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噸糧市
- 位置:邯鄲
- 意義:在全省和全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 保障:1000萬人口
背景介紹,總理肯定,巨大意義,成就,
背景介紹
連日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經濟日報、農民日報等多家高端主流媒體對邯鄲夏收情有獨鐘,不約而同地將關注的鏡頭聚焦在冀南大地上。
眾多媒體的厚愛並不意外。因為,2012年夏收對於邯鄲、河北乃至全國都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關鍵時刻——市農業專家預計,2012年邯鄲夏糧生產將實現“九連增”,將圓滿實現“噸糧市”建設“收官”之年夏糧生產預期目標。
總理肯定
兩年多來,邯鄲建設“噸糧市”的勇於擔當和成功實踐,得到了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對此高度評價,認為邯鄲“噸糧市”建設站位高、目標明、措施硬,走在了全國發展糧食生產的前列。
河北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在河北省第八次黨代會上,邯鄲市“噸糧市”建設上升為省級發展戰略。
巨大意義
邯鄲“噸糧市”建設的提出和成功實踐在全省和全國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為大幅度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貢獻,市委市政府站在為國家分憂、為發展助力、為百姓造福的高度,從邯鄲實際出發,於2010年適時提出,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利用三年時間建成糧食生產“噸糧市”。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全市開啟了建設“噸糧市”的偉大征程。
成就
目前,經過全市上下三年來的不懈努力,邯鄲市“噸糧市”建設取得豐碩成果。2011年全市建成“噸糧田”780萬畝,“超噸糧田”163萬畝,建成“噸糧鄉”137個,“噸糧村”3251個。小麥玉米兩熟平均畝產941公斤,比上年增加91公斤,增幅達到10.7%。臨漳、永年、成安、肥鄉、曲周、館陶六縣率先實現了“噸糧縣”建設目標。全市糧食生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糧食總產首次突破百億斤大關,達到105.66億斤,比上年增加10.44億斤,躍居全國糧食生產大市之列,並創造了“四個全省之最”,即糧食單產總產增幅全省最高、市縣財政投入力度全省最強、高產示範方建設的數量和面積全省最大、受表彰獎勵的資金全省最多。
小麥很給力,玉米要努力
邯鄲沒有辜負各界的期望,各項數據表明,2012年我市小麥豐產豐收已成定局。預計全市小麥平均畝產將達到470公斤以上,比上年增加47公斤,超“噸糧市”建設小麥產量目標20公斤以上。
2012年以來,我市舉全市之力,廣泛動員各級各有關部門大打“噸糧市”建設攻堅戰,從小麥播種抓起,狠抓落實,一招不落地抓好小麥生產的各個階段管理,取得顯著成效。
2012年全市小麥種植面積584.3萬畝,比上年增加12.3萬畝,目前長勢喜人,豐收在望。突出表現為畝穗數顯著增加,穗層整齊,穗大穗勻,為近年來最好的一年。
5月6-7日,國家和省小麥專家對我市小麥長勢進行大面積考察後,一致認為我市小麥群體充足,個體健壯,長勢均衡,豐產豐收框架已經形成,全市小麥平均畝穗數在45萬以上,比上年增加3萬多穗;穗粒數預計在31個以上,比上年增加1粒;如後期沒有大的自然災害,千粒重按常年40克計算,預計全市小麥平均畝產將達到470公斤以上,比上年增加47公斤,超“噸糧市”建設小麥產量目標20公斤以上。
在確保小麥豐收的同時,我市及早謀劃部署,從4月份就開始調研,制定了玉米高產技術實施方案:一是全面抓好科技創新。以畝增百斤為目標,以“一增五改一晚”技術為核心,全面落實各項關鍵增產集成技術,向科技推廣要產量,依靠科技增產增效,全面挖掘玉米增產潛力,實現玉米高產新突破。二是打好三個攻堅戰。重點打好增加密度夯基礎、中期重施肥管理、後期晚收促增產三個戰役。三是高標準打造精品示範方。率先垂範各項綜合增產技術,實現200萬畝示範方玉米平均單產達到700公斤以上,核心區玉米平均單產達到850公斤,努力打造出100萬畝“噸半糧田”,示範帶動全市大面積均衡增產。以此助推農業科技,努力實現全市玉米畝種植密度增加300穗以上,每穗增加20-30粒,千粒重增加10克,確保全市玉米單產平均達到550公斤,努力奪取玉米豐產豐收,確保2012年如期實現“噸糧市”建設目標。
對於最後勝利,邯鄲勢在必得
