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

蟲鳥喧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噪
  • 拼音:zào
  • 釋義:蟲鳥喧叫
  • 出處:《論衡》
常用詞組,古籍解釋,其他解釋,相關典故,其他詞組,

常用詞組

【噪聲】①在一定環境中不應有的聲音。泛指嘈雜、刺耳的聲音。②電路或通信系統中除有用的信號以外所有干擾的總稱。
【噪聲污染】干擾人們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所造成的污染,多由機械振動或流體運動引起。安靜環境中,約30分貝的聲音就是噪聲,超過50分貝,會影響睡眠和休息,90分貝以上,會損傷人的聽覺,影響工作效率,嚴重的可致耳聾或誘發其他疾病。
【噪聲武器】利用強噪聲殺傷有生力量的非致命武器。主要部件是聲響發生器。它發出的聲音能從心理上和肉體上對人體造成傷害,引起人腦功能衰退,使人暫時喪失行動能力甚至昏迷。
【噪音】①音高和音強變化混亂、聽起來不諧的聲音。是由發音體不規則的振動而產生的(區別於“樂音”)。②噪聲的舊稱(泛指嘈雜、刺耳的聲音)。
【噪聲控制】使噪聲降低到符合允許評價標準的技術。
【噪聒】聒噪。聲音雜亂、吵鬧。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蘇到切《集韻》先到切,𠀤音燥。《玉篇》呼噪也。《拾遺記》魯僖公有白鵶,遶煙而噪。《玉篇》同𠹏。《廣韻》同噪。《集韻》本作喿。

其他解釋

相關典故

1、群鳴,蟲鳥喧叫。如蟬噪。杜甫詩《羌村》:“柴門鳥鵲噪,歸客千里至。”引申為喧譁、大聲叫嚷。如聒噪;鼓譟。名噪一時。《北史·流求傳》:“勇者三五人出前跳噪。”
2、大聲喧嚷。“以毀謗言之,貞良見妒,高奇見噪。”――漢·王充《論衡》
3、喊叫,叫罵,喧譁,鼓動。~嚷。~聚。明·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公(袁可立)寓汰法於射,半季則客者不噪焉,其慗也。”
4‘、指名聲廣泛傳播。 如:名~一時。《聊齋志異·顏氏》:“客見丰采,又共傾慕,由此名大~。”

其他詞組

1、【噪逐】:叫罵驅逐。
2、【噪兒巴喝】:方言。哇啦哇啦亂嚷。
3、【噪呼】:喧譁叫嚷。
4、【噪喧】:喧鬧。
5、【噪刺刺】:沸沸揚揚。
6、【噪嘴】:多嘴。
7、【噪噪】:亂嚷嚷;議論紛紛。
8、【噪噪切切】:弦樂器大弦和小弦發出不同的聲音。
9、【噪天】:鳥名,即雲雀。編者:未聞「雲雀」是「噪天」這一說法,因「中文百科」舊版中有此詞,故留。
10、【噪呤】:鳴叫。編者按:在《新華多功能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無此詞組,也只有「lìng」這個讀音,用於「嘌呤piàolìng」:有機化合物。分子式C5H4N4,無色晶體,在人體內嘌呤類化合物最終氧化成尿酸。是英文「Qurine」的音譯。《辭海》第六版縮印本 中有「lìng」和「líng」兩個讀音,「lìng」同字、詞典義;「líng」為輕聲說話。但這三種字、詞典中均未收錄「噪呤」一詞,不知所出何處,疑為錯用。因「中文百科」舊版中有此詞,故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