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義概述
噶舉派因、道、果的理論又是怎樣的呢?
噶舉派教理的因、道、果
因──分析粗、細、最細的三身和三心。
方便道─六法(重在修身也講悟心)
道─
解脫道─大手印(重在修心)
果──圓滿現證三身
①.關於因的理論。
噶舉派的特點從實際出發,承認眾生有佛性,但現在不是佛,還是凡夫,凡夫有凡夫的身心,是粗身心。要修證成佛,須要從粗身心逐步轉變到最微細的身心始能成佛。根據身心的粗細,修證方法亦有大小等級之不同。
關於因,指身心實際存在的情況,身心各有三種。
有粗、細、最細的三心和三身。
粗心─分別妄想,無明實執之心。
三心 細心─瑜伽者住三摩地或空性之心。
最細心─本元心,亦稱佛性即明空不二之心。
因身的實際情況:
粗身─由蘊、界、處合和而成,有血肉的質礙之身。
三身 細身─由風脈明點所成之身,此是修二色身之依據。
最細身─由最微細風心或俱生智所成之本元身,即明空、光明、
離戲之心。
根據身心的情況,採取各各相符之方便,即所修道之次第亦各有不同。
②關於道。總分為前行與正行。正行中又分解脫道與方便道。
┌ 前行──成熟道──灌頂、授三昧耶戒、供養、承侍等。
│
道│ ┌─顯教規─空性見與大悲雙運
│ ┌ 解脫道─大手印│ ┌─離戲大手印(實相大手印即)
│ │ └─密教規─│ 明空雙運
└ 正行─│ └─樂空大手印
│ ┌ 無上瑜伽之生起次第──總括為那若六法 ┐
└ 方便道│ ┌─有相──┐ │
└ 無上瑜伽之圓滿次第──│ │─密乘大手印
└─無相──┘
解脫道本派有名的教授是《大手印》,講明心見性的法門和寧瑪派一樣,是頓悟一心的無功用法門,要上根利器才能接受,一般化機還是從有功用的法門修生、圓二次第的方便道入手。生圓次第就是方便道,是以善巧方便引導學人使之從速悟道的一種手段。方便道中生起次第則用假想的方便,轉變凡夫執著自身和所處境界為凡俗平庸的思想,把自身觀為本尊或生起種子字,所處環境觀為本尊所住之壇域,通過這種鍛練,自身就能生起佛慢,所處環境成為淨土,這是成就報化佛之因,也是把蘊、界、處和合的粗身逐漸轉為細身的一種方便。圓滿次第,則進而修細身的風、脈、明點成為精微,轉為俱生光明和佛智身,證成報化二種色身之果。但圓滿次第中的收攝次第又是從有相到無相,逐漸融入空性之中契悟本性,成就佛的法身。故圓滿次不僅是一種方便道,也是頓悟法身真性的一種方便,又屬解脫道。此二次第為密乘的根本大法。本派的圓滿次第總括為有名的那若六法:《拙火》、《幻身》、《光明》、《夢境》、《遷識》、《中陰》等。總之修大手印悟心和生起次第鍛練粗重之心,都是在心上用功夫,修圓滿次第六法重在身之風、脈、明點的轉變上,即在身上用功夫。因為只講見性悟心,可成法身,若心已證法身,但身還是凡夫平庸的粗身,如何成得了佛,成佛必須具備三身。噶舉派祖師瑪巴說過:他的宗風的特點就是具有從一個凡夫起可以修證成佛的教授,尤其是他所傳的無上瑜伽教授,不但可以即生成佛,而且可以即身成佛。即身成佛的教授即指的是那若六法,能將粗身轉為最微細身的法門。《六法》是噶舉先祖德洛巴和那若巴從無上瑜伽的重要續經中總結出來的教授,為究竟之圓滿次第。《拙火》是根據母續《勝樂金剛續》和《喜金剛續》; 《幻身》、《光明》是根據《密集金剛續》;《夢境》、《中陰》是根據《金剛空行母續》和《戒生續》;《遷識》是根據《桑布扎續》和《四座》等。
