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崑曲》是2023年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嘉興崑曲
- 作者:張衛平
- 出版時間:2023年7月
-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17853893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嘉興崑曲》是2023年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嘉興崑曲》是2023年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嘉興一直以來都是崑曲發展和傳承的重鎮。嘉興崑曲曾有“興工”一說,獨具特色。崑山腔的前身海鹽腔亦是發源於嘉興。本書從戲曲的誕生開始寫起,寫到秦、宋、元、明、清、...
《嘉興府》是崑曲單折武戲,源出《綠牡丹全傳》二十九至三十三回而加以改編。該劇是北方崑曲劇院的保留劇目,1994年6月參加首屆中國崑劇青年演員交流演出。劇情簡介 唐朝奸臣王懷義之子王倫,仗父蔭得官嘉興府,鮑賜安聞知,乃命駱宏勛、濮天鵬等往嘉興探聽。駱宏勛因浪子梅滔逼迫其寡嬸,怒毆之,梅滔控於官府,駱...
可惜唐滌生版的粵劇《帝女花》還在香港演出,黃燮清版的崑曲《帝女花》已不見出演,但還能看到其《帝女花》中《宮嘆》《哭墓》《探訊》《觴敘》《香夭》等出崑曲工尺譜,排練後即可以演唱,是海鹽乃至嘉興本土傳統文化中的瑰寶 。作品評價 近代戲曲理論家、教育家吳梅先生曰其為《倚晴樓七種曲》最上乘之作,嘆其...
她一生在舞台上默默耕耘,花費大量精力搶救、保護和整理崑曲資料,心繫人才培養,為崑劇事業的傳承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人物經歷 童年 1939年初,張繼青出生在浙江嘉興烏青鎮(今烏鎮)。她是家中長女,原籍上海浦東。抗日戰爭爆發後,一家老幼逃難至蘇州以南的這個古老小鎮。然而,這裡最終也未能倖免於日本人的“掃蕩...
《百花記》又名《鳳凰山》,為明朝無名氏所作崑曲傳統劇目。講述的是元朝時百花公主的故事。劇情簡介 元仁宗皇慶二年,左丞相鐵木迭兒奏請開科取士。有秀水人鄒化與妻弟江六雲相約赴京應試,化令妻向岳父母借路費,六雲先行,訂於蘇州相會。安西王阿難答,為元世祖開國功臣,鎮守嘉興等處,招兵買馬,屯糧積草,...
崑劇傳習所培養學員僅此一期。學生滿師後到上海演出期間,又得到前輩崑劇著名演員陸壽卿、施桂林、丁蘭蓀、蔣硯香、沈錫卿以及京劇演員王洪、林樹棠、林樹森等的教益,劇目不斷增多,表演日臻成熟,影響逐步擴大。曾先後用“新樂府”、“仙霓社”名稱組班,演出於上海笑舞台、新世界、大世界等處,也經常到杭州、嘉...
嘉興南湖荷花燈會是極具江南水鄉特色,有著悠久歷史的民間傳統節慶活動。據嘉興市志記載,舊俗嘉興六月廿四為荷花生日,又稱“雷祖(嫘祖)生日”。是日,市民傾城游南湖,可不付擺渡錢去煙雨樓雷祖殿(嫘祖殿)進香。夜晚南湖湖面放荷花燈,漂浮於水上,多至千盞。煙雨樓通宵達旦供應茶酒麵食,又有崑曲社在湖上舉行...
她們逃到嘉興,為了隱瞞身份不敢重操歌伎舊業,只是每日徘徊於南湖岸邊。一日在湖畔,遇到了桐城富家子弟羅龍文。羅龍文見王翠翹姿色不凡,神采奕奕,覺得此人大有可用之處,於是上前搭話,王翠翹也急著想找個人依靠,沒有多久就嫁給了羅龍文為妾。羅龍文在交際場上有了她幫助周旋,真是如魚得水。羅龍文家還有一...
莊一拂,崑曲作曲家。原名莊臨、號南溪,晚號籜山。浙江嘉興人。人物簡介 莊一拂先生在2001年情人節(2月14日)的凌晨(3點10)分病逝於嘉興榮軍醫院。享年95歲。莊一拂有四子,一女,子孫滿堂。四天前,留下的最後一個字是死(寫在病歷卡上)。去年12月12日莊一拂有《天淨沙·絕筆》:蓬山難望仙門,破夢一...