目前,距離最後的目標僅有一步之遙。對於年內跨越最後的一段距離,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到一線農民,都是一樣地信心百倍,眾志成城,志在必得。
“噸糧市”建設已被列為2012年邯鄲市重點工作“一號工程”,擺在大於一切、高於一切、重於一切的位置。市委主要領導堅定提出:“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堅持‘噸糧市’戰略不動搖,堅決完成‘噸糧市’建設任務不動搖,堅持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不動搖,堅決問責不重視、不支持‘噸糧市’建設的人和事。”
在市委市政府統一指揮下,全市上下以超前的工作思路、超濃的工作氛圍、超強的工作舉措,投入到火熱的“收官”戰役之中。
技術指導“零距離”。我市廣泛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年培訓各級技術骨幹1萬人以上,培訓農民100萬人次以上,實現每戶擁有一個技術明白人。在農業系統連續多年開展“百名專家駐村、千名技術人員包方、培訓百萬科技示範戶”為主要內容的“百千萬”活動,成功打通了農技推廣的“最後一公里”斷層,使全市主體糧田的技術普及率和到位率達95%以上。
增產技術“集成化”。我市聘請國家和省級專家為技術顧問,立足農機農藝相結合,以小麥、玉米集成綜合增產技術為核心,推廣了25項小麥、玉米集成增產技術。並針對小麥、玉米全生育期的各個階段,進行各項關鍵增產技術集成量化,制定創高產關鍵技術規程掛圖和技術規範模式圖,發放到每家每戶。
技術推廣“一條龍”。加強基層農技服務體系建設,以跨鄉鎮建設農技推廣區域站為重點,在全市大規模構建集種植業、畜牧水產業、農機、新能源服務為一體的功能完善、服務到位、充滿活力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成“人員到位,專業互補,功能完備,服務齊全,保障有力,運行高效”的服務網路。我市還加快合作服務組織建設,在生產關鍵環節,開展“一體化”服務,保證關鍵技術落到實處。全市糧食生產科技貢獻率達到53%,高出全省4個百分點。
高產創建到位。我市在“噸糧市”建設過程中,既堅持量的提高,又重視質的發展。在抓好農業部高產創建示範片建設的基礎上,按照每10萬畝建設一個萬畝高產示範方的標準,在全市建設了52個糧食高產萬畝示範方,30個萬畝高產精品示範方,30個千畝以上核心示範區,252個高產攻關田,示範方面積達到100萬畝。據農業部門測產,2012年全市200萬畝示範方小麥平均單產達到570公斤,核心區平均單產達到610公斤,從而帶動全市糧食實現大面積均衡增產。
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糧食
“噸糧市”建設工作開展以來,對邯鄲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個方面都產生了積極影響。
“噸糧市”建設工作成為近年來全市歷時最長、參與最多、影響最大的工作之一。幹部民眾普遍反映,“噸糧市”建設跨度長、規模大、力度強、實效多,是推動“三農”工作跨越發展的一次偉大創造和成功實踐。
“噸糧市”建設以來是全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最快、最多的時期之一。主要糧食作物總產、單產屢創新高,農民生產、生活水平較大提升,農民民眾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噸糧市”建設以來是全市農村基層工作最活躍、社會最穩定的時期之一。村與村忙於高產競賽,黨組織與黨組織忙於創先爭優,民眾與民眾忙於比拼技能,和諧穩定的發展局面得以鞏固。全國信訪系統“創先爭優·能力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會、全省創先爭優活動現場觀摩會分別在我市成功召開。
“噸糧市”建設以來是全市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之一。幹部民眾創業激情得到迸發,一、二、三產協調發展,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化”齊頭並進。全市財政收入在2011年突破300億元,實現“十二五”首年“開門紅”的基礎上,2012年又實現了首季“開門紅”。
上級的充分肯定,媒體的強烈關注,是對我們建設“噸糧市”的極大鼓勵,更是我們最後衝刺的強大動力。在最後的決戰階段,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再接再厲,乘勝前進,以更加高漲的熱情,更加必勝的信心,更加忘我的幹勁投入到夏收秋種工作中,以率先建成“噸糧市”的輝煌戰績向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隆重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