《六法》的次序和名數,噶舉內部各有不同說法,俄巴大師把《六法》的精要總結為《溶(合)遷(轉)》二法。瑪巴大師總結為由修成佛之《拙火》;不修成佛之《遷識》和《業印》;睡眠中成佛之《夢境》和《光明》;自然了白而成佛之《大手印》共分為四支或八法。米拉尊者的四支八法又為《拙火》、《業印》為一雙,《夢境》、《中陰》為一雙,《光明》、《雙運》為一雙,《遷識》、《奪舍》為一雙,總為四雙八法。熱穹巴許“三溶合”或者《九溶遷》。止貢熱巴許首先成熟道為灌頂授戒等,解脫道為正行。此又分為漸修道《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之《拙火》;頓悟道之《光明》。至於覺性勝住之《奪舍》、《遷識》、《夢境》、《中陰》等則皆為其支分,總安名為《那若十法》。其它還有將《六法》並為《四法》的等等甚多。
以上說法皆大同小異。然大多數均承許六法,共同的分法如下:
┍ 拙火(為道之樹桿)─依喜金剛續
│ 幻身(為道之輔助)─依密集續
┍ 根本四法│ 光明(為道之精華)─依勝樂續
│ ┕ 夢境(為道之火候)─依摩訶摩耶續
那若六法│
│ ┍遷識(奪舍)(為道之護送)
┕ 支分二法 │
┕中陰(為道之保證)
六法的中心思想。噶舉派是提出即生成佛和即身成佛。即生成佛指在此生中就要現證佛的法、報、化三身。噶舉修明空印雖然可以即生見性,悟到佛的本來面目成本元心,本元的俱生智,此智亦僅成就佛的法身,即身難成本元身之報化身,所以須進行修練幻身,即修最細之本元身。由幻身才能修成報化身。六法中除主修《拙火》,《光明》外其餘皆是修幻身的方便。修幻身的根據就是微細風的意身,與意身同品的還有凡夫夢中之身,臨終中陰之身亦為同一之性質之身,故修《幻身》也修《夢境》和《中陰》,其它《遷識》等法皆是修幻身之支分。若即生未證三身可修習掌握意身,以便在臨終時轉意身為報化,若轉不成還可自在《遷識》,往生他方淨土,遷識也是遷此意身,故《幻身》等修法也是對即生成不了佛可以作為對治生有,死有,中有三者之方便。其它修光明可以徹見自心本性(本元心),修《拙火》即證色心不二之大樂身(本元身),是身心兼修之法門。
關於方便道的《六法》
《六法》又名《六成就法》
第一、拙火成就法,《拙火》又譯《猛烈火》。《拙火》的要義在能引生,樂空俱生智,《拙火》究竟,還能引生離一切戲論相之樂空大手印,獲得究意解脫,這是方便道而兼解脫道之法。
《拙火》的修法,是修風、脈、拙火的瑜伽。觀三脈四輪,在臍輪燃拙火,以寶瓶氣助氣,溶化頂門之白菩提,菩提液下降,引生四喜四智,打開脈結,生死業氣則從左右二脈納入中脈,生起樂空俱生智,證大手印。
《拙火》之效應,初步淨化蘊、界、處,全身生起暖樂,進而引生四喜四智,出現四空開顯法身光明,最後引生大樂成報化身,依《拙火》則可現證法、報、化三身獲得解脫。
《拙火》的四喜生起方法,有自身生起法和依他身生起法,《拙火》要引生的樂空雙運雙融不二智。因此首先則要了悟空性的“空”,在悟空的基礎上方能進行,不能只有“樂”而無“空”,則不會有什麼雙運,反會變成單純的肉慾,而入邪道,根本就不是佛法。且雙身法屬有功用法門,易出偏差,風險很大,(要經過假死階段)。求頓悟一心者則不需有功用之法。
六法之樂空大手印或稱為密乘大手印。
第二、幻身成就法。
幻身的要義在引生現空無別俱生智。依最微細的風心本元身,而證佛的報化身。幻身有多種,這裡指的不是一般所說幻化不實之身軀為幻身,而是隱秘講述的最微細風心之幻身。