王奉梅,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現為浙江崑劇團藝術顧問、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表演協會理事,浙江省劇協理事、浙江崑曲研究會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工閨門旦、正旦,師承表演藝術家張嫻、姚傳薌。人物簡介 崑劇演員。女。山東省日照縣人。1945年11月22日生。1951年隨父母遷居浙江省嘉興市。1954...
岳美緹,女,漢族,1941年出生,浙江嘉興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崑曲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第四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人物經歷 1954年至1961年在上海戲曲學校崑劇班追隨崑曲大師俞振飛、沈傳芷習崑曲小生,後又入戲劇導演班進修,對崑曲的理論及實踐均有獨到的見解。表演風流、瀟灑、細膩,格調素雅...
海鹽腔的衰落不僅是音樂形式不及崑曲豐富,更重要的是缺乏有代表性的傳世的經典作品。直到今天人們研究它的時候還會感到惋惜、感到遺憾的是海鹽腔沒有留下劇本、曲目等資料,也沒有留下物件道具,這樣對研究此劇的學者、專家帶來了更多的困難。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真正的海鹽腔已經絕跡。但認為在嘉興地區殘存的海寧...
鴻賓對於崑曲頗有研究,當時嘉興崑曲愛好者傳唱的是繼承海鹽腔餘緒的“興工”,注重一字一唱,字字著力,句句咬正,不用吊板、吊眼。鴻賓為“興工”的主要傳授者。1956年浙江崑蘇劇團在嘉興工人文化宮演出,許應聘擔任笛師。1956年,浙江崑蘇劇團改編演出崑劇《十五貫》,鴻賓應邀任音樂顧問,拍攝崑曲影片《十五貫》...
沈性元,(1906—1986),浙江嘉興人,早年畢業於天津女子師範學校,愛崑曲,擅書法,熱心教育。1927年春天,由黃伯樵、顧樹森介紹,錢昌照與嘉興沈性元訂婚於上海,夫婦相伴60年。解放後,錢昌照積極加入新政權的建設,性元的生活也算安定祥和。兩人熱心教育,襄助後學,留下了一段佳話。建國後帶著兒子錢士湘從台北經...
吳藕汀(1913-2005),畫家,詩人,生於浙江省嘉興市。幼年便受金蓉鏡等前輩影響,酷嗜崑曲及書畫。生平簡介 弱冠前拜名畫家郭似勛為師,長者僅教以文學,不使入畫室斤斤臨摹,教學方式奇特,有助於先生自由發揮,冶鑄個性。建國後先生以版本學專家身份,受浙江省嘉興圖書館委派,去南潯著名藏書樓劉氏嘉業堂整理古籍...
沈傳芷,崑曲演員。本名葆蓀,字仲謀。原籍無錫洛社,生於蘇州。家住舊學前,系沈傳銳的胞兄。崑劇世家出身。祖父沈壽林,父親沈月泉,伯父沈海珊,大叔沈斌泉,小叔沈潤福,皆為清末蘇州昆班名角。與朱傳茗合作演出了《斷橋》。人物生平 葆蓀自幼耳濡目染,對崑曲情有獨鐘,尤其愛看小面、二面、白面戲。12歲在...
清嘉慶年間,任浙江嘉興知府的贛縣白鷺人鐘崇儼,卸職後帶回私蓄的崑腔班。不久,崑腔班與當地原有唱高腔的班社合流,在鐘氏家族扶植下,出現了以唱高腔、崑曲的班社,從而形成了東河戲。隨後,東河戲陸續吸收二黃、西皮、吹腔等亂彈腔和地方曲藝中的“南北詞”。即此,東河戲集高腔、崑曲、彈腔等多種聲腔之大成,...
(按:當時享有“江南四大笛王”稱譽的有上海俞振飛、許伯遒、嘉興許鴻賓、崑山李榮忻。)伯遒的笛音飽滿,醇厚寬亮,崑曲界有“滿口風”的美稱。許聞佩說他的吹奏是:“雖新聲變調,遵律呂不差;役心御氣,揚宮羽于丹田,得其伴奏,舒暢愜意”,這個分析是恰如其分的。30年代初遷居上海,於國華銀行習筆札之...