嚶嚶(漢語詞語)

嚶嚶(漢語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嚶嚶:一、《康熙字典》214頁“麼莖切”從音【櫻】yīng。《說文》鳥鳴也。《詩.小雅.伐木》:“鳥鳴嚶嚶,【注】嚶嚶而鳥鳴喻朋友切磋相正。”又《集韻》通作[譻luán]《張衡思玄賦》:“鳴玉鸞之譻譻。”

【譻】《說文》聲也,《廣雅》鳴也。

二、《古漢語常用字典》464頁。1.鳥鳴聲,《詩.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伐木丁丁,鳥鳴嚶嚶“。2.鈴聲,李賀《賈公閭貴壻曲》:“嚶嚶白馬來,滿腦黃金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嚶嚶
  • 外文名:yīngyīng
  • 辭彙象聲詞
  • 形容:鳥叫聲
  • 作用:賣萌
  • 出自:與朱元思書
詞語解釋,出自,

詞語解釋

1、鳥和鳴聲。
《詩·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 鄭玄 箋:“嚶嚶,兩鳥聲也。”
《文選·張衡》:“交頸頡頏,關關嚶嚶。” 李善 註:“《釋訓》曰:丁丁嚶嚶,相切直也。註:嚶嚶,兩鳥鳴也。”
南朝 梁 吳均 《與朱元思書》:“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明 謝讜 《四喜記·瓊英入宮》:“春染萬林紅,春鳥嚶嚶隔花弄。”
2、比喻朋友間同氣相求。
南朝 宋 謝瞻 《於安城答靈運》詩:“華萼相光飾,嚶嚶悅同響。”
《新華日報》1943.1.8:“這就是本報嚶嚶之鳴,想為讀者諸君所樂於贊助的罷!”
3、泛指動物的鳴聲。
漢 蔡琰 《悲憤詩》:“ 胡 笳動兮邊馬鳴,孤雁歸兮聲嚶嚶。”
唐 李賀 《賈公閭貴婿曲》:“嚶嚶白馬來,滿腦黃金重。”
《三國演義》第一○八回:“ 恪 令安排車仗。方欲出府,有黃犬銜住衣服,嚶嚶作聲,如哭之狀。”
《詩刊》1978年第9期:“是新春里吐著芳香的桃李,把花蜜贈給嚶嚶歡歌的蜜蜂。”
4、低語聲。
《西遊記》第二十回:“只見一老者,斜倚竹牀之上,口裡嚶嚶的念佛。”
明 陸采 《明珠記·由房》:“嚶嚶小語,問郎路迷。”
蒲松齡《聊齋志異·辛十四娘》:“聞房內嚶嚶膩語,生乘醉搴簾。”
5、低泣聲。
清 侯方域 《明都察院左都史陳公墓志銘》:“ 孝潔 先生既不識父,詢得貌,乃繪事之,伏臘嚶嚶孺子泣,至老不衰。”
蒲松齡《聊齋志異·青鳳》:“生尾而聽之,訶詬萬端,聞 青鳳 嚶嚶啜泣。”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也同情憐惜著 愫姨 嚶嚶隱泣時發自衷心的哀痛。”
楊朔 《上尉同志》:“橋底下果真有人嚶嚶地哭。”
6、形容清脆、尖利、輕細的聲音。
漢 陳琳 《神女賦》:“文絳虬之奕奕,鳴玉鸞之嚶嚶。”
清 龔自珍 《偽鼎行》:“東家有飲器,昨墮地碎聲嚶嚶。”
峻青 《黎明的河邊》七:“子彈嚶嚶地叫著從我們的上空飛過去。”
端木蕻良 《紅夜》:“紡車嚶嚶地打著風發出響聲。”

出自

出自"與朱元思書"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譯文: 風塵煙靄全部散盡,天空與山峰顯露出同樣清澄的顏色。讓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任憑它或東或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異的流水,天下獨一無二。 江水全都呈現出一片青蒼之色,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遊動的魚和細細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湍急的流水快于飛箭,洶湧的江浪勢如奔馬。 兩岸夾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耐寒常青的樹木。山依恃地勢爭著向上,互相比高比遠。爭著向高處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巒。泉水衝擊著石塊,發出泠泠的聲響;好鳥彼此和鳴,織成嚶嚶的諧美旋律。蟬兒則無休止地鳴叫不停,猿猴則千百遍地啼叫不絕。在仕途上鷹一般沖天直上的人,望一眼這么美的峰巒就會平息熱衷名利的心;整天忙於籌劃治理世俗事務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黃昏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會漏下一些光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