隱秘之幻身修法,是先用《三遠離》 (29)和緣《金剛誦》強迫出現臨終時的死有光明。由大光明所乘之本元細風起現不淨幻身。不淨幻身又要在光明中清淨,運用《整持》和《隨滅》二種靜慮清淨之,使由業風轉為智風,意身則成為本元身。不然,無色界天和乾達婆也有意身,他們為什麼成不了佛,因為他們的意身是帶業識的風心,業報滿後仍墮輪迴,成不了佛。清淨的幻身則稱為大樂俱生的雙運身或圓滿的報身。
第三、光明成就法。光明的要義在引生明空俱生智。
光明是自心本性,即明空俱生智,非其它因緣所造成,佛與眾生同具。光明的妙用為能現三有世間輪迴涅槃種種境界之現源,是法界緣起,宇宙緣起之根本。見性悟心體空是根本,修道見光明是從體起用,有體有用算悟心圓滿,故修光明亦是非常重要,光明有本有光明,修中光明,睡眠光明,死有光明等等。本有光明為因,為母光明,修道中之光明為道光明為子,使母子光明相會即二光融為一體成為佛果之光明。達到究竟了悟實相,可以成就報化二身。
心的光明既為本具,故不管你修不修道,認識不認識,光明隨時都顯露出來,由於眾生因業障蔽所以不能明見。光明成就法,就是修認識見光明之法。要徹見大光明,即用甚深的圓滿次第,強迫業風納入中脈,轉成智風,本性光明才能出現。
此外修光明還應抓四個時機:一、熟睡,六識已不清明,漸次收入阿賴耶識中(識蘊);二、夢境,意識同行蘊俱起時(行蘊);三、常時,起能所二執相入意識境,意識明顯之時(想蘊);四、等引,感受往生習時(受蘊)。四個時機均是光明出現之時,通過要訣,才能認識。
抓四分位。即抓心王住處及心識活動情況,施以對治方便可以成就四身。熟睡心王在心間,愚痴睡眠壓迫如昏迷狀,此時用《光明》教授可起法身。夢境心王在喉頭,具有風動無風動之相,用《夢境》教授可起報身;常時,心王在臍輪,起各種妄念實執之想,用《幻身》教授可起化身;等引,心王在頭頂,染著難於阻止之貪慾,具有二根合會之想蘊,用《拙火》可起大樂身。也有分作五個時機的:常時、夢境、往生(臨終)、中有、等引。此每一分位由一主要識起作用,對此五時若能認識,其本質即五智體性,轉識成智,則可把一切分位所起迷相轉為道用。
光明是萬有之本源,故修光明易人歧途,因不明光明之本為自心本性,則偏面耽著於光明境界。正如米拉日巴道歌所說:不證萬法本一味,修觀光明成常見;不證大樂雙運理,修觀空性成斷見。
第四、夢境成就法。夢境的要義在引生覺空俱生智。所謂夢境,按密乘的說法是由於睡眠風心均收入脈內而出現夢境,所現內容完全由習氣薰習而成,夢中之身比粗身還細小之細身,其體性為風心之身,相似於幻身。由於它是業習薰而成,所以又叫習氣身。當沉睡後從四空所出之微細風心成習氣身亦即意身,為修幻身之依據。
如何修夢境,修夢境有四個要點:掌握、熟識、轉變、融合。掌握,先白天想一件事物,要繼續的想,夜晚則用密訣中之強制二要點,進行掌握,若不能掌握有魔障干擾者則應作驅魔法事,於是白晝所想之事則能在夢中出現並能掌握它。所謂掌握就是對夢中所現皆能認識。其次若熟識己,則應修練觀想夢境如幻,夢中雖出現恐怖境界,了解其為自心業力所變,幻化無實,不起畏懼,用足踏之。如是聯繫白晝所觀諸法亦皆如夢境,把世法與出世法聯為一起可得二諦雙融之境界。
