階段暗培養完全可以正常生長。但菌體生長發育階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子實體很難分化,強光下不易形成子實體,一般光線為800至1500
勒克斯,光照時間每天為12至14小時。不同品種對光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異。有的需要強光,有的需要弱光,但生產實踐表明,在光線過弱的情況下,往往出現菇體畸形,菌柄細長,
菌蓋過小。在寒冷的冬季即使強光直射對囊孔菌的外觀形狀、菇體色澤和品質也影響不大。
培養料料水比為1:1至1.3,培養料的水分為65%,囊孔菌菇體生長發育的
空氣相對濕度為85%至90%,相對濕度過高會出現黃菇。在低溫6℃至7℃,空氣濕度過小時常發生菌蓋龜裂。囊孔菌含水量小,採摘後在15℃以下可保持14天左右。
藥用價值
營養分析
1.囊孔菌富含
蛋白質、碳水化合物、
維生素及鈣、磷、鐵等礦物質;
2.囊孔菌是珍稀
菌類,香味獨特、營養豐富,有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的功能,特別對
糖尿病有很好的療效;
3.此外,其水提物對小白鼠肉瘤S-180的生長有阻抑作用,對肉瘤S-180的抑制率為100%,對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為90%,同時還有抗
流感病毒、防治
感冒的作用,是中國遠銷歐美的著名食用菌。
該菌菌體較大,肉肥厚,柄粗壯,食味香甜可口,營養豐富,是一種世界性著名
食用菌。據分析,100g乾品中含
蛋白質20.2g,碳水化合物64.2g,熱量338千卡,灰分4.0g,Ca23mg,P500mg,Fe50mg,
核黃素3.68mg.該菌具有清熱解煩、養血和中、追風散寒、舒筋和血、補虛提神等功效,是中成藥“舒筋丸”的原料之一;又是婦科良藥,可治婦女白帶症及不孕症。
另外,還有抗流感病毒、防治感冒的作用。可見美味囊孔菌確是林中菌類中功能齊全、食藥兼用的珍品。經常食用囊孔菌可明顯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機體微循環。囊孔菌屬
木腐菌,引起木材產生海綿狀白色腐朽。此菌產生草酸和纖維素酶。報導對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為70%,對艾氏癌的抑制率為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