再次轉變夢境,練習心力可以隨意變化。對夢中現所想天身和四大進行變化,如以大變小,以少變多,改變夢中境界。隨將世問事或出世佛法進行鍛練可得如幻三摩地。最後將夢境與光明溶合,觀真實義。白晝所見亦如夜間夢境如幻如化,將此二者交融,可起現夢境之幻身。又以夜間夢境如幻之喻,可以結合在白晝現境中亦可決擇其無實如幻。修練成熟,在臨命終時顯現境界亦如幻夢,則可免除中陰怖畏之險途。此法應在生前修習,以便臨終套用。修習夢境成就,則能在實際之生、死、中有三階段證悟無有自性之真如性。
第五、遷識成就法(往生)。遷識的要義是引生無分別俱生智。所謂遷識,指人在臨命終時能以自力(氣心力和定力)把自己的心識遷往他方淨土或其他世界,使心識在遷往途中毫無障難而行,它則作為最佳之護送者。主要的關鍵在得氣心自在,才能隨意遷移。本派遷識法門最多,有三融遷,九融遷。融遷法即遷移識神與道融合的方法,在人臨命終時業氣自然融入中脈,此時則採取融遷法的次第修法使之轉變遷移於佛身和光明境界。但用此法應在生前勤修《生起次第》、《拙火》、《光明》及《幻身》等成就法,臨終方能套用。遷識法又名為不修成佛之法,是最快最易的法門。一般是觀頭頂佛身,脈道相通,然後用寶瓶氣破頂門而出,直達佛心與佛成為一體,獲得佛身成就。遷識中最上乘者為遷於光明之中,在臨命終時,四大收攝,觀真實義,毫不散亂,則與本有光明融合無間成就法身。其次如前修幻身法中所說,死時對三境界後之死有光明若未能認識,則用心力放射想起現幻化報身之法,亦可起現幻身。此外,在道中還有修四遷識法,一、淨心遷識;二、調整身要遷識;三、強迫法遷識;四、奪舍遷識等等。各有修法要訣,此則從略。
第六、
中陰成就法。中陰或譯中有。中陰要義為引生三世俱生智。中陰,指人在臨命終時,出現四空光明所起之意身,此意身與幻身同一性質,是最微細的風心所成。中陰的種類分法甚多,現依《米拉道歌》中說的中陰六法,分為六種:1、生死中陰;2、輪涅中陰;3、道上中陰;4、中有中陰;5、夢境中陰;6、生有中陰。人在臨命終時出現中陰又分為三個階段:最初階段為“生死中陰”或名“死有中陰”,此時四大收攝,一切煩惱業識暫時解脫,出現“死有光明”,若能如實認取此為法身光明,生前證悟本心實相之光明為子光明,臨終所現死有光明為母光明,二光相融成為此光明母子相會,在光明道中可獲得解脫。若不能認識則墮輪迴,所以這時期是輪迴涅槃交界之時,故又名為輪涅中陰。要認識這種中陰,就必須在生前證悟自心實相,或勤修大手印和“光明”、“夢境”等教授,由勤修開顯之光明即為“道上中陰”。中間階段,由不認識死有光明即落入“中有中陰”,或名“世間中陰”,出現意身(中陰身)及種種恐怖之險境。此意身與生時夢境中習氣身為同一品類,故生前應修夢境法,在夢中認識意身並加以轉變,觀生起次第之本尊法,可以改變習氣之身成為報身,故名為夢境中陰。此為轉中陰為道用之法門。最後階段為“生有中陰”,即中陰之意身,為業風所鼓動,急於尋求投胎,所以又名“投生中陰”。若此時能記憶上師所傳教授,生起俱生空樂之覺受即可轉意身為俱生大樂身。或以化身方式投胎,或使用堵塞胎門的辦法投生。以上是六成就法的大概,實際修持要依師教而行。
關於解脫道大手印
大手印總分為顯教大手印和密乘大手印。大手印是開悟自心本性的法門。自心本性就有明和空兩分《米拉道歌》說“自心就是那無隱藏的明空”。又說“我們所有眾生的心都是本來光明,空寂的(明空),不為輪迴之濁所污損,不為涅槃之淨而增榮,這就是因位佛陀,也叫作如來藏”(《道歌》426)。
顯教大印是創自米拉日巴弟子岡布瓦,米拉的上師是瑪巴。瑪巴是後宏密教的開山始祖,他傳米拉日巴的法是密乘,大印也是密乘大手印。米拉弟子岡布瓦因初依止噶當派的博多瓦,博傳他阿底峽的空性大手印,他受噶當派的影響,認為密乘離戲大印要頓悟頓修,要上根利器,不適應於中下之根,為教化中、下根器要逐步導引進入大手印,所以他提出顯教大手印,從小乘的出離心,大乘的菩提心結合證悟空性見,名為二諦雙融的大手印。顯教的大手印只重悟心的空分而不提明分,後來岡布的弟子向蔡巴地提出要顯密結合才能徹底,達到心的明空兩分,圓滿現證三身,因此,密乘大手印之名,始逐漸昭著出來。顯教大手印主張次第修,所以對大印也用觀察修安住修的止觀法門,這是岡布大師為引導初業行人逐步進入大印的方便。因為初學者思想還沒有基礎,必須經過一些調心支分作為準備,如修前須念人身難得,念死無常,畏懼業果,畏輪迴苦,皈依,發心,積資懺罪等等作為前行,正行則修止觀法門。用止收散心:分心住於物,或無所住,如緣想一件事物,或咒字佛像,或無所住,隨心自在。在觀的方面則從小乘的觀人法無我到大乘的能所二取空,或緣起性空。以證空性為大手印這是噶當派阿底峽的傳規。悟心空只是悟心實相的一分,心有明空二分,故噶舉的大印是明空雙運的實相大手印。岡布大師對一類化機也說密乘的明空大手印。在《岡布大師全集》中就明確指出“所謂大手印,就是一切
三世諸佛之心,就是那明空無二智慧,到那兒去找呢?要到自己心中去找。”所以他也認為單純證空性,不能得心的全分。”止“只能收放心,由定力生觀察智,“觀”只是證悟空性,但以凡情的觀察智不能親證實相。故欲見自心明空本面,就只有放任自在。眾生由於有了實執,執著太緊,心不能解脫,要除去纏縛才能放鬆,心本來是活潑潑的,不能用止去約束它,也不能用觀慧去求證。大師教人要證悟明空本性,指出平常心是道,他說“什麼是平常心,就是當前顯而空,空而顯,空顯(明空)不二之心,不要去修改,不要去增加,毫無功用地憑內證智自己覺知。”所謂平常心就是在妄心中的真心,不須用安住修,也不用觀察修,只覺照即行。大師說:“所謂心體者,就是俱生智慧,明明朗朗,清清楚楚(明),但又是空空寂寂,無可認持(空)能現前如量感受到。”
吾人本性光明,能現各種境相,能起各種分別,這能現能起皆是心性,本來即有,所謂俱生。大師說,“心的體性是本元俱生,心的本相是境界俱生,心的妙用是分別俱生。”起現均從心性而起,既是俱生,則不求斷,亦斷不了,體相用三者結合為一體的。大師說,“各種分別起動與心體無二無別,各種境界顯現與心體無二無別,此三者無別,則是你的自心本性。”既了知一切境界之顯現,一切念想分別之起動均是法身一體之相用,則不加分別取捨,任運自然方合於道。大師說,“把妄想分別之體了解為法身,心之本相所現了解為法身光明,一切自現境界了解為法身本元之遊戲,為此則能將所有迷現均轉為清淨之智慧。”妄念之起伏,萬有之顯現,皆與不生不滅之法身同體,雙融而成為一味。
證悟此本元俱生心的方法有三要:不散亂,自然放下;不整治,任運鬆弛;不改變,自然清澄。此三為遠離戲論分別和一切法皆法性中自然化解的三解脫之門。頓門直指人心,立地解脫,見性成佛,不講繁鎖的教理,全在上師直指。
實修次第先求上師開示心體,自己體認,有所省悟,求師印證。
此外尚有覓心法,先觀照所緣之心,明明了了(明),然後尋覓此心,在內在外,形狀像貌,以及來、住、去三者皆了不可得(空),定知此心體是空,此則明空本元之心。若干此心體上讓風息入,住、融於中脈,生起大樂,是則名為樂空雙運無別密乘之見。故密乘大手印又分離戲大手印和樂空大手印。瑪巴,米拉時是密乘的離戲大手印或名實相大手印,即明空雙運之道。大手印本為雙融雙運之義,心的明空二分從來都是雙融的,雙融之義即二合為一,此規律遍於一切法,即無有一法不蓋上它的手印,故名為實相大手印。明空雙運,為宇宙的根本規律。是自心實相,名為佛性,佛與眾生同具,所謂在佛不增,在眾生不減。“空”分是萬有之本體,“明”分或者說是氣分,為萬有化現之源,三有情器之顯現,分別妄想之起動,乃至大用流行均是明分之作用變化,明是世界緣起的根源。體為空,明為有,體空不動,用明隨緣變化,故體無生滅,為真,用有生滅,為俗。此空有,體用,真俗都是俱生,二合為一結為一體,法爾如是,非關造作。此即名為如來藏。故如來藏既有空分又有有分,因此成為非空非有之體,但他們不說是非空非有,而說既不可說空,也不可說有,是離空、有、斷、常四邊的戲論,故名為離戲大手印。既然離戲則消除差別,成為平等圓融境界,那裡還有什麼空有斷常之分。明空既是本性,隨時都在,由於眾生在迷而不悟,本性要悟只有頓悟。頓悟即指見此明空真性。本性不是由修得來,故不用漸修。所以學大手印既重在上師的指點,更重的是全靠學人的自悟。
噶舉派認為若人只悟到明空心體,成就空分,而明分,還未完全顯發作用。空分屬心,法身,明分屬色,報化,報化未證得,色空對立的矛盾未曾解決,因此提出密乘樂空大手印。為解決這個對立的矛盾。
密乘樂空大印即修《那若六法》解決空有的矛盾,也即是解決身心矛盾的問題。在講因位實相時就把身、心各分為粗、細、最細三等,身心是互相關係的,有什麼樣的心,就應有什麼樣的身,實相大手印只悟本元心,本元心是最細的心,是佛心,那就應與最細的本元身結合。在凡夫悟了本元心,證法身,但身還是四大五蘊粗重之身,如何成得了佛的報化,故身心二者必須相結合,修密乘大印就是使本元心與本元身結合使對立達到統一。本元心是最細的心,本元身是最細的風,故實際也是解決風(氣)心對立統一的問題。所以修密乘大印先修生起次第的天身瑜伽,清淨蘊界和合的粗身,然後再修圓滿次第淨化風脈明點的細身,並用《拙火》燃滴,生四喜智,打開脈結,把所有業風納入中脈成為智風,在本元心體上即之悟空性之心體,上引風息入、住、溶於中脈將本元心轉成大樂體性,生起樂空無別俱生智,成大樂身,最細之風心結合為一。風心完全得到自在則可開顯本性光明,圓證三身。
悟大手印還有深淺層次,故又提出修大印的《四瑜伽》,即四個階段,上根利器之機,頓悟頓修,一般中下之根悟境是逐步開展的。四瑜伽:一、專一瑜伽。常常觀照明空自心,專一清明而住,毫不動搖,即自覺智從內自現,親自領受明空覺受,這是初證明空境界。二、離戲瑜伽。悟諸法無實,斷二我執,入畢竟空境界,離去是非有無種種戲論,這是心體猶如虛空,極為明朗,這是從有到空的境界。三、一味瑜伽,由現明空雙運,親證一切法平等性,融生死與涅,佛與眾生成為一味,融萬有成一味,親證法性實相,得大自在,這是從空到有的境界。四、無修瑜伽。到此地步則達到無法可修,無果可得,空有雙融,現空雙融,事事無礙的圓滿境界矣。
關於果。證果就是得到六法成就,則可出現深道已達究竟之十果相、八功德、八成就、四事業等之共道悉地,七支分、八自在、四身五智等之殊勝道悉地,尤其能現證空樂空雙運不變,離障如幻之虹體身,得現空自現各各了別之妙智和法身大界之妙智,成就具五決定之報身,並能無礙履行大空等等,皆為己得六法究竟之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